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沉默的文科生,唯独不愿在学校发言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改变世界音乐的吉他,到底有何神秘之处?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买它才50,电费花一千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2-13 14:08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Vista交流电

(ID:heybecareful)

作者:叶敏格兰杰


进入12月后,南北方在室内舒适度的话题上再难有共同语言。


北方的朋友忙着和鼻子干到有血块的干燥天气做对,加湿器哼哧哼哧开了一晚上,室内湿度仍旧没超过30%。


南方朋友们则开始默默搜索下单各种花样取暖小电器,过冬没有暖气、没有一身正气,纯靠硬熬和上科技。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过去对取暖电器的认知还停留在南方过冬老三样——


小太阳、电热毯、电热水袋。


前两年入手了一个移动式的取暖器放在浴室用,洗澡前把浴室烘暖、顺便把要换的衣服放上头烘热,就自以为机灵无比,已掌握拿捏冬天的法则。

前段时间采购时才发现自己太落伍,取暖小电器已经进化得千奇百怪。


虽然没有暖气,但理论上南方人已经可以用市面上的取暖商品武装起整个房子,屋里每个角落都有它专属的电热毯。


如果你需要,甚至可以给脚指头也单独裹上。

电热鞋、电热地垫、电热壁画

网红取暖器花样多到离谱


古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如今是春江水冷取暖器店家先知。


据京东电商数据显示,近期取暖器、暖风机、办公室取暖器的搜索量环比提升超过350%,取暖器成交额环比增长200%。


很难不怀疑,市面上如此形态丰富的取暖设备会出现,都是被南方屋内没有暖气的硬性条件倒逼的。


厂家们争相围猎每一个令人冻到抖腿的场景,到最后所有产品拼凑起来,已经可以把整个屋子都覆盖全。


像最近正火的网红电热地垫,名字就能看出它是地暖的平替。


外形上就像一张常规地毯,插上电后开始加热,相当于把一张超大型电热毯铺在了客厅内。


(图/小红书@wu格格)


据网友们的体验,地暖垫的温度整体要比电热毯更温和一些。


不会像老式电热毯升温久了后会觉得有些发烫,被窝内仿佛变成了烤肉炉,得把脚伸出被窝放点冷空气进来降温。


最大缺点是想要让它发挥完美效果,最好需要配合空调制热或取暖器,这样才能彻底脱掉棉袄和裤子,穿着秋衣秋裤在地暖垫上躺成大字。


不然坐在上头可能会下半身如在南国,但胸部以上依旧冰天雪地。


(图/小红书@宜阁美家)


地面有加热产品,墙面也当然不会少。


保守派产品有电热幕,挂在墙面或吸顶安装加热,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台壁挂的巨大取暖器。


常见的电热幕功率通常在2000w以上,尺寸也通常长于一米,价格在二三四百不等。


激进派产品算是电热幕的升级版——电热壁画。


原理相似,但对电热幕笨重的外壳进行了掩盖修饰,令人联想起喜欢给家里各处贴上花开富贵、扬帆起航墙纸的爸妈。


从商品评价来看,它和电热幕的用户群体也的确更接近上了点年纪的长辈。


就是细看商品介绍,很难不让人怀疑它的取暖效果更多是噱头作用、聊胜于无。


“300w的电热壁画适合用于1-3㎡的空间”,只能加热这么小的地盘,那可能只有哈利波特的童年真正需要它。


地暖垫、电热幕主打的都是大面积取暖,还有许多网红取暖小电器没那么大的野心、走的是小局部路线。


在各自的细分赛道内,竞争得相当激烈。


像办公取暖领域,发展出了桌面加热垫、艾草加热坐垫、3D取暖围挡。


前两者应该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大家光看名字应该就能想象出大致形状,只是加热的部位不同。


3D取暖围挡算是近两年冒出的新玩意儿,用几块档板围住在自己膝盖以下,内侧有加热装置,放在桌下使用。


和早年放进被窝、放在脚下的热水袋一样,属于针对性极强的取暖用品。


需要久坐的老寒腿打工人和学生看了走不动道,夸它是“无水泡脚”。


但对喜欢跷二郎腿的人来说它会变成腿部囚牢、腿只能乖乖摆着。


(图/小红书@仙嘟嘟优选)


对不太需要久坐桌前的人来说它的实用性也有限,保暖度不如坐上床窝进被子。


毕竟床是取暖商家们内卷最激烈的兵家必争之地,可选的保暖产品比办公室领域靠谱太多。


在常规的电热毯之外,床上取暖如今已经发展出了暖被机、水暖毯、加热毯等比较成熟的品类。


其中值得一说的是暖被机,水暖毯、加热毯本质和电热毯相似,本质都是一张发热的毯子。


暖被机的形态比较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个小型暖风机,通过管子把热气吹进被窝。


也有不少南方朋友拿它当简易烘衣机使,梅雨季节、冬天的阴湿天气都能派上用场。


以上列举的取暖小家电解决的基本上是室内坐卧这两大日常场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红零散取暖小物。


像无水暖手袋、折叠暖菜板、加热鞋、发热马甲等等,数不胜数。


感觉迟早有一天取暖厂家们会一统家具界和服装界,给所有桌椅板凳都做上加热功能,帽子袜子衣服都加上电源接口。


取暖神器与取暖雷品

只有一线之隔 


不难发现,相比于其他家居小电器,取暖产品已经是一个赛道都快细分到头发丝的品类。


不仅有欧式快热炉、踢脚线取暖器、电油汀、暖风机这些更面向全屋取暖问题的大件,还有包揽衣食住行各种场景的小件。


许多产品所解决的可能只是某一瞬间的微小痛点,但依旧卖得不错。


像桌面加热垫一直都被质疑鸡肋,它一般升温温度有限,和人体接触面积也有限、仅限于搭上桌子的两胳膊。


真正需要在桌前久坐的学生党、工作党很难通过它真正解决坐着发冷的问题,身体其他部位大概率该冷还是冷。


电脑、鼠标、数位板等电子设备直接接触加热板也可能存在一定隐患,散热功能受影响或是反应灵敏度下降。


即便如此,它依旧是每年冬天的畅销单品。


打工人把手搭上桌子被冰凉桌面冻得一激灵的每一个瞬间,都会升腾起对应的购买欲望。


此时哪有闲情逸致去深入思考是否值得,几十块钱的小玩意儿,先买来试试再说。


(图/小红书@七彩栗子)


同样能印证这一点的还有近些年的网红单品折叠暖菜板。


不仅传统小家电品牌如摩飞、苏泊尔都在做这个品类,它还捧出一些因暖菜板而出名的新兴小品牌如志高、帕德弗。


据帕德弗品牌创始人符立丹的采访,最初开发暖菜板是为了解决她本人的痛点。


由于工作忙碌她经常三餐不准点,晚到家时饭菜都凉透了,二次加热后口味不够好,同样是细微场景下的需求。


许多暖菜板相关帖子,甚至暖菜板购买链接中的提问都会讨论一个问题——它是不是智商税。


不少人认为是,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暖菜板得搭配平底的餐具使用,底下有一圈突起底足的餐具放在上头因为接触面积有限,效果一般。


暖菜板往往要设置到相对高温如80℃才能让整盆菜热起来。


(图/小红书@卷卷的小日子)


二是有不少其他办法可以解决暖菜的问题,像放在烤箱里、放在蒸锅里。


与之相对应的是,它同样卖的不错。


据奥维云网市场监测数据,2023年度,暖菜板销售量超64万台,销售额超1亿。


所有对应痛点太细致细微的取暖小家电,都逃不过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命运。


对有分批吃饭需求、吃饭时间比较长的家庭来说,暖菜板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神器。


做菜的人不用担心冬天炒到第四个菜时第一个菜已经亮了,想先吃饭的人不用催其他人也赶快来吃,后吃饭的也还能吃上温热的菜。


但对没有这方面困扰的人来说,它只是一个昂贵的电子餐盘。


(图/小红书@佛跳墙)


“身体暖了,电费也涨了”


取暖类小家电会发展出如此多的品类,一方面是因为冷实在是一种太过直接、具体的身体感受,让人难以忽略,消费意愿强。


保暖的需求还随着消费者的体验不断进化、细分。


譬如很多人害怕电热毯漏电,又或是害怕传统的电热水袋充电时鼓胀爆炸、被热水烫到,水暖毯、无水暖手宝应运而生。


一个通过在外部机器内加热水、再把水输入毯子内部管道来起效,一个则完全舍弃水,把实时加热的部件装进了厚棉垫里。


另一方面,取暖升温功能在生产设计层面技术门槛较低,是一个很成熟的工业品类。


正如前文所吐槽的,各种xx取暖垫、xx取暖毯很多时候只是名称不同,本质上都是大小不一的异形电热毯。


新品开发相对并不困难,但凡有某种取暖产品成了网红款,众多白牌厂家基本上能迅速实现模仿复刻。


据《天下网商》对一些地暖垫商家的采访,这款产品入市已经有将近六七年的时间,近3年左右开始兴起,3年前该品类还挂在电热毯类目下。


“目前头部几家(地暖垫)厂商先前并未有电热毯生产经验,算是一个全新的参与者涌入带动的行业。


当然,今年也有部分电热毯、地垫甚至像赛波斯这样的地毯商家开始投入生产地暖垫产品。”


不过不管何种形态,取暖产品目前逃不过的魔咒仍是耗电:“好用的耗电大、耗电小的效果一般。


这是因为取暖电器的效果大多数时候与功率密切挂钩,一分功率一分货,暖手袋这种小件耗电低,相对应的,它温暖人心的范围也绝不会超过30厘米。


网上吐槽“电费刺客”的帖子比比皆是。


小小的身躯要耗大大的电费,谁能想到一些只卖几十的取暖器可能是2000w功率的大刺客,开一个月电费破千。


《国家电网报》账号做过相关耗电实验,电热油汀、踢脚线取暖器等能实现大面积室温上升的家电普遍耗电不低。


哪怕是目前业内流行的、选用导热性能优越材料的石墨烯取暖器,耗电量也只比同类型少一丢丢,仍算是高耗电产品。


相较于耗电,石墨烯的优点更多体现在加热快、能让产品做得更轻薄上。


可能会反直觉的是,根据《国家电网报》的这项评测,耗电最小的全屋升温电器还是空调。


缺点是升温慢,热气聚集于靠近天花板的高处。


放个电风扇、空气循环扇往上吹,加速室内冷热空间的交换循环能缓解这一问题。


(图/bilibili@电网头条)


和其他家电行业普遍人满为患、巨头林立不同的是,目前取暖小家电行业或许仍缺少一个高国民度的、聚合式的大品牌。


因为技术门槛低、品类太多,市面上存在着大量五花八门的杂牌取暖产品。


普通人日常购物如果不特意选择品牌,也很容易购入杂牌或安全保障有限的小厂商。


取暖效果还是其次,重点是安全问题。


倘若有品牌能一统取暖界,地暖垫、水暖杯、无水暖手宝、各种加热垫取暖器全都卖,它一定会被奉为南方冬天的神。


就是国内品牌过往风格来看,我怀疑最可能实现取暖界大同的是小米。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