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这样一群「特别挑食」的孩子:巧克力、坚果、海鲜等等富含铜元素的食物他们是一点都不能吃……因为吃了,铜元素会在他们的体内各脏器沉着,随后变成“铜娃娃”。
实际上,这是一个可怕的遗传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HLD)
。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
,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英国威尔逊医生在1912年首先报道和描述。由于患者天生体内缺乏一种名为“Wilson's病蛋白”(ATP7B)的酶,这种酶可以与人体摄入的铜结合,将铜运送至需要的地方。
因此,患者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胆汁、汗液等将摄取的铜排出体外,无法有效地运送和排泄身体里的铜参与正常代谢,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尤以大脑豆状核、肝脏、肾脏及角膜大量沉积,俗称“铜中毒”,而“铜娃娃”这一称呼也由此而来。
W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因受累器官和程度不同而异,主要表现为肝脏和/或神经系统受累。
(一)肝脏表现
肝脏是WD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患者在诊断时通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轻者可只有组织学损伤。根据轻重程度以及病程长短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急性肝炎、急性肝衰竭(ALF)、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多种形式。
(二)神经精神系统表现
WD神经系统表现多种多样,但大多为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早期症状可轻微,进展缓慢,可有阶段性缓慢缓解或加重,也可快速进展,尤其是年轻患者。神经系统的常见表现有:肌张力障碍、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精神行为异常及其他少见的神经症状。肝硬化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可能被误诊为肝性脑病。
(三)眼部表现
K-F环是铜沉着于角膜后弹力层而形成的绿褐色或暗棕色环,是WD的典型特征之一,建议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使用裂隙灯进行检查。K-F环反映铜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蓄积,经驱铜治疗后,可逐渐消散。
(四)溶血
WD可因过多的铜离子损伤红细胞膜而发生Coombs阴性的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可急性发作,也可呈阵发性或慢性病程。
(五)其他表现
WD还可以引起肾脏、骨关节等其他器官组织损害。肾损伤以肾小管损伤为主,可表现为镜下血尿和肾结石。骨关节病并不常见,可表现为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等。此外,还可以引起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心脏损伤,女性闭经、流产,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
WD治疗原则是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终生治疗。
(一)药物治疗
WD的治疗药物分为两大类,一是增加尿铜排泄的药物,为铜螯合剂;二是阻止铜吸收的药物。虽然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但是都能减少体内蓄积的铜,实现铜的负平衡。
(二)对症治疗
肝损害患者可适当给予保肝治疗。神经精神症状患者可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对症治疗。如肌张力障碍和肢体僵硬者可选用金刚烷胺、苯海索、复方多巴类制剂、巴氯芬等;震颤可选用苯海索、复方多巴类制剂等;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可选用氯硝西泮、氟哌啶醇;兴奋躁狂者可选用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和氯氮平等;淡漠、抑郁的患者可应用抗抑郁药物。存在神经精神症状者,根据个体情况可进行康复治疗。
(三)肝移植治疗
肝移植植入的正常肝脏可以为WD患者提供正常的ATP7B蛋白,纠正肝铜代谢缺陷并逐渐逆转肝外铜沉积,使患者肝脏功能恢复正常,减轻门静脉高压。
(四)饮食
低铜饮食可能会延迟WD症状的出现并控制疾病的进展,但不推荐作为唯一的治疗方法。建议WD患者在治疗初期应避免进食铜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豆类、贝壳类、坚果、巧克力、鸭鹅肉等),不用铜制的餐具及用具。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01):9-20.
2. 唐美玲,范冰洁,张朝伟,等.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国际遗传学杂志,2022,45(04):3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