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丽俊
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京师心理大学堂  ·  牛马自救指南 ... ·  12 小时前  
壹心理  ·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不讨好 ·  21 小时前  
壹心理  ·  恋爱中失去自我的人,怎么找到安全感? ·  21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关于“原则vs细节” ·  昨天  
简单心理  ·  实用吵架指南17条:你不必只是生气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丽俊

沟通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懂人性

张丽俊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2-06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沟通中的关键要素,包括懂人性、尊重、耐心、不喜欢批评、利益驱动等,并给出了在沟通中如何运用这些要素的具体建议。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管理者如何与上级、同级、下级进行有效沟通,人事管理、团队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沟通需要懂人性

好的沟通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人性包括渴望被尊重、缺乏耐心、不喜欢被批评、是利益驱动等,在沟通中需要关注并满足这些需求。

关键观点2: 沟通要尊重

沟通中的尊重是相互的,尊重他人能建立信任和理解。尊重体现在倾听和真诚上,一旦对方感受到不尊重,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沟通就很难进行。

关键观点3: 沟通要简洁有效

在和他人沟通时,要去繁就简,准确表述,结论先行。哈里·杜鲁门曾说一个字能说明问题就别用两个字,简洁直接的沟通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关键观点4: 沟通需要注意批评方式

人性不喜欢被批评,在管理工作中需要适当的负面反馈,但要做到直言有讳。批评心理学中的“三明治法则”可以帮助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

关键观点5: 沟通要考虑利益驱动

人性是利益驱动的,要想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理性。在沟通中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做到解决问题、他人利益和言行一致。


正文


导语: 为什么说沟通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懂人性?本文与大家探讨。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合成支持


经常有管理者向我抱怨00后不好管理,自己苦口婆心,掏心掏肺讲道理,希望对方能够有所改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越来越好。

对方非但不领情,还一脸不情愿。


不知道自己这么辛苦图个啥。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建议对方,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下属不听你的,并不在于你说得对不对,而在于你的沟通有问题。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 与人打交道,我们面对的不是绝对的理性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满腹成见、受自负和虚荣驱使的生物 。”


所以说, 好的沟通,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懂人性。


人性,渴望被尊重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这也是沟通中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础。


但是,有些管理者和下属沟通时,缺乏尊重,显得特别的简单粗暴。


比如,下属工作没做好,不是客观地指出问题所在,而是一顿臭骂:“你这做的什么东西,简直太烂了”……


他也不听下属说些什么,总是习惯性反驳,板着脸说教,然后在下属唯唯诺诺地附和中,获得某种征服欲。


尊重是相互的,一旦对方感受到不尊重时,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沟通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了。


那么,在沟通中,这种尊重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①倾听。 沟通的时候,当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无论你有多么强烈的反驳欲望,都要克制自己,耐心听对方讲完,而不要打断对方。


这既是尊重他人,也是为了不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


②真诚。 真诚就是真情实意,表里如一,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理解。


没有人是傻子,缺乏真诚的目的性是很容易让人洞察到的。一旦别人给你贴上“不真诚”的标签,沟通就不会有效。


切记,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 没有尊重,就没有沟通


人性,缺乏耐心


在和下属的沟通时,我最怕一种人,就是那种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也没把问题说清楚的人。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打断他:“停,说重点。”


人性,缺乏耐心。每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价值的,沟通中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沟通简单有效都是一个基本原则。如宝洁公司对简洁作了规定,高级经理审阅的文件不得超过两页。


当然,简洁并不意味着绝对地采用短句子,或者为了简洁而省略重要信息,它是指沟通者说话要简洁,语言要精炼,重点要突出。


如何让你的沟通简单有效呢?


①去繁就简。 省略掉与目标无关的冗余信息,简练、准确地将关键信息表达出来,让对方清晰地了解你的诉求。


正如哈里·杜鲁门所说 一个字能说明问题就别用两个字。


②准确表述。 不要让“过几天”“等会儿”这种模糊的表达,让沟通变得复杂。


选择用准确的词语,如“1月31日”“下午两点半”等,你把要求说的越具体越准确,你们的沟通越有效。


③结论先行。 不管你沟通的目的是什么,结论一定是最重要的,说结论,让结论先行。


不要过度纠结于过程和原因,这会稀释你的重点,能让对方一秒钟理解到重点,这个沟通就是成功的。


卡耐基在《沟通的艺术》中指出: “简单直接的沟通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所以,简单点。沟通的时候简单点。


人性,不喜欢被批评


人性,不喜欢被批评。一个人有多么的在乎别人的夸奖,也就有多么的厌恶别人的批评。


在管理工作中,适当的负面反馈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很多管理者会把“对事不对人”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做不到。


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容易从对事变成对人,甚至上升到价值观,一开口就说对方人品不好,变成了人身攻击。


这种破坏性沟通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越变越糟。那,怎么办呢?给你两个建议:


①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能共情别人。


当你看到一个员工犯了错误,你要想到你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你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你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去帮助他。


你表面上是在帮助他,实际上更像是在帮曾经的自己。你看,这就是同理心。


②直言有讳。 英国行为学家波特说:“ 当遭受批评时,下属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话,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在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所以,批评要有方法,做到直言有讳。批评心理学中,有一个“三明治法则”。


什么意思呢?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就会让被批评者能愉快地接受批评,也能让批评更容易实施批评。


简单地说,当你不得不采取批评时,先说些表示亲切关怀的话,营造友好的沟通氛围,让对方心平气和地接受接下来的交谈。


然后,讲事实,讲感受,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给出建议。


最后,结束谈话前,不以严厉的语言作为结束,而是给对方鼓励、希望,让对方重新振作,不致陷入被批评的低落情绪中。


人性,是利益驱动


要做好沟通,最需要考虑的不是“说什么,怎么说”,而是利益。


因为,人性是利益驱动。在职场有任何事你想不通,你就往利益上去想,准能想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