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者的2024】韩鼎:寻龙问古赞盛世 ·  12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真正被重用的却只有四位,五 ...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蒋介石1975年去世,为何至今45年棺椁还没 ... ·  3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冯小红 邵世臻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56个民族风俗禁忌完整版,太难找到,收藏好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19 21:00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罕见史事

五湖四海皆兄弟——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对热情的主人回报,身为客人,这些礼节禁忌,还是要知道的!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各民族风俗禁忌大全,要看仔细了!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禁忌: 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乱摸乱动有宗教意义的法器、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禁忌: 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雕像、神像)、禁止玩赌,禁止放高利贷等。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禁忌: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而且"小和尚""修身"时间会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他们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禁忌: 祭鬼神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产妇分娩,基家门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才会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鬼神,会导致更重的灾祸。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禁忌: 无论到寺院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烧香台、玛尼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进寺院大殿前,要脱帽;忌摸寺院内的各种佛像、经书、法器;觐见活佛、堪布时,说话举止要恭顺、文雅,递接东西时要双手献接,离开时要倒退几步,不得突然转身离去,否则被视为不礼貌;不能随手翻动玛尼堆上的石块;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忌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崇敬;进寺院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


7、壮族 ( zhuàng zú)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禁忌: 忌吃青蛙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禁忌: 朝鲜族妇女怀孕后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据说孕妇吃了鸭肉,生下的孩子手脚会长蹼;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出红眼睛;吃狗肉,孩子会早死;吃猪肉,孩子的皮肤粗糙。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禁忌: 忌生双胞胎,迷信双胎是野兽所在,预示着灾祸将至,必杀其一以为禳灾。


10、纳西族 (nà xī z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禁忌: 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吹口哨。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禁忌: 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过新年期间出门玩耍,不准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禁忌: 兄弟都结婚以后,互相不能进对方的卧室;不能让妇女住在楼上,男人在楼下;妇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门坎上,认为这样会破财。家里“运气”不好,要和尚念经,杀鸡一口,门上插一杆小红族,并在堂屋正中挂一个花圈,用一条草绳沿屋檐把院子围起来,以转“好运”。施行此法后,七天内不准外人进家,否则不吉利,要破财。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

禁忌: 按照怒族的礼节,到怒族人家做客应带些烟、酒之类作礼物。儿童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鸡爪、鸡血,妇女在40岁前不吃心肺。


14、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禁忌: 产妇未满月前,忌外人带枪或钥匙进屋,以防产妇断奶。父母在世时,儿子不得蓄胡须;下午忌理发、刮脸;忌说“死”,若老人死,要说“成佛了”;小孩死,要说“小活了”;搬家时,忌在曾死人的地点留下不洁之物,如指甲、头发、破布包、包脚布等。


15、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禁忌: 晚辈不许直呼长辈的名字,也不许把长辈名字告诉别人,否则生下的孩子会没有骨头节。


16、赫哲族 (hè zhé zú)


赫哲族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禁忌: 他们规定,猎人进山后,不许说怪话和谎话。在山林中遇到大树桩子不许坐,他们认为这是山神爷老把头坐的,别人是不准坐的。冬季在山里狩猎,看到其他猎人的脚印不许踩。


17、门巴族 (mén bā zú)


“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禁忌: 忌讳在客人面前走动,须从客人身后绕行。客人吃饭时不要吃光喝尽,须让主人家的锅里、碗里剩一些食物。客人未睡时,主人不能先睡。家里有人出远门,当天不能扫地。若家有病人,要在门口压有带刺的树枝,谢绝外人来访。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禁忌: 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间为宜。年节或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禁忌: 保安族的禁忌渗透着伊斯兰教文化的意识。所食牛、羊、鸡肉,必须经阿訇或懂经典的穆斯林屠宰,否则禁食。严忌食猪、驴、骡、马、狗肉以及凶禽猛兽的肉。禁食自死牲畜和一切动物的血。忌用手去抚摸食物。严忌客人进入女人的寝室。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禁忌: “扫寨”时不准外人进寨;“戊日”、“甲子日”忌生产,忌出行;正月初一至初三不能动土,十五不能动刀、干活,四月初八不能让牛犁田;每年第一次打雷后的几天之内,不能种地;布依族村寨的山神。


21、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他们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禁忌: 忌妇女上房顶、坐灶门、睡西炕。忌用刀、剪、筷子指点人,背手或拿马鞭进入屋内。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禁忌: 妇女不与男客同桌吃,妇女不得在男子面前跷二郎腿。妇女衣裤不能晾晒在男人穿行地方。忌同姓婚姻,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同姓,就会有血统上的相同。血统相同的人相婚配,不利子孙后代的繁殖和健康。


2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禁忌: 禁食猪马、驴、骡、狗、猫等肉和一切动物之血。所食牛、羊、鸡、骆驼肉,必须经阿訇或念过经的年长穆斯林的屠宰,宰者须在屠宰前小净,否则禁食。妇女在厨房掌勺炒菜时,忌尝咸、淡,先试口味。忌不经允许和穿鞋进入清真寺大殿。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禁忌: 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等)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视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


25、独龙族 (dú lóng zú)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禁忌: 独龙族的禁忌主要有产妇不得在室内分娩,认为其“不洁”之气,会冲犯室内的弓弩等狩猎用具,致使狩猎无获。分娩时,忌男人照料,否则认为不洁之气会导致男人一生不吉,甚至双目失明。


26、俄罗斯族 (é luó sī zú)


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禁忌: 俄罗斯人忌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表示不忠诚,蓝色代表友谊。去俄罗斯族人家作客时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屋,进屋后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忌讳数字“13”,被他们称为是鬼数,最不吉利。忌食马肉、驴肉。饮酒时不可以左手举杯。喝汤不得用左手拿勺。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禁忌: 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杀鸡时,鸡头、鸡肝等要敬奉给老人。当然,当家里有客人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鸡头夹给客人。这时客人应以双手接过鸡头,然后把它转敬给在座的老人或年长者。


28、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禁忌: 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


29、基诺族 (jī nuò zú)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禁忌: 祭鬼之供品,忌人触摸,认为有鬼附其上;住室忌无男,大竹楼里必须有男性家长。若某家男性死光,须拆掉房子,令妇女回娘家或改嫁。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禁忌: 孕妇不得入哈亭,民间供奉神祗的场所。怀孕个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内煎东西,否则婴儿会歪嘴。逢初一、十五忌别人进门借火、借盐腌鱼,否则,家里“水头”(钱财)会给别人借走。


31、景颇族 (jǐng pō zú)


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禁忌: 该族所信奉的鬼种类繁多,对鬼的忌讳亦极多。每户都有特为鬼开辟的鬼门,忌外人通过;祭鬼的地方不可去;不许在“鬼桩”上拴马、晒衣及在附近解手。客人到村寨的“官庙”(寨内一空屋,内挂牛头)要下马;寨边祭“地物神”时,围上的石头忌人搬动和触弄。到景颇人家做客,进门必须脱鞋,到晒台处,则在过道门前脱鞋。进屋后,忌在房内久站不坐,应按一定位置入座。


32、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禁忌: 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时,摆在盘里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丰盛。如吃不完,切忌将剩菜剩饭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残羹剩饭,这一禁忌不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记,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禁忌: 主人杀鸡待客,客人不能主动拿鸡头吃,如主人拿给客人吃时,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辞或转让给别人。禁止打狗杀狗。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禁忌: 忌头朝门口睡觉,因尸体才头朝门口待抬出埋葬。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认为可能有祸事临头号。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

禁忌: 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每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


36、满族 (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禁忌: 礼仪忌讳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禁忌: 毛南族信万物有灵,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灵及万物有灵甚于宗教。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禁忌: 仫佬族的民间禁忌并不多,重要的是年节的十一禁忌,忌天亮才起床、忌扫地、忌吃青菜、忌吃荤、忌洗衣物。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禁忌: 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青蛙肉、马肉、猫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扫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猪。晚上不能扫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发、洗头、梳头。不能将鞋放在床头了,若门口立有经幡旗杆,旗色为白色或红色,杆顶插把尖刀,表示家里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内。


40、羌族 (qiāng zú)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禁忌: 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禁忌: 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到撒拉族做客,必须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饮时避免提及猪肉等词汇。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禁忌: 男子十八岁不结婚;如正月初一忌挑粪,忌抬轿,吹喇叭;忌当乞丐;忌食狗肉;不做民夫;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忌挑烘;三月三日不下田等。


43、水族 (shuǐ zú)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禁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