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玄鸟书屋
玄鸟书屋关注阅读、教育、国学、历史、社会现实和人生思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GLASS》中文版、无糖唱片招聘!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正午阳光招聘! ·  3 天前  
群学书院  ·  冬日特别企划 | ... ·  6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影视飓风招聘!(杭州) ·  1 周前  
猫笔刀  ·  难以置信3分钟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玄鸟书屋

江畔何人初见月

玄鸟书屋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24 18:04

正文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做,原词已不传,然通过标题之意象即可想见其为脂粉香艳的风花雪月之作。张若虚却通过贯注以壮阔豪放的时代精神和青春敏感的哲思气息而使得此一宫体旧题脱胎换骨,并而达致一种直探本源的宇宙意识和不可思议的纯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开篇写景紧扣诗题之意象,然“春江、花、月、夜”之意象组合已自然予人阴柔唯美之感,所谓优美之境是也;首联加入了“海”“潮”之意象,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时,优美之境已转化而为壮美之境。而跳跃闪烁的月光随波而至千万里的时候,此一月夜诗境就已经无比的宏阔壮丽了。就个人气质而言,诗人张若虚是细腻阴柔的,但充实他的是伟大之时代精神。盛唐诗人在书写空间的时候好用千、万等大词,这不是膨胀夸大的虚妄意识,而是帝国的强盛和扩张气质使然,比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表现了李杜诗中的巨大空间感。

在营造了宏大的空间背景之后,再把视角拉回到眼前进行特写。江流婉转萦绕着开满鲜花的沙洲,月光如霜般皎洁,而在花林散射月光之后,似乎有一层如霰般的雾气氤氲笼罩着姹紫嫣红并融七彩而为一白。此时背景消失,月光和白沙已打并为一整体而无法分辨。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如此壮丽的自然美景使诗人感到惊异,于是产生了宇宙和生命的永恒之问。这种天问自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屈原开始,穿越近千年的时空,由登幽州台的陈子昂而传至七世纪这个神奇夜晚站在扬子江畔的张若虚。

如果说“滟滟随波千万里”体现了宏大之空间意识的话,那么此处的追问则体现了悠远的时间意识。“江畔何人初见月”是对人类起源的关怀;“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对宇宙起源的追问。归根到底,这是生命“从哪里来”的本源性关切。有意思的是,觉醒的青春生命意识在淡淡的惆怅之后,迅速进行了自我化解和安顿,而没有堕入虚无之颓废,也没有进至悟道之深邃,从而未能更深刻地进行“我是谁”的主体之问及“我到那里去”的回归之思。

诗人的价值安顿之道是:尽管与恒在之江月相比(其实江月所代表的宇宙并不永恒,但在诗人的意识里,江月是永恒的象征),个体生命如此短暂而有限,但如果此在能建立起伟大的功业,那么就足以在历史中不朽,而只要人类一代代繁衍不绝,个体之价值也就如宇宙一样永恒了。其实无论人类还是宇宙,作为时空之存在形式终究是要灭绝的,所以历史社会不朽论实为虚妄。这种向外开拓的生命意识既是盛唐精神的伟大之处亦是其肤浅之所在。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恒久存在,其目的是什么,它们究竟在等待着谁!在等待着一个叫做张若虚的诗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来发问。可以说,没有人类的存在,宇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根本没有觉醒的意识来观察体验并思考追问宇宙的存在。如此,宇宙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或者说根本就等于不存在。江月恒在而时间如长江流水一般永无休止,个体生命也就在这时间流逝中生长,壮大,衰老而死亡。

伟大的诗歌必是建立在诗人敏感而宏大的宇宙意识之基础上,《春江花月夜》一诗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人既已通过“人生代代无穷已”之社会历史不朽意识抚平了自己由时间意识而生之死亡焦虑,其思绪即从宇宙时空之形上玄思降落到人间俗世之关怀。明月乃团圆之象征,诗人由此思及被千万里空间分隔之离人思妇,这种过渡由“白云”游子之象征关联来完成。《楚辞-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九哥-河伯》曰:“送美人兮南浦”,“青枫浦上不胜愁”即化用此二句诗意而有送别怀人之愁绪。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此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而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在如此美丽的春夜,月光亦有情,它徘徊于妆楼之上而不忍离去,似乎要与她作伴为她解愁,却事与愿违而更加唤起了独守空闺少妇的思念之情。于是她竟心生嗔念,要用珠帘卷走用衣袖拂去恼人的月光,那拂不去的月光就如少妇无从排遣的迷茫怅惘之思绪。虽然此时此刻,离人思妇可以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却无法互通思念之情,因为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即便是传说中的鸿雁鱼龙传书也无法克服此空间距离啊!于是明月楼上的少妇但愿自身之柔情借月光而传递至远方的爱人,然而这不过是少妇思念太切而生之痴想罢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歌最后八句则变换至离人之视角。花落闲潭,春已过半,时光如流,青春不再。落月西沉,海雾升起,自秦皇岛外之碣石至思妇所在之潇湘故地,那是多么漫长的路途啊!在这样的月明之夜,有多少青春女子在思念着远方的人,又有多少他乡游子在乘着月光赶路呢!

此时此刻,无论是诗人“我从哪里来,宇宙从何而产生”之形而上迷茫思绪,还是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似乎都已经融入了这美丽的月光,并弥漫于春江花树!

 

全诗紧扣诗题“春江花月夜”之优美意象进行转换描写,而以皎洁的月光笼罩全篇,给月光下之所有事物镀上了一层神话般迷离恍惚的美丽色彩;诗人以海上月升,月上中天,斜月西沉,明月沉落作为诗歌叙事之时间线索,使得整首诗条理清晰。

 

想当初,这首诗以它无以伦比的唯美和深沉的宇宙意识是怎样激动了我青春时候敏感而惆怅的心灵啊!如今细细品味,抚今忆昔,竟不胜时光不再梦想成空,年华老去激情消颓之伤感!姑且把这篇赏析作为青春时光的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