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各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新冠肺炎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等都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不同的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虽各有不同,但主要是以发热、头痛、咳嗽、乏力等为主。
1.
做好个人防护
。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2.
警惕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应加强日常健康监测,提醒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要及时治疗,不带病工作或学习。
3.
及时接种新冠、流感、百日咳等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应及时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应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要随意在地上摸爬玩耍,爱护个人卫生。
2.疾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减少前往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3.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家长可考虑给儿童提前接种疫苗防止重症的发生。
4.随时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一旦有类似症状请尽快前往就医。
春季野外各种野菜、蕈类生长旺盛,很多人踏青游玩时都会采摘食用。但是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肉眼难以区分,极易混淆引起中毒。
1.
不知不食
。不认识的野菜及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食。
2.
注意采摘区域
。公路边、臭水沟边、化工厂、垃圾场周围等污染严重的区域野菜不能采摘食用。
3.
科学加工、控制食量
。尽量不要生食野菜,部分野菜,如香椿、蕨菜等需要焯水再进行烹饪。同时要注意,食用野菜重在尝鲜,不可贪吃。而老人、儿童、孕产妇、过敏体质的人群,尽量少吃。
狗和猫等动物在春季陆续进入发情期和换毛期,可能会出现狂躁不安,更容易攻击人。无论是家养还是野外多么温驯的动物,在此时期也难免发生抓伤、咬伤事件。
除了猫狗,居民在野外游玩时也需要注意蜱虫、蜈蚣、蜘蛛、蜜蜂等叮咬。如游玩后身上出现可疑伤口,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文明养犬、养猫,定期给犬和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
2.不要随意逗弄陌生动物,尤其是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动物。
3.若被动物抓咬受伤,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随即用碘酒或医用酒精消毒后立即前往医疗机构进一步处理。
4.外出游玩时不要随意在草地、树林中坐卧,同时减少皮肤与草坪的直接接触,防止被蜱虫等叮咬而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