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 12时24分06秒
太阳到达黄经90度
此后昼短夜长
天气一热,夏季容易出现的健康小问题也纷纷冒出了头
...
人们饮食贪凉,生冷食物都往肚里送,夜里人体阴气始阳气弱就开始闹肚子。对于
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
之人
,
不忌口就容易
腹胀、
甚至
吐泻
。
同样常
见到
贪凉冷水冲澡,导致
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
。
其实就是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
凉水一冲
,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
了
阳气暗损
引发
身体不适。
中医认为
“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
乘凉
,人们往往不知其害
,
极易导致阳气折损
。
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
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夏至,阳气盛于外,我们如何养阳养生呢?
小编整理了饮食、情志、起居三大养生要点,掌握了包你一夏无忧
~
饮食养生
过了夏至,出汗量大大增多。中医有
“血汗同源”之说,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具体说到:“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因此为了更好地度夏,这个节气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昧以补心。
夏至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与之相应的,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运行趋外,皮肤松弛,毛孔张开,阳气大量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虚状态。因此,夏至养生遵循
“
春夏养阳
”的原则,适当吃些温热食物。
相反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
“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是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
:“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运用气功,使心神安静,意念中想心中存有冰雪一样,才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这样会使身体感到天气更炎热。这种“心静自然凉”的做法,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时节,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
“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以避免炎热之势,恢复精力。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因为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最后为大家介绍两个夏季穴位保健,让您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