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甘肃政务
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政务活动信息; 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信息;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的政策文件和解读稿件等政务信息;与甘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等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政务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沉浸式冥想一小时,度过六十分钟的平静 ·  4 小时前  
当代  ·  古华《芙蓉镇》|《当代》文学丰碑 ·  11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好事会随春天到来,兑现你对它的等待 ·  昨天  
互联网思维  ·  40 岁后,你的心在什么层次,命运就在什么层次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40 岁后,你的心在什么层次,命运就在什么层次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春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甘肃政务

筑好暖心巢 引来金凤栖——甘肃用“真金白银”政策举措吸引青年人才建功立业

甘肃政务  · 公众号  · 文学  · 2025-02-20 10:03

主要观点总结

甘肃通过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引进、培育、留住青年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介绍了甘肃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实践案例以及成效。甘肃通过制定人才政策、建设人才平台、优化人才环境等措施,吸引青年人才投身甘肃发展。目前,甘肃在吸引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青年人才正在为甘肃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甘肃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引进、培育、留住青年人才

甘肃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甘肃省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50条”、发放“陇原人才服务卡”、举办招聘会等,以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选择甘肃、留在甘肃。甘肃每年制定引才计划,建立人才需求目录,采取多种方式延揽人才。同时,通过各类人才政策的落实落地,人才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逐年提升。

关键观点2: 甘肃重视人才环境建设,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甘肃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提供贴心服务等方式,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让青年人才在甘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同时,甘肃还开展各类活动,如青年夜校、志愿服务等,让年轻人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关键观点3: 甘肃取得的引才成效和青年人才的贡献

通过各类措施的实施,甘肃在吸引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甘肃、留在甘肃,为甘肃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例如,李鹏飞等年轻身影在甘肃的各个领域扎根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动甘肃的发展。


正文

为什么选择甘肃?

“专业对口”“提供的政策好”“想回家乡作贡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力”——这是留在甘肃的青年们共同的回答。

振兴陇原,人才是关键。

围绕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甘肃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提出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出台“甘肃省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50条”、发放“陇原人才服务卡”、举办“聚才兴陇·汇智强甘”甘肃省属高校人才专场招聘会……随着用人留人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增多,更多青年人才开始选择甘肃、留在甘肃。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留甘、来甘就业人数创近年来最好水平,青年人才“西北飞”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陇原大地。

敞开怀抱 八方纳才

2024年秋季,省委组织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举办了2025年选调生招录暨高层次人才引进宣介会,诚挚邀请广大青年学子来甘肃挥洒青春热情、谱写人生篇章。

宣介会现场人头攒动,各个展位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学生。

“我是嘉峪关人,想具体再了解一下公司相关情况。”在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正在听公司有关负责人邓晨辉介绍入职后的发展情况。

“我们重点需要工科专业、侧重于核工程等领域的人才。”邓晨辉说,希望借助省委组织部搭建的这一平台引进高层次对口专业的人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甘肃要加快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青年这支主力军。

聚焦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甘肃每年制定引才计划,建立人才需求目录,灵活采取赴外引才、招商引智、项目聚才等方式延揽人才。同时,多次组团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高校开展引才宣介活动,2024年指导和支持省属重点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266名、国有企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5092名。

去年4月,省委组织部组织80余家用人单位和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的用人单位代表前往北京、武汉和西安等地高校宣介引才,以“职播陇原·人才赋能”直播引才的方式,在线推介引才需求,解读引才政策,现场接收简历。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毕业生靳树宇就是通过这次招聘活动,成为甘肃省科学院引进的29名人才之一。

靳树宇所学专业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去年成功入职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

此外,为了破解引才审批周期长、自主引进权限小等问题,甘肃将省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实行按需研究、一事一办,5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手续。统筹1000个事业编制设立“周转池”,按照“引一人、增一编”的方式,保障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等引进人才。多年来人才引进难、流失多的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

政策支持 潜心育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事关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甘肃将人才政策作为吸引、集聚、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省直有关部门配套制定《关于支持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甘肃省高端人才引进扶持若干措施》等政策制度26项,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协同的人才发展“2+X”政策体系,让青年人才切实感受到政策的力度和温度。

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经费管理、绩效工资、编制使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与人才发展密切相关的8个重点领域,汇总整理分散于30余项政策文件中的核心内容,包含50条重点政策措施……2023年,省委组织部制定发布《甘肃省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政策清单》,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为专家人才全面松绑,不断优化提升人才发展政策环境。这一做法获得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奖。

与此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体推进人才平台、科创基地、高校学科建设,围绕军工科研、能源资源、特色医药、寒旱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优势学科,积极争取国家在甘肃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发挥平台吸引集聚人才作用,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目前,在甘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6家,国家和部级平台总数达到210家。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甘肃为青年在甘建功立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推动人才计划、科研项目倾斜支持青年人才,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0%以上由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积极给青年人才交任务、压担子,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实施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全省22所高校132名青年博士教师赴全省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的81家企业和园区联合开展科技服务、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管理创新工作,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不低于15万元津贴,并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开展研究,计划到2025年在站博士后规模达到1000人;

…………

2021年起,甘肃开始实施“陇原青年英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重点培养,分领域每人给予10万至15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开展自主选题研究,为省领军人才储备后继力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贺鹏博就是首批“陇原青年英才”之一。

2015年,博士毕业后的贺鹏博在众多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抛来的橄榄枝中,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贺鹏博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毕业时有四个保送研究生的机会,一场来自兰州的宣讲会改变了他打算选择一线城市继续求学的想法,“虽然甘肃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有一定劣势,但是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研发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小型化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在国内研发如此大型的医疗器械属于第一次,是机遇更是挑战。”

“最终,我选择了来兰州从事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的研究工作。”留兰后,贺鹏博的科研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他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的称号,入选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和“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我将继续与兰州共同成长,为我国重离子放射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贺鹏博说。

真金白银的政策“礼包”,让青年人才能够安心干事创业。随着各类人才政策的落实落地,人才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逐年提升。据统计,全省人才贡献率达到2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21%,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54.9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件,人才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贴心服务 真诚待才

吸引青年、留住青年,关键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让青年人才在甘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

安家补贴、子女入学、就医保障、免收景点门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为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工作,省委组织部以实施“陇原人才服务卡”为抓手,2023年修订了《“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将全省高层次人才和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员分为A、B、C、D类,建立高层次专家库并开展分类服务管理,在12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目前全省持卡人才达到1万余人。

当年,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保健局为持卡人才在10家省级基地医院及体检中心开通体检、就诊、住院等绿色通道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协调全省范围内A级以上旅游景区、文物博物馆等700余处向持卡人才免费开放;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办理20余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调动事宜;省财政厅为省属事业单位和中央在甘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全职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员提供安家补贴;向持卡人才公布各类服务政策的使用指南和咨询电话,以及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直部门的联系电话,让服务更贴心、人才更安心。

在定西市陇西县汽车城园西路西侧,一栋栋黄色的大楼错落有致,这里是陇西人才公寓。步入公寓房间,明亮的客厅、舒适的卧室、布局合理的厨房等让人眼前一亮。

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吉国文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23年被引进到陇西县水务局工作,他和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的田鑫合住在一套118平方米、两室两厅的公寓里,成为人才公寓的首批住户。

“公寓里各种设施都比较齐全,周边生活、交通、医疗等配套完善,下班十几分钟就可以到家,非常方便。”吉国文说。

为了发挥人才公寓在吸引集聚人才方面的保障作用,陇西县通过整合资金资源,规划建设89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85套,分类订制59平方米至118平方米的4种现代户型,配备智能家电、厨卫设施、家具。同时规划建设了集居家生活、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服务区,精心打造了人才服务中心、人才活动中心、人才驿站、“悦读空间”等配套设施,组建成立陇西县卓众人才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管家式”服务模式,为入住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让甘肃成为青年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地,还要让年轻人找到归属感、认同感。

“你抢上课了吗?”“烘焙课太火爆,很难抢,只抢到了花艺课”……近日,平凉市青年夜校第三期课程预告发出后,众多年轻人纷纷报名参与,烘焙、花艺、非遗面塑等课程报名火热。

2024年以来,平凉团市委聚焦青年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链接党政资源、盘活团内资源、动员社会资源,多渠道选配师资,不断完善夜校的服务供给,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深度的课程,为广大青年业余时间“充电赋能”,切实提升青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李鹏飞是河北邢台人,2014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工艺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兰石集团工作。

兰石集团立项开展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示范工程之初,公司面临没有成熟煤化工技术人才及项目经验的困境。这时,煤化工科班出身的李鹏飞主动站出来,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搭建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工热所合作团队,在廊坊、神木、无锡等中试基地及工业化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和实操训练。

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艺包开发后,兰石集团启动相关示范项目,李鹏飞的主战场随即转到了河西堡东大山的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四年多。作为技术带头人,李鹏飞与团队在戈壁滩上默默坚守,与煤炭为伍、试验为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连续奋战,最终顺利产出煤气。

如今,兰石集团首套商业化示范项目已经稳定运行了四年多时间,节能降耗及环保效益突出。李鹏飞和团队获得集团及省级以上奖项荣誉近20项,“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成套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李鹏飞又带领团队完成生物质炭化气化制绿氢技术开发,可实现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在现有200吨/天生活垃圾炭化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他和团队正在推进兰州新区等生活垃圾炭化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努力解决生活垃圾填埋场地紧张及处理费用高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