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诗人李商隐的一生经历,包括他的求学之路、科举之路、人生转折、心境变化等关键点,并引用了稻盛和夫的观点来阐述用心生活的意义。文章以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探讨了心态、进取心、良知、堕落心的审视、灵魂驱动和心的力量等主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介绍文章背景和主题
文章通过介绍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心态、进取心、良知、堕落心的审视、灵魂驱动和心的力量等主题。同时,引用了稻盛和夫的观点来阐述用心生活的意义。
关键观点2: 李商隐的求学之路
李商隐从小立志求学,但家庭变故和科举考试的挫折使他经历了许多困难。通过努力,他得到了令狐楚的关爱和帮助,解决了工作和学业的问题。
关键观点3: 人生转折和心境变化
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经历了人生的分水岭。他陷入了困境,开始抱怨人生,但在遇到王茂元的小女儿后,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关键观点4: 政治斗争和心灵觉醒
李商隐卷入政治斗争,受到社会舆论的压迫。通过反思和回顾过去,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心灵,并写出了一些代表作。
关键观点5: 用心生活的意义
文章最后引用了稻盛和夫的观点,强调了用心生活的重要性。即使人生中有许多困难,只要用心生活,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就能获得真正的自我。
正文
作者:樊登读书 · 桃花月球
人到中年应该如何去活?最好的活法是否只有一个标准?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第16位朋友李商隐,他将现身说法。
大家好,我是李商隐,一个因写诗家喻户晓的诗人,人送外号"天煞孤星"。
公元851年秋,夜雨霏霏,绵绵不绝,我应西川节度使柳仲郢邀请往蜀中任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天我把诗命名为《夜雨寄北》,寄给聚少离多的妻子,告诉她在蜀中一切都好,工资有了提升,想接她来蜀地,西窗听雨,谈天说地。
消息传来,我眼前一黑,最爱的人走了,这说不出的苦味,沉在我心,写在我手。
我以深情、以血泪写出无数诗篇,引各路才子士子泪目,这也让我跻身于大唐一线诗人的行列。
诚如一千多年后一位叫稻盛和夫的日本企业家,在自己的书《心》中这样评估用心的意义:
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磨炼灵魂。用心活过,往往能实现更高的价值。
如果你大半生像我一事无成,却仍然坚持用心生活,不妨看看我怎样改写了人生。
他们虽然一生都困在九品芝麻官这个阶层,却丝毫不影响我的追随之心。
我因此“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立志一生所学献给帝王。
十岁左右父亲在任职期间去世了,我被迫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只能将求学之路暂时搁置,靠替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为了生活,我带着母亲和父亲的棺椁回乡,这让我有机会和叔叔成了无话不谈的人。
叔叔一生精于孔孟之学的研究,闲暇之时就指导我的文章。
要把一件事情做彻底,必须具备无论如何非达到目的不可的强烈愿望,具备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不可动摇的意志。
志在科举,我就把所有功夫用在了文章精进上,并最终决定在16岁时到洛阳闯一闯。
一进入洛阳,我先熬夜写了两篇文章《才论》、《圣论》,发在了洛阳的文化圈。
没想到,我的文章一夜之间爆红,收割了百万流量,因此成了洛阳新秀。
学界大咖令狐楚也对我大加赞赏,邀请我进入他的家中,和他的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习。
命运总是偏爱有进取心的人,才华就是自己的贵人,工作和学业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令狐楚给了我父亲般的关爱,为我提供住处,衣食,还手把手教我写应试文章,章奏之学。
我随令狐先生出入内外,白衣秀士,芊芊少年,惊艳一时。
“我们往往容易执着于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等,每天为了满足欲望而四处奔走。”
这种渴望让我前后五次参加科举,甚至没考中还依然信心满满。
后来回想令狐绹只考了一次,就进入了官员体系,我认识到,这个时代想出人头地光有实力不行,还需贵人引荐。
于是调整了思维方式,放下清高,开始写行卷重新来过。
这时候令狐绹的好友做了主考官,我因此得到推荐,中了进士。
遗憾的是,令狐楚没有等到我授以官职来报答他的恩情,就死在汉中。
我郁郁寡欢,一方面因为失去了像父亲一样疼爱我的人,另一方面因为前途未卜。
悲痛之下,我以子侄之礼为令狐楚守灵,然后扶其棺椁回长安落葬。
韩瞻娶的是泾州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他深知我因为令狐楚的离开处境艰难,向我抛来了橄榄枝,想把我介绍给王茂元。
不久我参加了博学宏辞考试,如我预料的那样,因令狐楚去世,令狐绹又离职守孝。
我没有护佑无端遭人诬毁,没有通过选拔,授官也失去了希望。
但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又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进一步恶化。
果然,抱怨之下我没了理智,率性的离开长安前往了泾州,人生的转折就此开始。
在韩瞻的喜宴我邂逅了王茂元的小女儿,惊鸿一瞥,自此难忘。
但王氏不一样,除了除了家世美貌才华,她身上还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为此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王茂元的幕府,成了他的乘龙快婿。
有了王茂元的助力,公元839年我参加吏部主持的授官考试,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当时大唐宦官专权,把持朝政,引发了骇人听闻的甘露之变。
自此朝中势力分为李、牛两派。令狐绹是牛派核心人物,王茂元却与李派交好。
而我在令狐楚亡故后加入王茂元的阵营,被当时的两派同时鄙夷,成了忘恩负义的典型。
愧疚之下,我写信给令狐绹,解释自己没有党派之分,更没想到会因为一时的冲动造成了这么大的误会。
这封信不但没有得到想要的回音,还让我成了众人眼中吃回头草的劣马。
先是母亲病逝,“丁忧三年”,随后岳父王茂元也病故了,仕途再没了靠山,守孝期满之后只能在低微的职位上打转。
公元849年,我得到了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真诚相待,被邀请前往徐州入其幕僚。
本想可以有点出路,却没想到只工作了了几个月,这位大人也离世了。
结果生活能安定下来,我写信回家才知道妻子已经于春夏之交亡故了。
生活屡次出现一丝光明,就又让我陷入黑暗,我的心在痛苦的跋涉中耗尽了期待,心灰意冷。
稻盛和夫老爷子曾认真地告诫每一个人,一定要“努力穿越灵魂、达至心灵深处的那个真我,对照这个真我,诚实地回顾过去,以指导现在每一天的行动。”
我开始反复咀嚼过去的人生,情不自禁的落泪,临风而歌,也会对着虚空叹惋。
这些后来被称为“无题”诗的作品成了我的代表作,广为传颂,璀璨了晚唐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