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英伦传统出版业能否突围经济周期? ·  昨天  
设计诗designer  ·  MORQ Architecture ... ·  昨天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在线免费PNG制作工具,可自定义字 ... ·  4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千亿阿里云谋变,吴泳铭狂飙基建 ·  昨天  
FT中文网  ·  如何理解美国与加拿大的关税冲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院外

生生不息|巴克敏斯特·富勒《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节选|第八章|下

院外  · 公众号  ·  · 2025-02-20 20:20

正文

EXTITUTE|星丛共通体|读/译/写/画/讲

文| 巴克敏斯特·富勒 译| 陈霜 责编| PLUS

本次推送的文章节选自2008年再版的 巴克敏斯特·富勒三本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1969年初版)》(2017年已出中译本)。 某种程度上 ,人们把巴克敏斯特·富勒仅仅称为建筑师的确是一种“错误”。不少人将他看作是工程师、发明家、几何学家、系统学家、未来学家……这足以证明富勒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破除专业化分工的试验,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尽管如此,如果我们不从跨界的建筑史,而是从更具统合性的另一种建筑史的视角,回溯性地去阅读富勒的创作,那么仍然可以将他看作是一位“建筑师”,因为富勒的所作所为并未偏离建筑师这一身份命名的本意——统合各种技术的操持者的形象。然而, 在当下这样一个技术加速和组织创新的语境中,富勒往往会被重新塑造成另一种技术乐观主义的偶像受人推崇。这与他在自己的文本中更多显现出来的幻想预测的那一面不无关系。但是,只有从他偶尔闪现的话语中,我们才有可能更为精微地体会到他的批判性所在。 正如他在本书的上半部分说到的那样,“由顶级武力加以强制维护的‘国家’观念……会让人们陷入更加严重的专业化奴役深渊和高度个性化的身份等级泥淖中。”至于 专业化是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必须 远溯历史至“大航海”时代背景中。 随着所谓 “专业化” 本质上成为了一种奴役,本地化的视角已无法察觉相当隐蔽的国际信息交流和贸易平衡技巧。 世界再也没有“大海盗”了,而科学家们主观上对“专业化”恪守不渝,但客观上科研项目逐步包罗万象。 终于,被故意引入“专业化”歧途的人们又将不知不觉地掉头回归,再次开始运用与生俱来的 综合能力 。运用智力对实践经验进行综合检验,从所有特例个案和表面经验之中总结归纳其隐含的普遍性原则,以此对环境物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才有可能使人类驾驶的 地球号太空船 成功回归正轨。

本书的下半部分, 富勒认为 人类即将与宇宙形成全新的关系。 应当着手建立一套全宇宙尺度的普遍系统模板,从而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战略变量。富勒将其称为“普遍系统分析”(General Systems Analysis,简称 GSA)的实战大策略。之后富勒指出 真正的财富是我们让多少人未来持续生存多久的能力,将物质代谢再生和精神革新都维持在一定水平,从时空中解放出来。那是一个向前推进、新陈代谢和运用智力的再生系统。 人类最重要的宇宙功能必须充分运用智力,截留散布在宇宙各处的能量,并将之转向, 人们有序地运用普遍性原则,便能够有效积累大量的不可逆的财富。 人类真正的卓越之处在于,能够将人体机能进行分离、利用、放大和提升,而且幅度惊人。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了一套能源网络化的工具复合体,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全球工业化。 富勒认为人类让位于自动化生产后,可以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实现人类财富,并不断构想、整合、提出新任务,然后再交由自动化机器去完成。在第八章的下,富勒指出了当前 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教育。只有通 过教育,才能制止现代人类奋不顾身的自我毁灭行为;只有通过教育,人类的智力发挥才能成功转型。 所谓民族是人类世世代代画地为牢、封闭自守、族内通婚的产物。而 “世界人”将超越这一 界限。 当今世界,再也没有什么资本家、大善人、救世主了。 人类越早醒悟,才越有机会自救,以免一头栽进灭亡的深渊。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积极行动,必须赶在事态已无法挽回之前展开自救。 人类的公共财富是无限的,经过开发利用,当我们充分实 现了丰衣足食的那一天,地球人口也不会爆炸。富勒最终号召 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都行动起来! 如何凭借智力上的综合能力来征服宇宙的无限适应性准则。

富勒诸多构想试图合乎科学逻辑的进化论,也使得他的“乌托邦”明显地在六七十年代同期或乐观或悲观的氛围中独树一帜。 我们不难从他另一本著作的标题“要么乌托邦,要么消亡”中看出,富勒仍然延续着他早期所身处的现代主义时期的普遍理念。由此,比起具体分析他“设计”的方案,或从他的形式体系中获取再造创作的灵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他的乌托邦未竟之处,回到或者如何回到他一直关切的基源命题和总体原则,同时这些也是他最为激进的出发点。

Buckminster FULLER

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生生不息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第八章|下 1969

本文 4000 字以内| 接上期

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教育。只有通 过教育,才能制止现代人类奋不顾身的自我毁灭行为;只有通过教育,人类的智力发挥才能成功转型,让我们的太空船停止旋转俯冲,转而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都进入安全平稳的水平飞行状态。在那以后,人类还将超越地球边界,进一步深入探索宇宙。如果我们对形势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那么人类历史将翻开崭新的篇章,而人类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经验、新思想和新动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人类已行至生死存亡 的关头,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全赢,要么全输。物理 学实验向我们证明了“团结力量大”及“一加一至少等于二” 的道理。例如,质子和中子二者互补,但并不互为镜像。你我天生不同,但可取长补短。我们平均为零,便是永恒。


前文的讨论如同我们乘坐火箭飞入了宏伟的宇宙,在地球 之外绕行、俯瞰和思考,那么现在让我们启动火箭制动系统,逐步减速,调转方向,重新穿越大气层,返回令人迷惘的现实世界。长久以来,我们坚称人类分成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各民族、各种族先天不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全球范围内的混血 人种——“世界人”出现了。“世界人”超越了民族与种族的 界限。所谓民族是人类世世代代画地为牢、封闭自守、族内通婚的产物。酋长祖先们往往近亲通婚,导致基因集中,逐代形成了各民族所独有的生理特性。例如,由于天寒地冻、日照不足,极北方民族肤色最白;而在天气炎热、骄阳似火的赤道地区,人们则个个身着片缕、皮肤黝黑。因此,所谓民族和种族只是由各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超近亲繁殖所造成的。


北美大陆上的“世界人”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批美洲移 民迁徙至少始于3万年前,甚或始于几百万年前,但终止于 300年前。他们东渡太平洋而来,划着木筏或摇着小船,趁季风或顺洋流,横跨大洋,抵达北美、南美和中美。移民首先登陆南美与北美的西海岸,而后逐步向内陆迁移,抵达南美和北美两大洲的交接地带:墨西哥及中美洲。今天,我们在墨西哥会发现所有人种的形态特征,也会找到所有人类已知的相貌特征。譬如,墨西哥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肤色,从黑到白,深浅不 一,根本无法确定“种族”的界限。我认为,根据肤色划分“种族”只能表现人类的无知,因为种族的肤色标准只说明了肤色 的几种极端形态。第二批美洲移民西渡大西洋而至,目前已经遍布美洲。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历经漫长岁月,从太平洋逆风 向西,“追随着太阳”而行;他们驾船途经马来西亚,横渡印 度洋,穿过波斯湾,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然后徒步行走,来到地中海地区,到达尼罗河平原;最后从非洲出发,跨越南大西洋或北大西洋,来到美洲。此外,也有人穿过中国、蒙古、西伯利亚和欧洲腹地,再跨大西洋到达美洲。

银河护卫队3|

今天的美洲大陆上,东方血统与西方血统屡见通婚,混血 程度日益增加。北美太平洋海岸渐渐出现了由全球人种混血而 成的“世界人”。全球范围的混血人种业已能够上天入海,接 下来便要踏上跳板,一跃而起,纵身飞向海洋深处,飞向天空,飞到地球之外,勇敢地面对种种险境。


现在,请你再次回到我们困顿无解的现状中来。我们已经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建立一套经济核算体系,而后全人类齐心协力发展生产,在计算机的超强记忆功能和高速运算能力的辅助之下,逐步创造社会财富。要让地球号太空船永久续航,我们还有许多任务要完成,只是这一件任务是重中之重,其优先级最高吧。好吧,让我们把眼光放远,满怀雄心壮志开始行动。事实上,我们也必须把眼光放远,着手发动又一场全球工业化革命。我们必须致力于提高地球资源的单位性能,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极大提高。我们不能坐等旁观,听任某一种有偏向性的政治制度一统天下。


当今世界,再也没有什么资本家、大善人、救世主了。对 于未来如何谋生,你可能感到迷茫,没有把握。但我告诉你,人类越早醒悟,才越有机会自救,以免一头栽进灭亡的深渊。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危机频频爆发,我们更应牢记我们有办法让全人类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积极行动,必须赶在事态已无法挽回之前展开自救。当你环顾四周,会看到许多人已经觉醒,其中有的还是工会领袖,他们正致力于教育和开导普通劳工,希望大家明白反对自动化生产有多么荒谬。


看到这些情形,你大可放心了。 我曾应邀前往世界各地的300多所高校,担任教授或客座 教授。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已有所醒悟,他们意识到了我前文所述的地球危机,也逐渐认识到唯有掀起一场设计和发明的革命,才能彻底消除战争。全社会都应该懂得,财富与阳光、空气一样,属于全体人类。那时,人们不再会把财富当作私有财产。当他们为了谋生度日而领取年度思想补助金的时候,便不再羞愧难当,无须认为自己是在接受施舍。


从青年时代起,我前前后后买过54辆汽车。但现在,我 不会再买新车了。我仍然开车,但不需要买车了。我因为长年坐飞机旅行,所以总是开车去机场,把车停在那里之后却往往没办法回机场把车开出来。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只需要在机场租车使用。因此,我不买车,也不买别的东西了。我倒不是像主 张土地公有的亨利·乔治[2]那样患上了“政治分裂症”,只是 为了实用。所有权会逐渐成为累赘和浪费,最终会消亡。


如果你经常出游,游历远方城市的时间比你在“家”的时 间还长,那么收集旅游纪念品还有什么意义呢?这里的“家”是指那个被标注为“某国某州某市某街某号”的家庭住址,用 于护照申请、纳税申报和选举投票等。为什么不把那些伟大的古代城市和建筑完全复原,把所有从那里发掘出来的考古或艺术宝藏都归还原处呢?不要再让那些历史文物东零西落地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了。只有这样,古代风貌才能完整恢复,热爱历史、知识丰富而又积极创新的现代人才能够来这里实地 居住,真正体验古代生活。只有这样,全世界才能把人类精神 文化的奥秘重拾回来并珍存下去。


2 译注:亨利·乔治(Henry George,1839-1897)是美国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 也是现代土地制度改革运动人物。

人类之子|

我一年到头都在世界各地旅行,频繁往来于南北半球,屡 屡出入地球的向日面和背日面。在我的感觉里,已经没有正常 的所谓“春夏秋冬”和“日日夜夜”,我比地球自转转得还快。我习惯戴三块手表,第一块始终显示我“家”里的时间,方便 我跟家人打长途电话;第二块手表显示下一站的当地时间;第三块手表显示我当前位置的当地时间。在我的脑中已经切切实实地把地球看作一个球体,看作一艘飞船。地球很大,但没有 大到不可理解。在日常生活里,我不再依照“星期”来安排行程,因为大自然不存在“星期”这回事。只不过有时人们通常 的作息习惯不免会牵连到我。显然,商家热衷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大力推广高峰流量模式,导致一天之内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人潮汹涌,而剩下三分之二时间里,主要设施则关闭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户人家,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床铺都是空着的。我们的居室有八分之七的时间处于空置状态。


“人口爆炸说”是一种谬论。随着工业化进程,年度人口 出生率逐渐下降。到了1985年,全球各国都将完成工业化。 那时,正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今天一样,全世界出生率都将 一降再降,而人口的增长部分则均应归功于长寿。[3]


人类的公共财富是无限的,经过开发利用,当我们充分实 现了丰衣足食的那一天,地球人口也不会爆炸。全体地球人都可以集中到一间比纽约面积大一点的空间里,所有的人都会觉得空间宽裕,还没有在鸡尾酒会上挤得厉害呢。


那时,地球人口将会时而聚集,时而疏散。人们在文化中 心聚集,而向世界各地疏散,地球上有的是地方。同样的一群人将为了精神交流而聚集,但为了物质体验而疏散。


目前,地球人口40亿,人均资源达到2000亿吨。


尽管我们习惯于点线面思维,但我们必须记住,宇宙是一 个全向性时空;我们必须记住,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四维宇宙都将提供充分的个体自由。


你可能会问: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冲突严重,僵持局面日益 加剧,危机重重,应该如何解决?问得好。我的回答是:让计算机来解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雾夜,夜班飞机在导航电脑的操作下都能自动降落,安全着陆。在见识过电脑的卓越性能后,人们对它的信赖与日俱增。尽管所有的政治家或政治制度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向对手和政敌服软示弱,但面对将要带领全人类幸福降落、安全着陆的导航电脑,谁都会拍手叫好、自叹不如吧。


因此,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都行动起来吧!好好 工作,好好合作,千万不要钩心斗角,千万不要损人利己。“损人”换来的“利己”终将只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这是进化必须 遵守的协同性规则。这不是人造法条,而是宇宙法条,是我们 如何凭借智力上的综合能力来征服宇宙的无限适应性准则。


[3] 无疑,世界人口在20世纪发生了“爆炸”:从1900年的16.5亿人到2000年 的60.7亿人。同时,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并没有骤增,而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峰值2.04%稳步降低至1999年的1.3%,且预计2050年将继续降低至不足0.5%。联合国“中位变化”的人口预测认为世界人口将于2050年达到92亿,2075年达到峰值92.2亿。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起,出生率确实在持续下降,从平均每个妇女4.47个孩子到如今(2008年)平均每个妇女2.55个孩子,预计2050年将继续减少到平均每个妇女2个孩子——略低于2.1的更替水平。全球预期寿命已由1970年的57岁稳步增长至如今(2008年)的67岁。“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6 Revision, Highlights” (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2007 ) and “World Population to 2300 ” (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2004 ) .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英文版)版面校样 1969

巴奇做了大量修订,页边贴有若干纸条,均为修订内容。


版权归 译者与出版方所有,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 设计革命: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1969


附录

以下引自 杰米·斯奈德为自己的外祖父巴奇(即巴克敏斯特)的再版书所写的前言:

时至今日,“地球危机”已不再耸人听闻,不再遥不可及。世界性危机已成为全民共识,还交织着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急剧恶化,更不要说核武器危机和全球大面积极端贫困问题持续无解了。当前形势告诉我们已经越来越逼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这时,人类的集体意识已经逐渐清醒和明朗起来。今天的人们几乎再也不可能回避地球危机了。例如,科学家指出,如果北极冰盖持续快速融化下去,那么五年之内便将荡然无存。如果我们仍然无法认识到人类完全有能力建设可持续的未来,有能力把“危机”转化为“生机”,那么即使我们对环境问题有所警醒,也很难彻底走出当前困境。那么,你手里拿着的这本书将如何帮助你理解可持续的未来?将如何帮助你参与到拯救地球的行动中,学习驾驶“地球号太空船”成功进入安全飞行模式?我所了解的巴奇有一项卓越的才能,那就是他善于描绘最宏大的全景图像,让我们很容易发现目前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阻止地球危机。巴奇在书中把这样的拯救行动描述为一门“宏观上综合全面而微观上精准确切”的学科。在他看来,拯救行动具有两种相反的极端特性,单独强调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引起失衡,最终导致拯救行动失败。巴奇把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大策略”称为“综合性预期设计科学”。他认为这是解决地球危机最有效的工具。

第1章|综合的天性

第2章|专业化的由来

第3章|进化的本质

第4章|地球号太空船

第5章|普遍系统理论

第6章|协同效应

第7章|人体机能的扩展

第8章|生生不息

院外 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 BAU学社 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 星丛共通体 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 回声·EG 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 批评·家 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 BLOOM绽 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院外计划 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 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这一目标。

星丛共通体 回声·EG 专题 ▶ 辩证能量:瓦尔堡的图像研究与历史想象 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 包豪斯十四年:先锋派的临界点 共读 ▷ 启蒙辩证法 走向新宣言 美学理论 装饰与罪恶 艺术与生产 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 计划与乌托邦 空间的生产 帝国与传播 理解 媒介 地堡考古学 |译-写 ▷ 瓦尔堡 阿多诺 最后的马克思 塔夫里 后革命与世界体系 列斐伏尔 现代性与日常生活 麦克卢汉 生产方式对信息方式 居伊·德波 排场社会与地理主体 技术网络与人器纪 朗西埃 山寨现代性 画讲-图说 ▶ 建筑物与像 论坛 空间生命政治 美学与生命政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