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圈网
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关注药圈微信,抢先知晓药学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肾上腺素、胺碘酮、多巴胺...常用急救药物使 ... ·  3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创新医械发展格局鸟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圈网

你知道吗?水鸡头中出芡实

药圈网  · 公众号  · 药品  · 2022-07-07 21:30

正文


水鸡头中出芡实









芡实

qian shi

典趣



季月荐果


以芡以菱




· 典故趣闻 ·


在中国古代,素有以时令鲜物祭祖的礼俗,此所谓“荐新”之礼。芡实属于江南水植八珍或称水八仙之一。夏季月即夏天的第二个月,正是芡实和菱角新熟之时。故北宋之时,朝廷于景祐二年(1035年)颁布礼制,规定了“(夏)季月荐果,以芡以菱”的内容。


芡实,又称鸡头实或鸡头米,民间称呼它含有子粒的果实为鸡头、雁喙、雁头、鸿头等,俗雅之间如水鸡头、鸡头子、鸡嘴莲称呼的也都是它。因为它长成的果实膨大如拳,花谢后花萼退化的部分形似鸟嘴,加以外有毛刺,故以形似而呼之,而可食的其实是取它的种仁。


芡实的身份有着从极普通到高贵的转变。在平民百姓而言,野生的芡实原本是江南灾年救荒与代食之物,但它却有着保健滋补功效,故身份愈显高贵,成为世家士族和文人雅客的珍馐之物。宋代它已经成为“荐新”礼品,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把它列为28种“山珍海错”之一。


而在中医人的眼中,芡实早就是一味治病的良药,《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果部上品药,用的正名是“鸡头实”,与俗名中的鸡头米非常接近,记载它能治疗湿痹以及补益等作用。药用时,麸炒芡实是主要的炮制品种。清代名医叶天士擅长运用芡实、莲子药对,两者合用以更好地发挥健脾固肾、补虚止泻等作用。


北宋苏轼在杭州为官时,曾在西湖边大吃芡实、菱角,醉饮并写成绝句一首:“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他很留意于药物并热心于饮食养生,所坚持的饮食养生习惯中,就有每天细嚼煮熟的芡实数十粒,日复一日坚持不懈。他的实际做法是,每日新煮的芡实,必须一粒一粒放入口中,细细嚼碎,以至于口中津液聚集,再徐徐咽下,令体液得以流传畅通。苏轼认为此法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够发挥出芡实最佳的养生功效。他还把自己的心得专门告诉弟弟苏辙(子由),这就是其《寄子由三法》中的“食芡法”。


因为芡实较难消化,所以苏轼的食芡之法还是有道理的。食用时,如果把它煮成熟烂软滑的粥品,也是较好的选择。


· 药材来源 ·

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 性味归经 ·

味甘、涩 性平 归脾、肾经。


· 功效主治 ·

益肾固精 补脾止泻 除湿止带。

适用于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脾虚久泻 白浊 带下。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克。


· 食疗推荐 ·

芡实粥


原料:芡实30克,大米50克。


做法: 先将芡实加水浸泡透,与大米同煮粥,小火煮至熟烂。取适量食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