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持续鼓励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创新之路走深走实。201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推出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2017年正式施行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加快相关创新产品上市,此后政策不断完善。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创新之路上继续向前,呈现怎样的面貌?
近年来我国创新审批不断加速,
2018-2024
年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见图
1
):
2023
年进入国家级创新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最多,达
83
件;
进入省级创新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近
5
年都呈持续增长,在
2024
年创新高,达
98
件。
具体看
2024
年情况(见图
2
),
全年共153家企业的169件产品进入创新审批通道
,进入国家级通道的达
71
件。
单月来看,
1
月和
11
月最为突出,进入创新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产品分别为
22
件和
21
件。
产业发展有赖良好产业资源和完善政策支持形成共振,持续滋养研发创新力。
国家层面,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于当年2月1日起施行,鼓励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10月,工信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重点推进诊断检验、治疗、监护与生命支持、养老康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5个方向的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11月,NMPA深化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改革;12月,国常会强调支持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对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减免临床试验。
在地方层面,多地也积极响应,因地制宜推出各项基金补贴、推动创新审批效率及优化后续入院支付门槛等相关政策。
例如,上海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提供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优化审评流程(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平均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推进“新优药械”目录更新,探索医保单列支付、DRG/DIP独立成组,确保创新药械“应配尽配”;北京完善CHS-DRG除外支付机制,推动《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产品进院,实行预算单列、随批随进,加快创新药械落地。
从区域分布来看,
2024
年全年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的
169
件产品中,
158
件为国产产品,
11
件为进口产品。
进口部分不乏来自美国、欧洲、以色列等医疗器械行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随着产品获批将进一步丰富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种类。
从进入创新审批通道的国产产品区域分布来看(见图3),江苏省以44件(国家级:19件、省级:25件)位居第一,北京市以27件(国家级:12件、省级:15件)居第二,上海市以21件(国家级:12件、省级:9件)位列第三。
进入创新审批通道的产品类型可谓
“多点开花”(见图
4
),Ⅲ类产品进入创新审批通道的数量排名前三的类别为有源手术器械(
20
件),无源植入器械(
16
件),有源植入器械(
6
件)。
Ⅱ类产品进入创新审批通道的数量排名前三的类别为临床检验器械(
13
件),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
12
件),体外诊断试剂(
12
件),医用成像器械(
11
件)。
编辑:张洁莹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5年第5期
版式编辑: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