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吞半吐,促和气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夫妻之间,争吵和龃龉在所难免,但要明白,言语一旦说出了口,往往无法挽回。
在杨绛的记忆里,她的父母几乎没有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
有一次,母亲在算一笔重要的项目时,有几笔支出怎么也想不出来。
父亲得知后,也不生气,只是轻轻拿过账本,在上面写下了“糊涂账”三字,用这样的方式安慰母亲。
还有一次,父亲生了重病,家里人都十分惊慌,就连奶奶也一直在旁边抱怨,说父亲总是熬夜,这才把身体拖垮。
只有母亲不怨也不怒,耐心地照顾着父亲吃喝拉撒,温言细数着家常,这才让父亲慢慢恢复健康。
父母这样的情感,也深深影响了杨绛,让她遇事总能不急不躁,情绪稳定,和丈夫把日子过得温馨惬意。
古人云:“夫妇之道,和为贵。”
许多时候,都是多说多错。
所以良言开口,恶语闭嘴;大事商量,小事不吵。
好的夫妻,不做彼此的差评师,也不会让婚姻冷冷冰冰。
当我们适时“吞”下不必要的争执和怨气,“吐”出和缓的言辞与关心,家这条小船,才能平稳地载着我们度过漫长的岁月。
半受半予,添福气
《生死疲劳》有这样一句话:“夫妻生活“过得好”的,大都是抱着“偿还”的心”。
深以为然。
成年人的世界,谁也没有容易二字。
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艰辛无不压着人喘不过气。
所以好的婚姻,离不开彼此一辈子的心疼。
享受对方馈赠的同时,也欢喜的给予自己的关怀与体贴。
有一个商人生意还没做大之前,盈利很低,只能靠着赔本赚吆喝。
他的妻子是个富家小姐,对此非但没有埋怨,反而理解丈夫在外奔波的辛劳,总是适时给予鼓励。
商人很是感动,回来时经常会为妻子备些新奇的小玩意。
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妻子为了能让丈夫安心,甘为“灶下婢”,开始学着操持家务。
商人知道妻子的不容易,所以只要回家,便会主动包揽所有的杂事。
在两人齐心协力下,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成都一带数一数二的豪商,而他们的感情,也一直恩爱如初,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
爱是常觉亏欠,不爱是常觉亏本,所以给予,才是一切婚姻幸福的源头。
古人就有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一味地索取,只会让人寒心;学会付出,才能得到更多。
就像树木与藤蔓,树木给了藤蔓栖身之所,自身也因藤蔓更加绿意盎然。
夫妻之间,学会爱,才能得到爱。
你在外
奔波
打拼,我懂你的
辛苦,
便精心
准备每一餐温暖的饭菜等你回家;
你
看见我的辛苦
,为我分担家务,我便咬紧牙关,尽心撑起我们家的未来。
在平淡的生活中,用一个拥抱,一份行动,一句关心,让彼此一转身就能看到对方,才是一个家最美的样子。
半亲半疏、留余地
常言道:“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任何关系,过于干涉,步步紧逼,都只会让对方选择逃离。
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子,你攥得越紧,流失得也就越快。
小说《过把瘾就死》里,杜梅与方言结婚前两人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令人羡慕无比。
可结婚没过多久,生活便让方言窒息无比。
杜梅对方言十分严格,不允许方言和任何女生有一点关系。
就连他和几个兄弟一起出门,杜梅也非要跟着去。
平日里,方言一个人安静的看报纸,杜梅也要凑过去,问他在想什么,问他还爱不爱她。
最终方言忍无可忍,和杜梅提了离婚。
倒是离婚后,两人再次聚在一起时,反而相处的和谐无比。
一旁有位朋友说道:“你们俩就有了距离,这才重新又有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