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退出近30年后,这家船公司重返集运市场!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唐山港转让子公司100%股权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天津港集团智能驾驶领域,有新进展!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星亚航运,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中远海控首制,国内首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地中海航运:我们是“被迫”造20000TEU大船的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17-06-05 16:36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中国航务周刊

回复 “赠刊” 免费获取最新一期杂志, 回复 “订刊” ,在线购买(还包邮哦~)

随着地中海航运公司(MSC)订造的超大型船陆续建造完毕,MS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迭戈·阿本德(Diego Aponte)近日表示, 集装箱船的容量不太可能超过20000TEU级,因为港口以及整个供应链上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加上4艘在建中的20000TEU船舶,地中海航运公司船队中该级别的船舶数量达到22艘。阿本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中海航运公司并不是第一家订购此类船的公司,而是跟随其他公司动作,这是为了在节省成本方面,能以规模效益与竞争对手相“匹敌”。

“20000TEU是极限了吗?我希望如此。”他说,“我并不是说技术上更大的船不可行,但 超出这个尺寸从逻辑上来讲会有一些问题。每当我们建造更大的船舶时,我们都要付出“惨痛”代价,比如报废或者停用小型船舶。

除了几艘即将被交付的400米长、20000TEU级的船舶外,地中海航运还有若干艘8800 TEU和11500 TEU的新巴拿马型(neo-panamaxes)船舶在建。

在整个行业,“我认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这些运力。” 但阿本德同时表示,“就MSC而言,此刻我们没有再订购的心情。”他认为集装箱贸易已经触底,货物量正在回升中。“我们离应该去的地方还很远。但是,隧道尽头已出现亮光。”



近期,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纪录不断被刷新,船舶大型化随之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航务周刊》在最新一期杂志中刊登了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的文章,探讨应对船舶大型化进行的反思。


按理说,集装箱运输是当今社会也是航运业发展历程中最高效、最有竞争力的运输方式,但是那么多的优势,那么多的改革,那么多人的努力,航运业还是无法实现盈利,究竟原因出在哪里?


在我看来,国际贸易量没有下降,就说明航运业的低迷不是外部贸易和环境的限制,而是行业内部出了问题。比如,航运业出现的船舶大型化就需要反思。


船舶大型化是一个水多加面、面多掺水,不断上升的过程,最终走到了航运企业自身难以承受的境地。根据Alphaliner数据显示,马士基航运后续还有10艘20000TEU级别的大船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完成交付。东方海外也还有5艘20000TEU级集装箱船将陆续交付。然而 再庞大的公司,依靠自身的能力都无法满足自己一艘船所需要的货量,需要通过成立联盟的方式让他人代为揽货,这就说明,大型化是有一定问题的。 20000TEU的大船装不满,规模优势带来的经济高效难以发挥,这种大型化就很需要我们的反思。


提高效率,是航运联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大型化不是提高效率的必然手段。还有更好的对策,破解危机。


一是要进行企业内部的自我改革,可以考虑往平台化经营方面推进。在平台上弱化企业品牌的属性,突出服务功能的供应。一个平台可以有多个企业的服务项目嵌入其中,给全社会提供服务,这样才能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企业实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