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供包括《网络舆情》内参、舆情监测、声誉管理、舆情培训、智库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新媒体研究和融媒体技术应用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是国内最早、产业链最长、业务最全的舆情服务机构和信息增值服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必看”小程序:精准捕捉资讯脉搏,个性化信息 ... ·  2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金融机构接入DeepSeek,这些舆情风险需 ... ·  2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铁路部门通报孕妇乘车被砸致胎儿早产去世事件详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医院回应一护士向患者下跪道歉、街道办招聘环卫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情观察丨丽江机场工作人员撕毁旅客登机牌风波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金融机构接入DeepSeek,这些舆情风险需警惕丨金舆之言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公众号  · 舆情  · 2025-02-21 19:47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可以订阅哦!





——  第149期 ——



金融机构接入DeepSeek,
这些舆情风险需警惕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的发布,在各行业激起千层浪。金融领域更是迅速响应,多家券商、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纷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消费金融公司与金融科技服务商也在加速部署。

金融机构对DeepSeek的热情高涨,这一现象在舆论场引发了广泛关注。第一财经网发文称,考虑到金融行业的数据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点,以及大量与语言相关的任务,该行业被认为可能会比其他行业更深刻地被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中国商报》表示,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对AI技术的积极拥抱,更有望帮助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接入DeepSeek大模型可能带来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数据泄露隐患
可能引发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的质疑

()


大模型数据的运用对数据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已然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中国商报》表示,AI模型训练依赖大量包含用户个人信息和交易记录的数据,一旦数据保护机制不完善,就极易引发数据泄露与隐私侵犯问题。证券时报网表示,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数据保护机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守护好用户数据安全。反之,若客户的金融交易记录、身份信息等被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金融活动,如盗刷信用卡、骗取贷款等,这不仅会对客户资金安全造成影响,还会损害金融机构声誉。



“大模型幻觉”
可能引发对金融服务可靠性的质疑




对可能发生的“大模型幻觉”,金融机构需做好前瞻性舆情风险防范。证券时报网表示,AI模型的预测基于历史数据,数据质量和训练效果直接决定其准确性与可靠性。一方面,若数据存在偏差或训练不充分,就可能导致预测失误,影响业务决策。另一方面,AI模型可能因数据偏见产生歧视性决策,算法的不透明也会使决策过程难以解释和追溯。例如,在信贷审批或保险理赔环节,若训练数据中存在对特定地区、行业或人群的不合理偏向,模型可能会错误地对这些群体设置更高的信贷门槛,或拒绝某些客户的合理理赔诉求,进而引发舆论对服务公平性、合理性等方面质疑,甚至引发法律纠纷,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形象。



不法分子“滥用”AI模型
导致金融行业虚假信息增加

()


随着DeepSeek热度持续上升,网络上出现大量关于如何使用DeepSeek的教程和经验分享,这些内容在扩大DeepSeek受众范围的同时,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央广网报道称,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仿冒DeepSeek官方APP的手机木马病毒,伪装成更新程序进行金融盗窃。未来,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金融诈骗的情况或将增加,为金融机构声誉管理带来一定压力。建议金融机构可加大反诈骗宣传力度,降低此类舆情风险。

另一方面,非法荐股者可能利用AI生成看似专业的金融分析内容来误导投资者,或实施诈骗,拉升整个金融行业舆情风险等级。如财联社报道称,近期大量虚假的“利好消息”以AI问答截图形式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传播。一批账号“马甲”通过散布所谓“某公司入股DeepSeek”等谣言,误导AI大模型给出错误回答,将AI作为其构设“信息陷阱”坑骗股民的新工具。



AI替代焦虑或将成为
金融机构声誉风险来源之一
()


近日,AI数智员工“上岗”相关话题热度飙升,微博上出现#DeepSeek引来悄无声息的职场地震# #部分券商分析师陷入AI替代焦虑#等多个热搜话题。考虑此前金融机构“降薪裁员”相关信息已引发舆论较多关注,金融机构接入大模型后,金融领域的人员结构调整动态或成媒体关注焦点。若金融机构存在人员结构调整计划,需做好员工沟通与安置工作,从源头上降低舆情风险,最大程度上减少AI替代焦虑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影响。



科技金融投入加大背景下
金融机构智能化服务水平受舆论审视

()


DeepSeek在金融行业的广泛运用或拉高舆论对金融机构智能化、科技化发展水平的期待。金融行业近年来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多家机构已在年报中披露大模型研发与应用成效。预计金融机构APP性能、企业智能化服务成效等仍将为行业媒体关注焦点之一,“使用体验不佳”“智能化水平不及预期”等负面评价或存发酵空间。金融机构后续可通过多渠道宣传展示其智能化升级带来的业务拓展与效率提升等方面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