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夫•博萨尔特
译/区立远
在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神庙石柱上刻着一句箴言——“Gnothi seauton!”(认识你自己),西方哲学之父苏格拉底曾一再引用它,他认为“认识自己”是哲学首要的任务,毕竟哲学是“为自己灵魂的操心”。
因此,“我是谁?这是哪”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
在关于“我”的系列问题中,有一个是从以前到现在的哲学都热烈讨论的,即:我跟先前的我是同一个人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讨论身份同一性的问题是有理由的,因为我的信念随着年岁有很多改变,我的价值观和愿望也是如此,我的身体也不是一直保持相同:身体的细胞据说每七年就全部换过一次。那我跟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那个我还是同一个人吗?我应该尽快去申请新身份证吗?如果不用的话,既然我的一切都改变了,我如何还能是同一个人?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小的思想实验来思考这个问题。
想象一下,你是天才航海家,就像希腊神话里著名的高富帅忒修斯一样。几个月以来在大海上驾着帆船,不惧猛烈的风暴,制服了无数的海上怪兽,吸引了无数美女,泡到了米诺斯公主。
航海的历险在你的船上留下了清楚的痕迹,有几块船板必须更换,所以你必须进船坞维修了。之后你又出海航行,当你在世界各地汹涌的洋流上度过一个月之后,船又要修理,这次得换掉一些老旧的部件。就这样许多年下来,造船师逐渐把你的船所有部分都换新了,再没有一块旧的舱版还留在船上,原先所有的部件都已经换掉了。
从“忒修斯之船”思考“我”
造船师将换下来的旧材料细心地保留下来,并且用这些把你的老船又组了起来,他希望高价把船卖掉,毕竟你是航海届的传奇人物了。
那么重要的问题来了,现在有两艘船:一艘是你驾着到处遨游、功能完整的新船,另一艘是造船师从你原本的船上换下来的零件组合起来的船。哪一艘是你真正的船?
还没绕过来不要紧,下一个问题让你怀疑人生。
上个问题虽然看似在讨论船在长时间里的身份统一性,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我们人类身上。从生物学得知,人类身体的细胞每七年就会全部换新,所以我们的身体在七年前跟七年后,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的。
与此同时,你的心智也在变,性格、愿望、信念也随时间改变。小时候你以为亲个嘴就会怀孕;生日愿望是游戏王全套卡牌;长大了要拯救银河系。现在你的硬盘放满了不可描述的东西;生日愿望是明年不用吃狗粮,或者少吃点也行;光棍节了,希望马云叔叔可怜可怜你的钱包。
看到没有,你的外表跟内在都在改变,有没有什么东西随着我们年纪增长也不改变?或者,有什么东西必须保证不变,才能维持我们是同一个人?
根据哲学家洛克的看法,让我们成为一个人的是我们的自我意识,不论我们当前正在做什么,我们总是清楚,是我们在做那件事。我们任何时候都能思索我们自己,包括思索我们过去的自己,因为我们能够回忆。洛克认为,这种对过去思索的能力,让我们取得了身份的同一性;由于过去不同的片刻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而且我们能够召唤这些记忆,我们的自我意识才得以建立。我们对过去的记忆是使我们成为我们的关键,没有记忆就没有自我。
另一位哲学家托马斯·里德强烈反驳:假设有一个少年被打了一顿,因为他偷了一个苹果。
这个少年后来成为伟大的将军,为他的国家赢得至关重要的战争。作为老人,将军只记得他打了胜仗,但不再记得少年时因为偷苹果被打了一顿的事。然而当他还是军中将领时,他还是能清楚记忆少年时代的。
现在如果拿洛克对意义的判准来检查,就会出现矛盾:这位将军跟挨打的少年是同一人,老人与将军也是同一人,因为他们分别都记得过去的事件,所以老人跟挨打的少年也是同一人。但是老人再也想不起少年时代的事,也就是说,在老人与少年之间已经不存在记忆的桥梁。根据洛克的理论,老人跟少年应该不是同一个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证明过去到现在你一直是一个人?(编选自《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本文已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