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李鸿章访美,在纽约街头,他遇见一位妙龄女子,衣着华美,骑高轮自行车穿行而过。见多识广的李大人看见女子骑车,也觉得新奇无比,因此特意邀请这位女士到旅馆相见聊天。
自行车(当时叫脚踏车)这洋玩意,李大人想必不会是第一次见。大概在光绪初年,这种很考技术的高轮自行车就已经进入中国。那时候,骑脚踏车可是出风头的事,当然其难度也非今日自行车可比。在《沪游杂记》(1876)中,葛元煦说这种车“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所以又有诗警告世人:“辘轱捷足趋当道,一蹶还防笑有人。”(《淞南梦影录》)也就是说,技术不过硬的话,至少脸皮得够厚。
▲ 高轮自行车
这样的车,当然不适合女性,所以骑脚踏车的美国女子,才会让李大人眼前一亮。至于在推崇柔弱美的中国,要把女性和骑脚踏车这样的“剧烈”活动联系在一起,恐怕仍旧太早。
不过,西风东渐的速度,似乎来得比我们想象的快。这不,时间到了光绪末年,张春帆的笔下,已经出现了一幅“美人骑车”图。《九尾龟》中这位开风气先的女性,可不是什么女学生,她是上海滩上的一名高级妓女。话说回来,在那个年代,妓女往往是时尚的代名词,从服饰、发型到房间摆设、出行工具,她们都是风潮的引领者。
在情节展开之前,芳名沈二宝的青楼女子遇上了一点麻烦。因为人红,脾气大,加上爱姘戏子,大手大脚,总之一句话,她染上了所有风尘女子可能有的坏毛病。因此,年关将近,她的亏空达到一千来元。好不容易借了钱,对付着过了年关。到了元旦那日,沈二宝决心振作精神,做几个好客人,争取早日把债给还上。她的第一个目标:湖南人潘侯爷,名门之后,家财万贯,慷慨大方的好客人。
这位潘侯爷,平生有一个癖好,就是爱看女子骑车,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然丰韵”。这一点,和晴雯爱听撕东西的声音一样,属于比较罕见的兴趣。他眼下的相好花婷婷,为了讨好他,也曾下决心学骑车,无奈运动细胞不够发达,学了一天,跌了一交,胆子又小,就此罢手不干了。
▲ 骑自行车的民国女性
沈二宝因为和一个爱骑车的戏子相好,倒学得一身骑车的本事,眼下,这本领就要派上用场了。不过,为了展现自己的曼妙身姿,她需要先进行必要投资,为此,二宝找人借了一百元,花八十五元在电飞脚踏车行买了辆“飞轮女车。”初五这天,精心打扮之后,她出了公阳里,跨上自行车,由二马路转大新街,望大马路泥城桥一带骑去。在当时绝少中国妇女骑车的情形下,衣装艳丽的沈二宝,潇洒地驰过街头,自然会引起轰动,加上她技术好,骑在车上,身子“动也不动”,难怪会有路人情不自禁,拍手喝彩。大概多数人的心理和李大人一样,很想要请这位飞车美女下来一见。
…………
欲读全文,请点击“
阅读原文
”
欢迎关注“杨早讲史”,每周二四更新
带你细看清末民初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