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商学院MBA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官方微信。一个不浪费你时间的微信,一个有价值,有故事的微信。为所有想通过长江MBA实现Big Dream的有志青年,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有效的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2024年回顾与2 ...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中国对外贸易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全球造船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赫伯罗特24艘集装箱船,获绿色融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商学院MBA

长江新秀 | 叶映彤:“斜杠女孩”的追梦之路

长江商学院MBA  · 公众号  ·  · 2019-08-19 17:59

正文


做教育是在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而投资最大的魅力,便是看到自己投资的产品爆发性增长,进而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这也是作为投资人的情怀与理想所在。


叶映彤

长江英文MBA2019级新生

多伦多大学Rotman商学院学士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她是杭实外副校长,为国际教育不止求索;她是投资界的新秀,以前沿科技赋能人类未来;她也是高级甜品师,用双手烘焙出快乐的形状。


尽管跨界三个领域,但叶映彤从不认为自己是“斜杠女孩”,因为对她而言,这三件事既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热爱,无需刻意切换身份。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投资,更是与未来同行,而甜品则是我的最爱,能够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因此,我不需要去切换身份,也不觉得有压力,只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而已。”


成长的“烦恼”


叶映彤身兼三职,却游刃有余,这得益于她从小训练出来的高“逆商”。


作为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女儿,叶映彤亲眼见证了父母把杭实外从一间破旧教室,打造成下沙区首屈一指的民办私校,在她的基因中,也凝结了父母对教育的情怀和心血。


“我父母一直渴望给孩子们带去最好的教育,并为此不懈努力。看着他们背影长大的我,也渐渐把教育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在童年时,叶映彤对杭实外“公主”的这个身份只感到“烦恼”。只要她像普通孩子一样调皮一下,班主任老师便会第一时间被报告给他的家长;作为学生,她还要“潜伏”在同学之中,向父母汇报同学们对学校新政策的看法。


“我父母希望把我培养成女强人,将来能够继承他们的事业,所以,他们会要求我站在校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既是学生,也是“小当家人”,这让叶映彤从小就具备了管理思维,也比同龄人更加坚强、独立、有主见。 因此,出国留学后,当叶映彤很快便羽翼丰满,走出父母画好的边界,进入了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全新领域。


留学多伦多 金融初体验


2010年,18岁的叶映彤独自去到加拿大多伦多留学,在那里,她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西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你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因为老师不会管你;你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因为学校不会照顾你;你还要学会打工赚钱,因为同龄人都在打工。”


叶映彤决定凭自己的力量实现经济独立,她选择了一个跟小女生形象似乎并不相配的方法——投资房产。


叶映彤从小就喜欢金融,尤其热爱投资,经常阅读投资类文章和书籍。刚到多伦多,她便发现,那里是一座未被挖掘的金矿。


“多伦多大学占了整个市区的一半,学校附近的房子都是金子。” 叶映彤利用加拿大2.5%的低利息政策和移民新政策,果断买房,并在之后获得超过200%的收益。


房产投资的成功,让叶映彤对金融这门学问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因此,2012年,她放弃父母建议的教育学,考入多伦多大学攻读金融专业,并在多伦多道明银行担任客户经理,正式涉足金融领域。



当然,叶映彤始终没有忘却,教育是她到多伦多学习的初心。整个大学期间,她边读书,边帮父母对接加拿大的教育资源。


做中西教育的桥梁


作为一所双语学校的创始人,叶映彤的父母很早便开始关注国际教育,并寻找各种机会,让学生出国历练。


大一时,为了帮父母实现所愿,叶映彤创办了枫桥国际文化教育有限公司,组织国际夏令营,让多伦多和杭州的孩子们有机会在不同文化中开拓视野。


“多伦多的高中非常欢迎中国学生,他们也很愿意把学生送到中国来体验不同的文明。而学生们在国际夏令营中,初步培养了国际交流能力,这对他们的将来大有裨益。”


国际夏令营的成功举办,让叶映彤在多伦多和杭州的教育界小有名气。她开始牵线促成多伦多教育系统与下沙区教育局合作,促成双方互派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她还代表下沙区参加国外教育展会,帮下沙引进持有教育资格证的外教,俨然成为中西教育的一座桥梁。


在这个过程中,叶映彤对西方教育的理解不断加深,她在多伦多教育系统中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因此,刚毕业,她便承担起一个艰巨任务——


三个月,创建国际部


近些年,中国国际教育发展迅猛,杭实外紧跟潮流,准备建立属于自己的国际部,而这个重任便压在了叶映彤的肩上。


“我父母一直希望能够像西方教育那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只是升学考试的压力,让他们只能妥协于现实。而国际部是他们教育理念的最好试验田。”


2017年初,刚一回国,叶映彤就投入国际部的筹办中。她引进北美课程大纲,并邀请杭州教育专家召开研讨会,讨论如何将这些与国情相结合,并制定出一套独特的教材体系,在三个月内便创办了国际部。


“我们要保证国际部学生在不失去基本应试能力的前提下,加入以英文为基础的特殊课程,比如戏剧课、科学实验课、西方历史课等,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目前,中国国际学校优秀教师资源极度匮乏,许多外教实际上并没有教师资格证。而叶映彤则帮杭实外国际部招募到一只全部持证的外教队伍,使其刚成立,便走在行业前列。



“我们希望以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外教,来保证国际部的专业性,给学生名副其实的国际教育。”


中西方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皆不尽相同,外教刚到学校,处处感到不适应,“比如校长不请自来到教室旁听,在外教看来,就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


为帮助双方尽快度过磨合期,叶映彤把杭实外的中国老师和外教分成5人一组的“小家庭”,让彼此加深了解,也减少了外教在陌生城市的孤独感;她还为外教制定了特殊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


经过她和国际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如今,国际部已经拥有200多名学生,他们毕业后,可以考入杭实外在英、美、加等国的姐妹院校。



“中国义务教育模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挤破头要进名校,剩下的孩子怎么办?对于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孩子们,国际教育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就是国际教育的受益者,国际教育让我成为更自信、更快乐的一个人。我希望那些孩子也跟我一样,通过国际教育,激发内在的自信,做最好的自己。”


而在教育领域不断耕耘的同时,叶映彤从没有放弃对金融的热爱。 因此,当国际部步入正轨后,她便积极寻找金融领域的机会,遵从内心,为梦想拼搏。


从长江出发,为未来投资


2018年7月,叶映彤进入浙江省最大的私募公司天堂硅谷担任投资经理,专注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人体3D建模等前沿领域。


虽然本科学的是金融,但叶映彤刚进入投资部门时,刚开始真的感觉是一头雾水。


“老板没有和我谈金融,而是让我看芯片、人工智能、编程等学科的书籍,每天都要了解一个新领域。”


那段时间,叶映彤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回家看书,一边学习投资,一边学习科技,之前是电脑盲的她,很快便可以分清每一块芯片的型号和用处,并且能去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每天都站在世界尖端科技的浪尖起舞”,并和这个时代拥有“最强大脑”的创业者们头脑风暴,让叶映彤迅速且跨领域地成长起来。


面对创业者,叶映彤常常感动于他们的坚持和理想,“许多人做芯片,苦了十几年,但一直坚持相信自己会赢;还有做人工智能的创业者,都是把所有家当拿出来拼。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具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一群人,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热爱与坚守,也感染着我,激励我在这个领域继续努力。”


的确,投资工作对叶映彤而言,每一天都充满惊喜。尤其是今年7月,她参与投资的公司——虹软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更让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价值感。


“如同教育是在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投资最大的魅力,便是看到自己投资的产品爆发性增长,进而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这也是作为投资人的情怀与理想所在。”


随着在投资领域的不断深入,叶映彤也逐渐感受到知识的欠缺。因此,她决定暂时停下脚步,到长江商学院MBA课堂中去“充电”。


“长江是中国顶级的商学院,拥有对中国经济的深刻洞察,以及面向全球的开阔视野。我相信,在长江卓越导师们的引领下,我会成长为更专业的金融和管理人才;同时,与长江优秀的校友们对话,也会加速我的成长,并让我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商业文化。我由衷期待在长江的学业,那一定是一段满载收获的旅程。”


谈到未来,叶映彤希望自己成为出色的投资人,助力更多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同时,她也会继续帮助父母进一步发展壮大杭实外的国际教育版块,给更多中国孩子的未来,带去新的可能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