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经历了某些事,但在体验层面,未必真的经验了这些事,而是已经逃走了。例如,我们在生活中或咨询室里,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于某些重要的人生事件,总是说不清楚,时间感充满混乱。你搞不清楚ta的父母什么时候离婚,也搞不清楚ta第一次被虐待是什么时候。这种时间感的混乱,和叙述的混乱,其实是主体逃离感觉的结果,也是经历的事情未必经验的一个直接证据。
孔子说食色性也,食和色在说一种生理性的满足,也指向一种心理性的满足。婴儿吃奶,同样也是一种介于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的满足,一种混沌的尚未分化的阶段。比如一种恐惧的唤起(看恐怖片、玩恐怖屋),一种刺激的感觉(蹦极、过山车)。一种扩展性的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美景、攀登人迹罕至的山峰、VR、120帧的电影),一种醉酒的微醺感。或者情感关系中,一种暧昧的拉扯、甜蜜的热恋......因为感觉需要一个主人,需要一个主体在主人的位置上,去经历和体验,最后拥有这种感觉。自体感的获得,需要主体不逃避不压抑,以真身去经验感觉,呆在感觉里。我将通过一个例子,尝试分析一个人是怎样在环境中失去自体感的。A是一位50岁的女性,生活在一个小县城,5年前退休。在外人眼中,A不需要上班了,一家人有中等以上的收入,有体面稳定的社会身份,儿子的工作也很有前途。大家都说,她是周围人里生活最无忧,日子过得最好,最没有心事的。但实际上,A长期失眠,内心萦绕着一种不满足的感觉。接下来,我通过展示一个对话片段,让大家感受A的状态。
A:“我昨晚又睡不好,躺下好几个小时,才朦朦胧胧睡着。其实我也不知道睡着了没有,中间好像醒过来了,也可能没醒,我也搞不清楚。早上总是睡不够,但孙子要上学,我得起来伺候他洗脸吃早饭,他爷爷送他去上学。当我有时间可以睡一个回笼觉时,我又睡不着了。总感觉头闷闷的,心也郁郁寡欢。”心理学中,没有睡好,可能隐含着没有被照顾好的意思。一是实际养育中没有被照顾好,二是一种没有被照顾好的内在心理现实。我:“听起来,你处在一种半睡不醒的不舒服状态中。”A:“是的。但每次跟老公说我没睡好,他都很不耐烦,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整天在家闲的,老是胡思乱想。”我:“你和老公吐露心声时,他似乎并不想体会你的情绪,甚至否定你的情绪。”我:“周围人的反馈都是你过得很不错,你不该觉得不开心,你也不该有睡眠的困难。但这似乎否定了自我感觉的正当性。”A:“对。我有时觉得我老公并没有在听我说话。他像一个开关一样。只要我一开口他就会觉得烦。”我:“当你说话时,实际上你希望他看到你的感受。给你做一些回应?”A:“对。我希望他能看到我。虽然我很爱孙子,但日复一日早起做饭,日复一日操心操劳,我也会觉得累,我也希望被照顾,希望听到一两句暖心的话。”这是一种跟自己的感觉和需要失去连接,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不能被看到,不能被满足后的心理状态。
我这里说的关注,是指婴幼儿期,妈妈对孩子的关注,一种情感性和照顾性的关注。丈夫的冷漠与忽视,周围人的不理解,进一步激起A童年时遭受的“情感漠视”创伤。她要做家务,要照顾弟弟妹妹,要学习成绩好,做个好榜样。她的感受从来都被父母忽略,长久以来,她相信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即自己的感觉是不对的,是多余的。童年的情感漠视,在A的婚姻家庭中又重新经历了一遍,导致她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入眠。这种跟自己的感觉失去连接的状态,如果积累起来,就会形成一种自体感的缺损。而心理咨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共情的、无条件的倾听。当咨询师充分允许来访者主体性的表达,ta那受损的主体才能在这种接纳和理解中,慢慢修复、愈合,重新凝聚起自体感。最终,ta找到了自己,自己的感受、想法、需求,生命才因此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可以说,A是一位比较典型的,被情感忽略、情绪躯体化所困扰的来访者。ta们的亲密关系,往往会缺乏情感的连接。在咨询中,话语的打开也可能会遇到困难。我在咨询中,主要会聚焦来访者的感觉和情绪,帮助来访者重新唤起感受、体验自己的情绪。就像小麦一样,我们不断在咨询室中,言语化“情感匮乏”的幽灵。通过话语的叙述,去一点点复活她内心的情感,从早年的困境摆脱出来。这个过程,就像给一道陈年未愈的伤疤,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再敷上膏药。图源:Pexels
如果你也想认识完整的自己,如果你也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受、被情感匮乏、抑郁与无意义感所困扰……不妨和孙雪岗老师聊聊。
今天为了鼓励求助意愿,孙雪岗开设3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00/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次。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找到自我、成为自我、忠于自我
孙雪岗为什么想成为咨询师?
一开始是盲目的。因为填志愿选择了应用心理学。后来随着自己的咨询的深入,发现自己很多的所谓的现实问题其实都是心理问题。发现自己有许多心灵上的束缚。自己给自己带上了一个心灵的枷锁。我开始主动的去探索这部分,打碎这部分。同时我也更能看到精神的一些病态的状态带给人的痛苦,在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和在亲密的关系的进入中都有许多的破坏。我自己有这些体认之后。我很信服的发现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摆脱精神痛苦。我自己已由一个患者慢慢变为一个一边治愈自己,一边帮助正在遭受精神痛苦的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改变是一次冒险。因为改变意味着不确定。我也害怕改变,但我愿意怀揣着恐惧,与你一起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不会满足于重复。每一次咨询都是我们新的冒险。如果你做好准备,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段独特的精神旅程。
如果,你也存在人际关系紧张、怀疑自我、无法找到内心需求的困扰,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