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年糕营养研究所
助力新手爹妈轻松养娃!宝宝喂养、护理、早教的方方面面,这里都能找到贴心的答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长得差不多,热量差一倍!10 ... ·  5 天前  
法治时间  ·  合理饮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年糕营养研究所

警惕!7岁前没长到这个身高,可能要打生长激素!医生:很多娃发现时都晚了

年糕营养研究所  · 公众号  ·  · 2024-05-26 09:46

正文

*本文内容基于医生访谈,不含任何商业植入

上次跟大家聊性早熟的话题,很多家长留言让我们说说现在很火的生长激素针

有家长把它当成 “增高针”,花 48 万只求让娃多长 1 公分;也有家长听到“激素”就害怕,担心有什么副作用。

到底哪些孩子需要打针?几岁开始最好?效果和安全性怎么样?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来自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有着 30 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杨素红主任,来为大家做一个全面的解答。

全文满满干货,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


之前,杨主任的门诊来过一对 4 周岁的双胞胎兄弟,身高差了将近 7 公分。

妈妈很担心,不知道是弟弟落后了、还是哥哥早发育了?

杨主任询问之后得知:过去的一年里,兄弟俩一个长了 5.4 公分,一个长了 6.6 公分,其实都属于比较正常的生长速度(一般来说,孩子在 3 周岁后到青春期前,一年长高 5~7 公分,平均一个月长高 0.5 公分左右,都是正常的)

所以杨主任给出的回答是:兄弟俩的身高都在平均线以上,骨龄也没有异常,所以不需要特别干预。

杨主任说:“判断孩子个子正不正常,要不要打生长激素,比起一个具体的身高数字,医生更希望看到动态的生长趋势

如果孩子一直沿着自己的曲线在走,通常是没问题的。但如果突然往下滑或者往上扬,可能就存在异常了。”

但是门诊中也经常会见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关注不够。

比如有些家长本身个子不矮,有“遗传自信”,不太关注孩子的身高记录。医生问到时,连孩子过去一年长高多少都说不清楚,这就给诊断增加了很大难度。

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带孩子去做生长发育评估之前,最好提前梳理好以下信息,能帮助医生更快、更全面地掌握孩子的情况👇


杨主任说:生长发育门诊经常遇到两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

不需要打生长激素的孩子,家长非常积极想打;真正需要打的,家长又很犹豫。

其实,判断要不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首先要看孩子是否存在矮小,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低于身高标准的 P3 百分位或者 2 个标准差以下

儿童身高参考标准

低于 P3 列或 -2SD 列

高于 P97 列或 +2SD 列

都建议尽早就医!

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即便是确诊矮小症的孩子,也不是都需要打生长激素,医生会通过检查,争取先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但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特发性矮小(病因不明),这部分孩子如果没有禁忌证,就可以考虑用生长激素治疗了。

让人惋惜的是,杨主任接触到的矮小症病例中,愿意接受打针的大概只占 1/3,剩下 2/3 的家长都不愿给孩子打。

之前就有一个 5 周岁多的小女孩,身高只有 103 公分,已经达到矮小的诊断标准,查骨龄也落后了 2 岁,杨主任建议进一步住院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但家长一时接受不了,对“激素”比较抵触,再加上心疼孩子扎针,当时就婉拒了。

针对家长的这个担心,杨主任说: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尽管可能出现一些副反应,比如过敏、头痛、血糖升高等,但实际并不常见。

并且家长每 3 个月(最开始是 1 个月)需要带孩子回访,由医生进行监测,基本上还是比较安全的。

对于年龄小、抗拒打针的孩子,家长可以考虑先选择长效生长激素针,只需每周注射一次,等孩子适应后再换成短效针(每日注射,但整体花费更少)


让杨主任比较欣慰的是,愿意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大部分都能看到效果。

前段时间就有一个 6 岁半的男孩子传来喜讯:开始打生长激素针后,16 个月长高了 14.4 公分,相当于一年 10.8 公分。

不过主任也想提醒各位家长:对生长激素的效果要理性看待。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一年长高 10 公分,而是要跟自己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