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职伴君
来源
| 知乎
1
前年,6000,亲戚问,我说5000,每月都不够活;
去年,1w+,亲戚问,我说7000,能买双新鞋了;
今年,2w+,亲戚问,我说8000,勉强能吃顿好饭了。
亲戚说赶紧回老家吧,在外面受苦干啥,我说回来一月一千不好意思天天面对你们。
——@猿音Land
2
情景一:买面条
卖面条的阿姨老熟人,问:在上海一个月多少钱啊?
我:马马虎虎,够自己花。
阿姨递过来面条:有四千多吧?
我给钱,拿面:差不多,4300,走了啊,拜拜。
情景二:初中同学,至今在老家发展同学家里,上了大专,在县厂里上班
问:在上海一个月多少钱啊?
答:够自己花
问:有4000么?
答:有了,不管吃不管住,一个月不剩啥。
同学:还行,跟我差不多
情景三:家门口唠嗑,邻居大爷
大爷:这在上海一个月能挣万把块吧?
答:没有那么多,光租房子就得2000多,吃吃喝喝没啥了。
大爷:你这得攒点钱,该娶媳妇了啊!
大爷2,在上海上班就是牛逼啊!
答:给人打工,混混日子。
情景四:过年奶奶给我发压岁钱
我赶紧掏出给老人家备的红包,奶奶不要。
我就说:奶奶,我在上海挣的可多了
(奖金加班工资全部加起来报个数)
让老太太放心收我给她的红包。
我觉得就一条,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
——@大肠杆菌侠
3
说一个前段时间才发生的真实情况。
同学妈妈:你一个月多少钱啊?
我:混口饭吃呢,没多少钱呢,勉强在大城市生活饿不死。
对方会说:我儿子一年30万,没什么压力啦,一个月房贷才2000多呢。
我:真厉害啊,太厉害了,你要享福啦。
对方:哈哈
(很满意的大笑)
我:是是是,你儿子了不起,太棒了,是我们村里混得最好的了。
对方心满意足的继续去问其他人了,后面也不会来问我了。
你看对方收获了满足,我没有任何损失,以后还不会有人拿这种二逼问题来烦我了。
完美。
——@zhang
4
亲戚:在北京能赚多少钱?
我:没多少。
亲戚:没多少是多少?
我:就是够花吧。
亲戚:有5000没?
我:有吧。
亲戚:这跟我儿子在老家赚的差不多嘛,你说你们大学生上那么多年大学,挣的钱还没我儿子多。
巴拉巴拉巴拉
我:继续点头微笑,说是。
亲戚嘛,你哄着他高兴就行了,这种事没必要较真。
你一年能回几次老家?能见他几面。
他们也无非就是想要对比一下,顺着他们说就得了。
你也没啥损失。
再说了,我哪能说我一个月好几万,这不摆明了告诉他们:我赚的多,来跟我借钱呀。
我又没病。
——@爱啃骨头的猫咪
5
我能把这个范围扩大点吗?
之前参加一次同学聚会,他们知道我北漂,有的不熟的同学会一直追问我工资待遇问题。
同学甲:“XX,北京上班怎么的一个月也能挣个万把块钱吧?”
我:“差不多吧”
同学甲:“那到手能拿多少钱?你们税钱是不可高了?”
我:“到手就是互联网行业基本水平,我们公司避税。”
同学甲:“那互联网啥水平呀。”
我:我当时都想捶死他,看那好奇的嘴脸,“就是你说的万把块钱水平”。
同学乙:“挣真多呀”。
感觉一股酸味。
过年回老家聚会,先聊婚姻大事,再谈工作问题。
我一个堂姐夫,以他的口吻叙述。
你看我现在在人社局,哪个小企业领导不找我办事,现在天天下馆子都快吃腻了。
我工资4000+加上别的收入怎么也得7、8千,在咱们这我绝对算高净值人群了。
随机风向一转:“XX,你在北漂工资多少呀?”
一般面对这种问题,我都是搪塞过去,
“差不多差不多。”
“听姐夫的,不行就回来吧。守家在地的多好呢,在这找个4、5千的工作绝对比你在大城市强百倍。”
这哪能忍啊,怎么说,我也是一线城市的鸡头,小城市的凤尾呢。
“加起来,差不多也能上万,毕竟我也有绩效就是你们的奖金。”
不喜欢被别人安排,尤其是还不如我的。
6
陪媳妇孩子回娘家。一个我一直没啥好印象的事儿逼亲戚过来问:“那个xxx,你们在北京一个月挣多少?”
“没多少,当地平均水平。”
“平均水平是多少?”
“几千块。”
“那到底是几千呢?”
“您问这么细干嘛?”
“不干嘛,我就是好奇嘛,想知道。”
“哦,那我也好奇一下,您家银行卡密码是多少?”
“哎呀,这个不能随便说啊,说了家里的钱不就不安全了嘛。”
“恩。那我说了工资多少,我家里的钱就安全了么?”
真实对话
——@幸运兔脚
7
亲戚:“你在外面,一个月怎么也有八千吧?”
我:“不到一半吧。”
亲戚:“我儿子一个月都五千,要不你还是回来得了,在外面累死累活的。
我:“行行行,混不下来我就回来。”
其实我一个月一万七,八千真不到一半啊。。
——@莫十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