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展溶出曲线人员是不是需要资质认证?
答:企业应按照GMP对人员的相关要求开展仿制药一致性研究。
6.在溶出仪机械校验指导原则出台前,已经完成部分研究数据,是否可用?还是需要在机械校验之后重做一遍?
答:原则上所有溶出测定数据均应在机械校验通过之后获取。对于机械校验之前的数据是否可用,企业可自行评估可否使用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
7.溶出方法验证是涉及到的4种介质都要进行线性、回收、耐用性、专属性等方法验证吗?如果做,在某一种介质中溶解性很差,回收和线性还需要做吗?
答:原则上应对不同介质中的方法学数据均进行验证。当某一介质中溶解性很差,也应进行考察,可对具体实验结果给予说明。
8.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稳定性考察中,是考察质量标准中的1种介质还是4种介质都要进行?一次是做12片还是6片?是1批还是3批?是否每个考察点取样都要检测?还是可以只取部分样点检测?
答:原则上4种溶出介质中的稳定性均要进行考察。一般每次做12片以便于进行F2因子比较,可先采用1批考察,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应该对每个取样点进行检测。
9.参比制剂溶出曲线批内和批间差异较大,如何比较?如第一个取样点变异系数大于20%,其余的取样点也大于10%,如何进行F2的比较?如三批参比制剂溶出曲线批间差异较大,如何确定参考用的参比曲线?
答:首先应确认是参比制剂本身的问题,还是实验方法产生的。采用相同方法同时测定参比制剂和仿制制剂的溶出曲线,可以反映不同制剂体外溶出的差异。如参比制剂的确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可将有关情况反映给复核单位。如确认参比制剂溶出曲线批间差异较大是参比制剂本身问题引起的,可将情况反映给复核单位。在采用相同方法开展仿制制剂的体外溶出研究并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时,可尝试择中选择其中的一条曲线。
10.对难溶性、非pH依赖性药品,在选择的几种介质中溶出行为相似,均小于85%,加表面活性剂又很相似,怎样选出具有区分力的曲线?溶出曲线比较方法开发要求优化出至少一个条件下达到85%以上溶出,实际工作中如果当BE一致时,没有做到至少一个介质大于85%溶出,审评会认可吗?
答: 溶出曲线的区分力是相对的,在研究时需要考察不同装置、溶出介质和体积、转速、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应正确理解BE研究与溶出研究的关系。BE等效一致是判断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疗效一致的重要判断依据;溶出度研究是表征药物制剂体外溶出行为的重要手段。建立至少有一条溶出量达85%以上的曲线,即是为了在溶出曲线研究建立的系列曲线中确立一个高溶解状态的曲线,也可为今后确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1.溶出曲线测定时,药物有降解,溶出量按主成分计算还是按总成分计算?如药物在pH1.2的介质中不稳定,即1小时内可能会降解2%,该怎么去研究?
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计算的是主药成分的总溶出量,如果有一定量的降解,可以把降解的部分考虑合并计算。如对于酸中降解的产品,除考虑以上情况外,还需关注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相同的降解和溶出行为。
12.对于15分钟溶出度大于85%的药物可不计算f2值,但某品种5分钟和10分钟的溶出度结果与参比制剂差异超过20%以上,是否判定仍为一致?
答:对于高溶解性、高渗透性且快速溶出的制剂,当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15分钟平均溶出量大于85%可认为溶出曲线相似,可不再计算f2值进行比较。
13.大规格与小规格胶囊在处方与工艺完全相同只是装量不同,体外溶出曲线可否只与大规格进行对比?
答:每个规格都应进行溶出曲线测定。处方与工艺完全相同,只是装量不同,溶出曲线是否一致,也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14.颗粒剂、散剂、干混悬剂如何进行溶出曲线测定?
答:按照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进行溶出曲线研究,对于未规定或无法进行溶出检查的剂型,可根据其特性进行其他项目的质量研究,从而达到与参比制剂相比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