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之前讲过一个观点,千禧一代的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都越来越趋同,因此将中美两国年轻人的消费文化相结合对打造未来的消费品牌越来越重要。但是两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零售行业格局、生活习惯等仍然差异巨大,为什么说两国年轻人的消费文化可以被结合在一起?
A:就是因为不一样,所以把它综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全面的看法。我们都是大陆型的国家和经济,但一个人口比较稀疏,给它的本钱是更自由、更浪费,相对之下什么都敢去尝试,因为失败的成本更低。另外一个是人口密集度高、城市化速度很快的发展中国家,它遇到了很多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过程,这是很多新兴国家可以去借鉴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成长方式加在一起,你更能够去把握目标市场哪些部分更像美国、哪些部分更像中国。
Q:你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观点,下一个消费传说不太可能出现在成熟市场,而是会出现在人口稠密的中低收入市场,为什么?
A:美国并不是一个那么国际化的民族,很多东西在本土做得不错,然后因为文化的优势才自然而然地输送到其他国家去。而中国公司会以本土市场为主,先做起来,然后再往外走。有什么公司会在本国做得一般、但在其他国家做得好呢?我觉得会是平台和工具类的企业,例如猎豹,它在海外做得比国内好,因为国内已经有360了;我们投资的Wish团队是在旧金山,但很多商家都是来自中国的,可能进入中国并不适合Wish,在全球发展却是更合适的;Musical.ly也不是在国内、而是在美国起来的。这样的机会以后会越来越多。
跨境电商平台Wish
现在国内对一带一路讲得比较火热,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中国的产能确实过剩,实体经济的成长处在一个比以前缓慢的步调当。如果一带一路打通,可以为过剩产能找到出口的机会,就是第一步。第二步,中国以互联网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对一带一路途经国家来讲是有帮助的,只要它们的基础设施能够不断提升,有更多的宽屏、让用户能够通过3G、4G上网,中国经济的很多模式都可以出口,帮助它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中国公司出海,原来的方向像郑和下西洋一样,先从大中华地区开始,然后再去东南亚、印度、拉丁美洲,但是一带一路会是另外一种方向。只要做起来,会对中国公司未来出海产生很大很大的帮助。喜欢读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的话,你会觉得中国公司大航海的时代应该正在来到。我们为什么会在美国做这么多投资消费的项目呢?就是因为如果这些公司全球化的速度比中国公司更快,未来5年到10年后,当中国公司大批往外走时,我们绝对是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