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知道,喝牛奶能降低肠癌风险。
实际上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是钙。
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钙和肠癌发病率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1月8日,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发表了了一项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百万女性研究中542778名参与者的数据,包括97种饮食摄入情况,分析了特定饮食成分对肠癌风险的影响。
在长达17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2251例肠癌患者。
结果发现,在97种饮食因素中,有17种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
酒精和钙的摄入量与肠癌风险关联最强
。
具体来说,较高的酒精摄入量增加肠癌风险,
每天每增加20克酒精,与肠癌风险增加15%相关
。
较高的钙摄入量降低肠癌风险,
每天每增加300毫克钙,与肠癌风险降低17%相关
。
此外,较高的红肉、加工肉的摄入量增加肠癌风险,每天每增加30克(约一片培根),与肠癌风险增加8%相关。
研究还观察到了其他与乳制品相关的因素(包括牛奶、酸奶、核黄素、镁、磷和钾)与肠癌风险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与钙有关。
研究人员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发现基因预测的牛奶摄入量与降低肠癌风险相关。
每天每增加200克牛奶,与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风险分别降低40%、40%、51%相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
钙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独立相关
,而牛奶摄入量则无此相关性。
钙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因为它可以与结肠腔中的胆汁酸和游离脂肪酸结合,从而降低其潜在致癌作用的能力。
其他实验表明,钙也可能对结肠组织有直接作用。
例如促进结直肠上皮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凋亡,并减少DNA氧化损伤等。
实验室研究还表明,膳食钙可能降低结肠中KRAS基因突变的发生率。
在观察到的饮食因素的关联中,不同癌症部位之间没有显著的异质性。
但酒精除外,
酒精对近端结肠的危害似乎较小,而对直肠的危害最大
。
研究指出,酒精可能增加肠癌风险的机制包括:酒精会产生乙醛,高浓度乙醛具有致突变性,破坏DNA修复功能,并增加致癌活性氧的产生。
总之,这项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乳制品和钙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并进一步强调了减少酒精、红肉、加工肉类摄入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无法直接分析钙补充剂的影响。
另外,研究参与者主要是欧洲血统,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尤其是乳糖不耐人群,比如亚洲人。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成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毫克。
为了达到每日800毫克的钙摄入量,推荐搭配食物:
-
-
蔬菜
:每天300-500克蔬菜,其中深绿色蔬菜一半
-
-
坚果和芝麻酱
:每天半两(约1汤匙)坚果仁或1小勺芝麻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