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物  ·  2024,那些逝去的人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见非凡|何赛飞:万千角色守一腔纯粹 ·  3 天前  
每日人物  ·  绿灯时间这么短,到底谁过得去斑马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这个世界不再相信大冒险了吗? | 记者眼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4-12-30 17:30

正文

▲《新世纪福音战士》

世界上绝对存在只有通过虚构和物语才能获得的思考。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欧阳诗蕾

编辑 /  李屾淼 [email protected]



曾受日本动画影响的中国80后90后,都能说出自己受优秀日本动画作品滋养的故事,无论是《攻壳机动队》提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之问,还是《风之谷》的反战宣言……这些优秀物语提供的不仅是面对未来的焦虑和回应、对历史的反思和表达,它们更是提供了一种真正的想象力的建构(并不只局限于现实的批判),人类的视野和想象的世界,也因此得到了拓展。


研究日本亚文化的学者宇野常宽认为,1990到2000年代之间,日本在亚文化领域诞生的故事,其想象力简直预言了21世纪的人类生活,“而当前日本国内的物语想象力,恐怕已经无法针对这一问题提供具有批判力的图景了。”


然而,在今天讨论《新世纪福音战士》《高达》《风之谷》,真的比讨论人工智能、社交软件、智能手机更有意义吗?


最近,我在接连的两个选题采访中,感受到了一种合奏。学者宇野常宽研究的是击中时代需求的社会流行文化的创作范式,精神科医生、文化批评家斋藤环关注的则是心理学在不同时代的社会关注点,二者的研究几乎可以互相注释,从而填充一个时代的真实而丰富的面貌。


在对日本社会流行的文艺作品范式的研究中,宇野常宽将2000年前后日本大众文化想象力的断裂,直接概括为从“世界系”到“大逃杀系”的转变。在以《新世纪福音战士》为代表的1995年的“过去的想象力”中,“就算做了什么,也无法改变结果,甚至可能因此伤害到他人,所以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再到2000年后的《大逃杀》《死亡笔记》,“如果不做什么,就会被杀掉,为了活下去,我要参与厮杀。”


在对不同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心理的研究中,斋藤环注意到,1990年代以来,心理学在日本社会开始受到空前关注,与此同时,1990年代的青年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当时与年轻人相关的流行词汇包括“御宅”、“家里蹲”、“食草男”、“穷忙族”,指的都是难以融入社会的年轻人。斋藤环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制度结构提出了压迫人的行为规范:“你痛苦是因为你不行。”“责任在你自己”的逻辑被日本年轻人心甘情愿地内化,从内心深处折磨着他们。他们自认是低劣的存在,徒给社会添麻烦,“也很难产生改变社会的想法。”


一方面,是日本社会的年轻人们说着“难活”,另一方面,曾经影响过世界文化想象力的日本动画,如今却流行着被真空化的“日常系”动画。日本社交网络上的常见词汇是“难活”,在中文语境里对应的大概是“内耗”。这种难以清晰归因、难以量化、难以诉诸旁人的折磨,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比起物质匮乏时代,这种折磨无法等同于“灾难”“痛苦”,但人们的幸福感却由此被磨损并缓慢降低。


“身处今天这个信息社会,物语的力量衰弱了。”宇野常宽认为,大众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委身于即时性满足“认可欲求”的快乐,而这种倾向被经济、政治利用,在全球市场催生了某一价值观的垄断,在各个国家内部则令排外主义风气抬头。


“但我始终相信,世界上绝对存在只有通过虚构和物语才能获得的思考。”宇野常宽说。见相关报道《为什么影视、动漫和游戏的“大逃杀”越来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