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
注我们,记得“星标”或“置顶”呦~
徒弟刚晋升为区域公司经理就遇到了一个棘手难题:ХХ分公司经理
飞抵经理部,反映其20.2万平方米的ХХ项目亏损3600万(有夸张),现无力复工,也已无力继续履行合同,寻求区域公司帮助。
受
徒弟之托,我加入由财务、工程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3月17日抵达ХХ市工程现场
展开调研。
基于项目真实情况,我详细分析了造成亏损的五大因素,希望对商务造价人员有所启发,引以为戒。
项目主要成本调查数据
经过三天三夜的内外摸排,项目主要成本调查数据如下:
1、实际已产生财务成本约15600万元,甲方已审核认定的工作量为12200万元,因未到进度款付款节点尚未上报的工作量约1000万元,实际亏损:15600-12200-1000≈
2400万元
。
2、实际进账工程款8856万元,甲方付款比例达72.5%。
3、项目部二级合同项目部二级合同(即项目部与材料商或劳务的合同)已签订额21590万元,二级已履约支出6760万元。已签订额21590万元,二级已履约支出6760万元。
4、另:零星支出2051万元;(其中,区域公司账务体现额1888万元、现场已发生未入账289万元),看财务账面,后续至少还将发生600多万元费用。
5、未出现三级合同(即分包劳务再与他人签订合同的,如出现三级合同,一旦出事,项目部也要负责)。
已查实亏空具体金额
1、已购钢筋8968吨;预算年终决算7824吨;出售废钢筋67吨;现场库存≈80吨。实际亏损:8968- 7824 - 67 - 80 = 997吨。亏损金额:997 × 4200 ≈ 418 万元;
2、现场已签收混凝土料单总计76898m3,预算方量为74901m3,实际亏空1997m3,亏损金额80万元左右。
1、A劳务公司:账面已付工资470万元,项目有结算手续的只有200万元(其中47万元无合同),无手续的付款金额:470 - 200 = 270万元;
合计亏损:418+ 80 + 270 + 142 + 30 = 940万元
根据调查数据,工程亏损约2400万元,占合同造价的8.3%(2400÷28900);占已完产值的的18.18%(2400÷13200)扣除上述已查实的亏空金额,
不明亏损约为1460万元。
亏损因素
1、受业主分包的土方、桩基工程的影响,实际开工日期比合同的约定时间滞后很多,进入冬季施工周期的工程量增多,业主只进行了小部分的签证,大部分不能具体量化的不予签证,损失较大;
2、业主调整施工部署,导致原有施工班组窝工,直至退场,后期劳务进场费陡增,工期延误,机械租赁费增加;
3、业主工程款不到位,导致材料费不能按约支付,供应商配合消极直至停止供货。施工班组消极怠工直至罢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造成财务成本提高)后期抢工、赶工,造成材料、人工工资成本直线上升(抢工工资约300万元)。
1、管理费用大:账目上体现的管理人员工资达≈770万,折合总建筑面积≈40元/m²。按此水平,至工程竣工,将达80元~90元/m²,尽管其中包括了部分不属于管理工资费,但也严重超过一般常规;
2、项目管理水平较低,在材料管理方面有一定的漏洞,对人工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2019年4月中下旬至2019年10月,半年不到的时间内,全国市场的人工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增加40~50元/m²建筑面积。材料的涨幅虽无人工工资大,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合同为固定单价,除了钢筋、混凝土等小部分材料可以调价外,其余均为不可调固定单价,报价时只参考了当时的市场价格,未考虑以后的上涨风险因素,损失惨重。
报价时未考虑入充分的财务成本(如:钢筋赊欠的利息,目前已达380万元),另外还有部分私人高利贷,财务成本占比较大。
上述数据在财务上均有清晰反映,两算稍加对比,便知原因。
田伟老师曾说过:“重点强调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对投标工程量清单核算的重要性,否则可能会面临惨重损失。”、“能够一眼看出坑,并能做到及时止损,这就是造价员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然而工程投标时,由于投标的预算员只习惯依赖定额,看不出模拟清单给出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的成本所在,技术能力不足,就谈不上“一眼看出坑”。加上投标决策人又不会复核,导致深陷招标文件陷阱成为工程巨亏的首要原因:
招标文件的重计量计算规则为招标人自己制定的计算规则(非定额规则),投标预算员仍旧固守定额计算规则的思维,导致目标偏离,所报的价格偏离。
如:材料不计算损耗,由投标人在单价浮动系数中考虑。投标预算员依然按定额计算规则的思维,导致重计量时所有的定额损耗都无法结算到。如:钢筋没有搭接;桥架遇水管不计算拐弯;电线、电缆进入电箱(长+宽)、线盒没有附加长等等等等,不胜枚举……重计量时许多工程量不能计算,是材料亏损的次要原因。
由于计算规则不全,很多规则前提不明,可作多种解释,类似于“本活动动最终解释权归举办方所有”,你的权益无法保障,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可见,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权并非一方当事人所享有,而是由合同各方当事人共同享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应由合同各方当事人共同协商解决,而不应由一方当事人说了算,更不应以格式条款来排除消费者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的权利。
招标文件:建筑面积以甲方授权的测绘部门提供的面积为准(不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其出具的面积是否以建筑工程建规范计算,无从知晓。面积正确以否,业主不解释、不提供计算依据,也无任何商量余地,单方条约,投标方任由宰割。
经用以《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计算后的建筑面积与甲方授权的测绘部门提供的建筑面积对比,两者相差≈10500m²。导致以建筑面积包干的措施费、垂运费、超高费等随面积的减少而减少。金额超几百万以上,
损失之巨大,令人咂舌。
投标人胸无常规数据,也不会基础的成本测算。招标文件给出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的脚手架、模板、措施(含安全文明措施费)、垂直运输、机械、超高等包干费,经和正常定额计算后的费用相对比,相当于优惠了45~50%。单单措施费一项,扣除了其中不可竞争费的安全文明措施费后,其余的措施项费用为负数(模板、脚手架除外),甚为荒唐。
按国家规定安全文明措施费为不可竞争费,不能优惠让利。如此的合同已严重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严格意义上讲,该条款已为非法。
其中的水电安装更是离奇,经成本预测,重计量后的单价,扣除已签好合同的50元/m²人工工资,再扣除现今市场水平价的材料费,整个工程水电安装的其他全部税、费只有9~10元/m²,尚不够缴纳税金。合同水平之低下,实属罕见。
招标为
全费用综合单价模拟清单
,投标人只需在综合单价后面的空格中填上下浮动率。
招标文件明文:业主保留对工程项目甲方分包、指定分包的权限。
业主精心设计不平衡综合单价(与施工方的不平衡报价反向),对准备分包的项目有意提高单价。投标人未对其中的综合单价高于市场的单价进行甄别,只注意了最后的总价及平方米单价指标。
开工后,业主一纸通知单:ХХ分项改为甲方分包。
有利润的项目被分包出去,剩下的是没利润的或亏损的项目。
这便是水电安装的其他全部税费只有9~10元/m²的由来。
对比与预判
为此,我按现今的市场水平,结合其工地实际水平,制作了一份成本估算书,对比显示,即便按现今的市场价,至工程结束,成本超过1430元/m²。重计算量后的合同价为1237元/m² ,亏损约在1430-1337≈190元/m²左右。
成本中,本次疫情后的上涨因素尚未考虑。目前的疫情已遍布全球,各国都在救市,货币严重超发,美国、日本已降息至零,通缩、通胀几乎已成必然。复工一星期不到,当地砌块已涨30元/m3、水泥已涨65元/吨,市场人工费的上涨已初露端倪。人工、材料的持续性上涨板上钉钉,未来极具风险……
结语
据查实的财务数据显示,无手续的付款及不明亏损约数额巨大,扣除其他一些费用支出后,
老板截留资金(可能在1000万元以上),将应付未付的款项甩锅集团公司的可能性极大。
当然,这类事的处理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综上,结合财务其他数据,从经验判断,扣除可能的截留资金,实际亏损在1000万~1500万之间。除此以外,亏损的主要原因:
3、投标水平差:招标文件理解不透,不会做成本或投标时未做成本测算,合同的整体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