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大明
如果小明不见了,就到这里来找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药闻  ·  雷平在清华大学调研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作 ·  21 小时前  
食安安徽  ·  滁州市召开食品召回工作交流座谈会 ·  昨天  
中国药闻  ·  做好稳外资“加减法” ... ·  昨天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科普 | 个儿大的就是激素草莓?这些谣言不能信 ·  昨天  
质安选  ·  原来AIB审核神器是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大明

吃不起猪肉没关系,但一定要看过猪跑

秦大明  · 公众号  ·  · 2019-09-04 20:36

正文



你是怎么样的人,最终会由你做了什么样的事来定义。


你做什么样的事,最终会由你有什么样的认知来定义。


那认知取决于什么?


认知取决于两部分因素:


一是先天的智力水准 。它决定了人们面临同样的信息输入,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信息输出。或者说,智力决定了认知的效率。


二是后天的信息输入 。或者说,后天的环境因素。这里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家庭出身、 教育背景、工作职场、生活经验。


先天的智力水准人们很难控制,就像后天环境里的家庭出身一般。这种因素我通常称之为外生变量,指那些人们无法主动掌控的「系统之外的因素」,如果把你的人生当做一个系统的话。


但是教育背景、工作职场、生活经验,则更多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我把他们称之为内生变量,指的是那些在「系统内部」可以自主地被决策的因素。


1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先要建立起什么样的认知。


这里的认知,更多是通过内生变量的选取来实现的。


比如说,想毕业进投行,就必须要想办法读名校,并且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认知水平(与投行相关的一切,你必须了解,并建立起专业的认识)。


一方面做着进投行的春秋大梦,一方面又整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认知和目标脱了节,最终目标必然是无法实现的。


既然内生变量是自身选择的结果,那说明人们有很大的可能,通过自己的选择,并加以行动,最终来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诚然,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在行动上出了问题,是大部分人最终无法实现目标的重要原因。


但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原因,在广泛的意义上,却被人们所忽略:


很多人根本没有见过猪是怎么跑的,他们又怎么会萌发吃上猪肉的目标呢?


人要超越目前的生活状态,进入到更好的一种生活状态,要经历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必须是要见过「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我所谓的,见过猪是怎么跑的。


第二步,对更好的生活状态,萌生强烈的向往意愿。如冯仑所言,你先要看过墙上的美人儿长什么样,然后再对她产生强烈的占有欲望。


第三步,通过行动和努力,将向往变成现实。即把墙上的美女,变成炕上的媳妇儿,再生出娃来。


以上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但我今天,主要想谈第一步。


2


赚了一百万后,你会觉得十万块不值得赚。


以前我看到这句话,觉得说的人真踏马装逼,直到后来我自己也开始说这句话了。


为什么我以前会觉得别人说这句话在装逼?


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快速地赚过一百万,我没见过猪跑。


当我自己实现了快速赚到一百万这个小小小目标之后,我就能发自内心地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有钱人会说这句话。


机会成本是个重要的概念,我在不同场合普及过很多次。当你见过猪跑,并吃上了猪肉之后。你要花时间做上一碗清汤挂面,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广告主找我,我的广告报价是3万每条,广告主还是络绎不绝。


不过至今为止,我仍然没有放开这个口子。老铁们应该很清楚,我的号上,还没放过别人的广告。


以前会觉得,一篇文章,赚两三万块,也不废太多的成本,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现在会觉得,这些广告靠不靠谱,会不会误导我的用户,会不会给用户体验造成损伤?在几经权衡之下,我选择了拒绝所有广告主。


是因为我很有情怀很清高?


还是因为有远大理想不为短期利益所动?


都不是,只是因为广告费太少了。


为什么我会觉得每条3万的广告费少?是因为它真的很少吗?


其实也不是,老铁们算算看,一个上海的金融白领,很多一个月辛辛苦苦加班,也赚不到这个数字,而且还是税后。其实不算少了。


那我为什么不要这个钱?


因为我赚过比这个数字多得多的钱,我有底气面对这些广告爸爸说不。


换句话说,当你吃过猪肉之后,你就可以轻松对油渣儿说不。


更符合长期利益的决策,并不能完全只靠头脑逻辑达成,它更多地还须建立在短期利益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之上。


3


先要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才能看到更多不同种类的「猪」,这样才知道自己到底想吃什么样的猪肉。


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这非常正常。


年轻人普遍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最后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地,亦步亦趋地,跟着人群,被裹挟着往前走。


但事实上,你不应该满足于此。


尤其是在你还年轻的时候,三十以前,你应该多尝试,多折腾。


从井里勇敢地跳出来,你才能发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当然,跳出这口井,本身就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它除了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力和运气。


我本科的时候就先后在三个专业上过课,人文科学试验班,数学系,金融系,后来硕士又念了经济系。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折腾,却实实在在地奠定了我现在认知边界的基础。


工作之后,我又在金融行业里呆过很多年。


期间见识了很多大佬,也结识了不少从零做起做得很好的草根创业者。当然,也有很多打工的同行,比如做投行的,做PE/VC的,做对冲基金的,银行的,如此等等。


最终,当我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的生活状态之后,我确定无疑地做出从金融行业跳入实业创业的决定。于是有了最近两三年的全新的折腾,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故事,以后机会可以和老铁们分享。


至今我都非常感谢一个学长,可以说是我决定创业最直接的榜样和助推力。


他出身农村,研究生辍学创业,借了十万块起步。如今三十小几,公司年入过亿,早已实现财务自由。


提到这位学长,不是说他的路径每个人去效仿都能成功。但他的创业过程,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他的故事,让我对创业这件事的认知,有了更近距离的体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