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狙击手的故事,始终是文学作品、电影以及电子游戏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国内抗战神剧就特别爱拿狙击手做文章,但真实的抗战狙击手远不是如此,璐璐今天就来讲讲二战狙击作战的那些事。
二战前的1930年代,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积极研究和发展狙击战术的国家,这一点主要是出于西班牙内战和苏芬战争中的经验。尤其是在苏芬战争中,芬兰人灵活的狙击战术给了苏联惨痛的教训。其中的佼佼者是西摩·海耶,绰号是“白色死神”,他总共打死了超过500名苏联士兵。
此后苏联军队痛定思痛,他们开始积极鼓励狙击训练,并将其纳入了备战科目。
在苏德战争进入僵持阶段,许多苏军的王牌狙击手脱颖而出,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瓦西里·扎伊采夫,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狙杀了超过300名德军,《使命召唤:世界大战》的主角迪米特里的故事即以他的部分经历和电影《兵临城下》中的剧情为原型改编的。
狙击手的广泛部署,还对各国军队自身产生了影响,在此之前,还没有哪场战争能像二战一样,让各国军人对装束中、能引起狙击手注意的细节感到担心,但其中一些应对方法,却引发了争议和抵制。
比如,一些英军狙击手就曾经提醒各级军官,最好在前线不要佩戴各种徽章、勋章显示军官身份的装饰。但这些建议却招来了反对,军官们抗议:“即使死了,我们也必须像个军官的样子!”
另外狙击手的作战方式,无疑破坏了“堂堂正正交锋”的军事准则,因此,是否给予狙击手战俘待遇,就成了一个争议的话题。在这方面,美军上将奥马尔·布雷德利的副手就曾证实:“如果有官兵让被俘的敌人狙击手多吃了点苦头,布雷德利将军通常是不闻不问的。”也正是因此,狙击手被俘后如果身份暴露,他们很可能会被愤怒的对手当场处决。
在西线战场上,诺曼底的环境特别适合狙击,这里的田野被树篱划分得支离破碎,初来乍到的美军不幸躺枪,一旦遭遇狙击手,有人被打中,缺乏经验的美军就会就地卧倒进退不得陷入慌乱,随后被德军狙击手挨个点名。
另外,美军也没有培养足够的狙击手以应对这种威胁,只是由于战争后期,德军狙击手数量锐减,训练水平严重下降,美军才没有蒙受特别惨重的损失。
随着技术进步,各种自动武器的出现,对狙击作战的影响尤其巨大。早在苏芬战争期间,芬兰狙击手就使用本国生产的苏米冲锋枪,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在狙击王牌西摩·海耶的542个战绩中,许多都是依靠苏米冲锋枪在中等距离上取得的。在战争初期,苏军狙击手还大量使用了SVT-40半自动步枪,稍后,德军狙击手也开始使用G41、G43和FG42型半自动步枪。
尽管二战时自动武器比栓动步枪更沉重,精度更低,一些狙击手仍偏爱自动武器,因为即使第一发子弹射失,也可以迅速补射。不仅如此,强大的火力也给了狙击手以少胜多的机会。
狙击作战的另一个变化在于伪装。大量迷彩服普及军队。同时,各国军队还装备了用网或布制作的“吉利服”,这种伪装表面缀满叶子和其他小树枝,用于迷惑对手。
另外,一些尖端科技也被运用到了狙击战中,尤其是1944年之后,美德陆续开发出了单兵夜视系统,当时视距只有200米左右,还非常重。但在战争结束前,它们依旧小规模投入了战场。
至于中国二战时的狙击手表现,在7.7事变前,国民正府曾经从德国购入了一批狙击枪,但数量非常有限,很快在随后的淞沪会战等战役中消耗殆尽,而八路军没有专门的狙击手,但是很注重培养“神枪手”。刘伯承曾指示:要教地方部队爱护武器,要培养特等射手。八路军神枪手所用的大多还是经过校验精度好点的普通步枪,不过所带的子弹有几十发,即使这样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如,1945年7月,在攻打高密县日军据点时,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二营六连的张兴来在近10个小时内,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20名。但由于没有好的足够的装备与补给和专业的训练,相比二战其他战场上的同行显得默默无闻。
仅以传奇色彩论,几乎没有哪个兵种能与狙击手相提并论,这些人是战士中的佼佼者,他们总处在前线最危险的地方,在困难时期,他们乐观;在乐观时期,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展现给我们的并不只是杀戮的技巧,还有对意志力、责任、和持久忍耐的诠释,也正是这些,让他们的形象超出了普通军人的范畴,成了屏幕上的传奇。
最后璐璐推荐一款好玩的狙击手游,玩家作为特种兵,运用各种现代强力枪械深入敌后作战,还有各种载具,可用重火力压制打击,玩法很多,3D高清特效出色,360度全视角作战,声效打击非常震撼,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迷彩虎,下载后在游戏中体验生死只在狙击镜一瞬间的爽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