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菌群在人体内发挥生物屏障功能、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并对机体内多种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有以下几方面:补充肠道有益菌,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膜菌群”增强体内屏障功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阻止致病菌的侵入及繁殖,调整肠道菌群;发酵糖类,产生醋酸及乳酸,促进肠蠕动, 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激活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免疫能力;减少内毒素的来源等。
菌群是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各重要脏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1、已证实益生菌益处的临床应用或研究
(1)胃肠道相关:儿童期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功能性便秘、放射性肠炎等;
(2)肝胆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硬化、肝性脑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等;
(3)呼吸道相关: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咽癌放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4)过敏性疾病:婴幼儿湿疹、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辅助治疗;
(5)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等;
(6)慢性疾病:肺部转移瘤、阿兹海默症、肝炎、肥胖等。
2、益生菌制剂的适应症
肠道菌群正常的形成与演替过程,以及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对保护机体的健康和防治某些疾病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出现菌群紊乱(菌群失调和移位),则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疾病和内源性感染。
目前国内上市益生菌的适应症(说明书获批)疾病谱,绝大多数仍以胃肠道相关疾病为主,如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
表2 益生菌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推荐
3、益生菌的用法用量
根据药品说明书的标注信息,常用益生菌用法用量如下(表3)
表3 常用益生菌的用法用量
4、益生菌与儿童用药
婴幼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疾病、抗生素、喂养方式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菌群紊乱,其中腹泻病和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益生菌在儿科推荐作为主要药物使用的主要疾病。儿童适用益生菌宜以散剂和颗粒剂适用剂型为主,且有明确的用法用量可参考(表4).
表4 儿童适用益生菌
(说明书明确用法用量)
益生菌制剂
|
婴儿
(1岁以下)
|
幼儿
(1-6岁)
|
儿童
(6岁以上)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
|
√
|
√
|
√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
|
√
|
√
|
√
|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宝乐安)
|
|
|
√
|
酪酸梭菌活菌片剂(常立宁)
|
|
|
√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胶囊(常乐康)
|
|
|
√
|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
|
|
√
|
√
|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百赐益)
|
|
|
√
|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整肠生)
|
|
|
√
|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京常乐)
|
|
|
√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
|
√
|
√
|
√
|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亿活)
|
√
|
√
|
√
|
5、益生菌与老年人用药
与成年人比较,老年人群肠道微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下降,双歧杆菌和厚壁菌数量减少,益生菌比例下降与致病菌比例上升,可导致肠道代谢吸收功能减弱、黏膜修复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表5 老年人胃肠道疾病益生菌应用推荐
6、益生菌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治疗
广东省药事管理质控中心《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第一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维持肠道免疫功能,平衡人体微生态非常重要。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包括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及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等。
(1)危重症患者:可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0.4g,3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420-840 mg,2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1-2g,3次/d)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0.5 g,3次/d)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2g,3次/d)1周,疗程推荐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