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道风物
地道风物是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互动平台,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发现之旅、值得信赖的线上线下原创内容,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清华大学,Nature Materials! ·  2 天前  
科研圈  ·  24小时热门|DeepSeek发布最新成果N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一颗小行星可能在 8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道风物

103岁的厦门大学,凭什么是中国最美大学?

地道风物  · 公众号  ·  · 2024-04-06 10:30

正文






厦门市热门景点 推荐中,除却鼓浪屿、中山路、曾厝垵等风景名胜外, 作为教育场所的厦门大学 (思明校区) 赫然位居前列, 它也多次上榜 中国最美大学”

今天,是厦门大学的103岁生日。 每当来到东海之滨、五老峰下,站在 白城沙滩 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无论是谁,那些有关学生时代的青涩回忆总会不断涌上心头。

2021年4月3日,厦大百年校庆灯光秀启动。 图/视觉中国

厦门大学,创办于1921年,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身在山海之间,厦大堪称被各大景点包围的 “厦门市人民公园” 本园,自带网红气质的 “艾利斯顿商学院” 本院,知无央、爱无疆的 “南方之强” 本强。

五老峰上俯瞰厦大。图/ 视觉中国

正逢厦大 103岁生日 之际,让风物君带大家去重新认识这座 山海之间 中国最美大学



厦门市人民公园


“同学,请问你们那个有黑天鹅的芙蓉湖怎么走啊?”
“同学,请问那个有涂鸦的芙蓉隧道怎么走啊?”
生活在最美校园里, 每一个厦大学生都是一部“行走的导航” 。在尚未开启游客预约系统之前, 厦大西村校门 天天大排长龙,站满了等待入校的南北游客,所以厦大学生总是戏称本校为 “厦门市人民公园”

思源谷,也叫情人谷,厦大中秘境一般的存在。 摄影 /郭宸

确实,在 五老峰 的宽阔臂膀下,在 海湾 的温柔怀抱里,背靠着千年古刹 南普陀寺 ,出门便是浪花朵朵的 白城沙滩 ,厦门大学太适合作为旅行的终极目的地,不论是 芙蓉湖 边的黑天鹅, 芙蓉隧道 两侧的涂鸦,还是隐秘的 情人谷 、偶像剧取过景的 上弦场 ......都值得游人驻足流连。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部分校内外景点示意图(部分建筑有省略)。制图 /山楂怪

然而,厦大是游客的远方,更是无数厦大学子的故乡。对于“乡愁诗人” 余光中 来说, 厦大是他与海结缘的第一站 ,上学途中在海边脚踩“兰苓牌”单车, “黄沙碧水,飞轮而过,令我享受每一寸的风程” 。因而在厦大人眼里,大海才是校园一望无际的边界。
厦大芙蓉隧道涂鸦墙。 图/视觉中国

厦大是眷恋海洋的大学,数座校门都向海而开。 白城校门外便是环岛路的 白城沙滩 ,与海的距离几乎触手可及。清晨去海边踏浪观潮,入夜则坐看星光点点、海上月明。星移斗转、昼夜更替,白城海浪潮起又潮落,厦大学子便向着朝阳而起,枕着海浪而眠。
白城沙滩。摄影/枉言

作为“山海学府”,校园内更不乏建在高处的海景教室、海景宿舍。在 石井、凌云宿舍楼 能看到的大海,是数完上千级台阶、登上山顶,方可见到的海阔天空。
👈向左滑动
厦大最美的体育场上弦场。左图摄影 /吴伟,右图摄影/项玥

同样面朝大海的 南校门 于2017年建成,校门后方不远处, 嘉庚雕像 正对南门,意气风发地眺望着远方的大海。这座世界名校正如陈嘉庚先生生前所愿—— “要让外国的轮船来往厦门港的时候,能从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壮观的学府。”
厦大的壮美不止在“以海为邻”,校园内的建筑同样融汇中西方之所长,展示着厦大人兼容并蓄的胸怀。
群贤楼前的陈嘉庚先生雕像。摄影/枉言

在立校之初(1921-1922年)兴建的 群贤楼群 ,是典型的 “嘉庚风格建筑” 。涵盖的 囊萤、集美、群贤、同安、映雪 5座大楼,风格被比作 “穿西装、戴斗笠” ——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大抵是 “西装面料” ;屋顶则“三川脊、歇山顶”,脊尾又呈燕尾式,尽显 中式美学
群贤楼和建南大会堂的雕花细节,上图摄影/郭宸,下图摄影 /李平安

楼群呈一字排开,为典型的一主四从布局。主楼即 群贤楼 ,取自《兰亭集序》里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建筑风格多源于 闽南民居 同安、集美 之名则取自陈先生之故里,以 中式风格 为主; 囊萤、映雪 二楼的建筑风格趋于 西洋式 ,“车胤以囊盛萤,孜孜攻读;孙康映雪为灯,苦学不辍”,楼名中寄寓了陈嘉庚对厦大学子的勉励和期待。

坐落在芙蓉湖畔的 芙蓉楼群 ,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同样是中西合璧,为中式屋顶、西式屋身的外廊建筑样式,触目皆是岁月沧桑。作为古建筑的芙蓉一至四现在仍为学生寝室, 芙蓉一的一间宿舍,更是曾走出了同窗的三位院士。

芙蓉一号宿舍楼。摄影 /李平安

囊萤楼。摄影/仙人板板, 图/ 图虫·创意



百年历史的“南方之强”


厦大不止是厦大人的厦大 ,更是厦门城市发展的缩影,这座103岁的“南方之强”,见证了厦门的百年历史。
1921年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亲自选择校址,并设立 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 。跑遍厦门岛后,陈嘉庚选择了 演武亭 遗址——当年 郑成功 操练军队的地方,作为厦大办学场地。 1954年 在群贤楼前曾出土一方 “练胆” 楷书石刻,据考证为演武亭之石构部件,“练胆”一词,即是郑成功训练士兵的一条要旨。其爱国兴邦之志,可谓一脉相承。
厦大鲁迅纪念馆前的大操场即为演武场遗址处。 摄影 /郭琛恺

航拍厦大图书馆。 摄影 /郭琛恺

很长的一段时期, 厦大所处的地理位置都略显偏僻 ,抵达校园要从现在的 水仙路 坐小舢板。时人不解陈嘉庚为何选址于此,但到了几十年后, 厦门岛被称为“海上花园”,厦大则成为了中国最美的大学 ,如同花园中最靓丽的一抹风景。
“风景绝佳,从不欠薪”

自厦大建立以来,学校对于教职员总是极为慷慨。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动荡时期,很多学校经常发不出工资,但厦大由于陈嘉庚的支持一直资金充足, 教授月薪最高可达400元,相当于那时候的一套小别墅 。且学校从不欠薪,陈嘉庚说, “宁可我喝稀饭,也不能欠教职员的钱。”

这一点也被曾在此执教的 鲁迅 所证实,他曾经评价厦大: “风景绝佳,从不欠薪”
厦大鲁迅先生像。摄影 /郭琛恺

从1926年9月到1927年1月, 鲁迅先生 任厦门大学 国文系教授 国学研究院教授 ,开设 中国文学史 中国小说史课 。每次鲁迅上课,钟声刚响,教室里早已坐满了人,后到的学生只能凭窗倚墙站着听讲。学生们不满足于只听鲁迅讲课,更是经常去宿舍请教他各种问题;倘若上街,厦门本地的学生便同行充当闽南话翻译。

在厦大的4个月间,鲁迅先生所产文章颇丰,共计17万多字,小学课本中收录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均是作于厦门大学任教时期。他在《写在<坟>的后面》一文中提及 南普陀寺
“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
南普陀寺与颂恩楼同框 。摄影/齐德龙东强, 图/ 图虫·创意

“宁要厦大,不要大厦”

国立厦门大学的出现,则是1937年以后的事。
1929年 后,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日本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袭击下,陈嘉庚的企业连年大亏、濒临破产,筹措厦大、集美两校的办学经费也发生困难。周边亲友都劝他停止资助大学以保全自身企业,但 陈嘉庚断然拒绝 ——
“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摄影 /易欣

在这样艰难的时期,他以各种方法筹集办学经费,苦苦支撑数年,直至变卖橡胶园、陈嘉庚公司股本和在新加坡的3幢大厦后,最终无力支撑,于 1937年春 将厦大无条件献给当时的国民政府,改私立为国立。 自1921年到1937年,陈嘉庚倾尽所有、毁家兴学,独力维持了厦大16年之久。

厦大集美楼后面有一座敬贤亭,是为了纪念陈嘉庚的胞弟陈敬贤先生, 他是陈嘉庚创业兴业、倾资兴学的最得力的助手,堪称 厦大“二校主” 。摄影 /李平安

“加尔各答以东最完美的大学”

1937年9月 ,日军进攻厦门。由于厦大所在恰处国防最前线,且逼临炮台,炮弹直接打进厦大校园,屋瓦散落、建筑被毁。为保全校内师生,厦大被迫迁往 鼓浪屿 ;又因战事愈重,于12月内迁闽西山城 长汀
厦大白城校门。摄影 /郭宸

建南钟声,厦大情怀。摄影 /叶恒

除移校期间曾有三星期休课之外,其余时间, 厦大人弦诵之声未尝或辍 。迁汀之后,其他大学陆续往更西部迁移,厦大成为东南半壁仅存的硕果,为颇多东南“失学青年”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有 抗战期间东南最佳大学” 之誉。
而当时的长汀地处偏远,没有电力,宿舍只有青油灯的如豆微光。时任厦大校长的 萨本栋 是电机工程专家,就自己带领几位理工科助教和仪器管理员,拆开了学校配给他的专用小汽车,将 发动机 改装成 照明发电机 ,安装上电路、电灯,终使全校大放光明。
上弦场上的 建南大礼堂 。摄影 /叶恒

厦大体育馆。摄影/李平安

当时的厦大被认为是 国内最完备的大学之一 ,英、美一些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长汀参观考察后大为感慨,认为这是战时了不起的奇迹,美国地质地理专家 葛德石 称厦大是 “加尔各答以东最完美的大学”



凤凰花开的路口


厦大对学生的宠溺是方方面面的 ,每次学生们结束假期重返校园,都有种去岛上度假之感。

南光餐厅前的些许诗意。 摄影/郭宸

平日里,厦大人住的是 海景宿舍 ,吃的是 免费米饭 ,课程 上天入海 无所不包,号称 “翔安皇家理工学院” 的厦大翔安校区,直接把电影院搬进了 德旺图书馆 ,七夕时部分物理学科的新生还收到了用 莫桑石制成的“钻戒” ……但最重要的,还是教授对学生的关怀。
厦大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 。摄影/王黠溢, 图/ 图虫·创意

厦大人类学博物馆,由人文学院主管,大陆唯一一所人类学专科博物馆。第一任馆长为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摄影 /郭宸

历史上厦门大学名师众多,语言学家 林语堂 先生、文坛巨子 鲁迅 先生、历史大师 顾颉刚 先生、人类学家 林惠祥 先生等都曾在此教书育人。厦大校友、作家 余光中 先生自称 “走南闯北的厦门人” ,对厦大极为留恋;每年学校里演的话剧 《哥德巴赫猜想》 ,则是在致敬数学家 陈景润
话剧《哥德巴赫猜想》。摄影 /叶恒

厦大“中文有戏”系列演出,博乐相声大会毕业专场。摄影 /叶恒

除了常规课程之外,厦大还有一门特殊的必修课—— 游泳课 。作为一座沿海的大学, 扛得住“莫兰蒂”台风,抵得过暴雨内涝,才是“厦大生存指南” ,而在选修之列的还有 爬树课、潜水课、帆船课、野外生存课、高尔夫球课…… 毕业后你可能会忘记曾经课堂上学过的某个知识点,但一定会记得当年一起爬过的树、一起打过的高尔夫球和一起扬帆起航看过的大海。
端午节时芙蓉湖上举行的赛龙舟活动。摄影 /郭宸

在情人谷开展的厦大特色帆船桨板课。摄影 /郭宸

如今,凭借厦大建造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 “嘉庚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厦大成为了中国大陆综合性大学中, 第一所拥有全球级科考船的高校 ;在我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则有厦门大学 “嘉庚一号”火箭成功发射 。“嘉庚号”科考船乘风破浪、 “嘉庚一号”火箭直冲云霄,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并非虚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