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小米手机凭借强劲业绩打响全球销量反攻战。2024年上半年,小米集团实现营收1643.95亿元,同比增长29.6%,经调整净利润为126.66亿元,增长51.3%。二季度手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三。小米在全球多个地区实现手机销量大反攻,特别是在印度市场重夺销冠。小米集团注重研发和创新,截至6月30日,研发人员数占员工总数近半,全球专利数超过4万件。小米汽车业务也在推进,二季度交付27307辆,收入64亿,毛利率达15.4%。小米集团计划扩大汽车业务规模,提高毛利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业绩强劲增长
小米集团在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盈利的大幅增长,同比增长率均超过20%。二季度财报同样表现出色,总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关键观点2: 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小米手机市场份额全球提升至第三,并在全球多个地区实现了手机销量大反攻,特别是在印度市场重新获得第一名。
关键观点3: 注重研发和创新
小米集团重视研发,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近一半。公司获得超过4万件全球专利,显示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
关键观点4: 汽车业务推进
小米汽车业务在二季度交付量实现增长,毛利率也达到预期。公司计划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毛利率,并加大了在汽车销售门店方面的布局。
正文
“炸裂”业绩背后,小米手机打响“全球销量反攻战”。
8月21日,小米集团最新财报显示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43.95亿元,同比增长29.6%,经调整净利润为126.66亿元,同比增长51.3%。
这意味着,
小米集团在上半年平均一天净赚约7000万元,
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感谢大家支持!”
雷军写道。
8月21日,小米集团公布第二季度财报,总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32.0%。对此,雷军发文称,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具体来看,二季度小米集团“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人民币825亿元,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9亿台,再次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三星出货量5350万台,排名全球第一。苹果手机出货量4560万台,排名第二。而
小米手机出货量达4230万台,市场份额提升至15%,位列全球第三。
据证券时报,这背后,是小米在全球多个地区实现了手机销量“大反攻”。在印度市场,小米重夺“销冠”宝座。据Canalys数据,
2024年二季度,小米在印度手机市场凭借670万台出货量及18%的市场份额重夺榜首,这是它丢掉“销冠”宝座6个季度之后的首次回归。
Canalys高级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表示:“小米等品牌加强其中高端产品阵容,凭借更新颜色的红米Note 13 Pro系列和具有高质量相机及独特皮革设计的小米14 Civi,推动了本季度的出货量。”
此外,截至6月30日,公司的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增长至8.2亿,同比增长25.6%。
第二季度,
小米集团的研发支出达55亿元,同比增长20.7%;销售及推广开支59亿元,同比增加31.8%,
其中宣传与广告开支17亿元,同比增加14.8%;行政开支12亿元,同比增加3.4%。
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整体营业费用率为14.2%,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截至6月30日,小米集团研发人员数达到18290人,占员工总数48.7%;
已在全球获得超4万件专利。
21日,雷军发文表示,小米第二季度财报:收入889亿,增长32%;调整后净利润62亿,增长20.1%。坚持技术立业,研发投入55亿,增长 20.7%。他在文中称,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交付提速,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预计11月完成。
第二季度交付27307辆,收入64亿,毛利率15.4%;亏损18亿,还在高投入阶段。
小米集团透露称,公司智能电动汽车的ASP(Average Sales Price,平均销售价格)为每辆人民币22.86万元。该季度,
小米集团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15.4%,该分部相关销售成本为54亿元。
据财联社,针对第二季度汽车业务单车亏损超6万元以及毛利率的表现情况,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特别强调了小米汽车未来加大规模的重要性,“
目前小米汽车业务处在初期阶段,规模较小。同时第一款车投入非常大,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成本;且第一款车是纯电轿车,成本较高。”
不过,在对比特斯拉等竞品毛利率表现后,卢伟冰对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比较满意。在其看来,这得益于:其一是小米供应链管理能力;其二是自建工厂的潜力挖掘能力;其三是供应商看好小米的未来,提前给予了成本的释放。
“关于未来的毛利率,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还是规模。只要规模起来之后,就会大幅分摊成本。”
卢伟冰称。
渠道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汽车销售门店为87家,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0个城市。卢伟冰透露,
至今年年底,小米汽车终端门店将达到220家,覆盖59个城市。
编辑
|||
王月龙 盖源源
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