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一明确拒绝增程技术的是李斌。今年5月,他在乐道品牌发布会后说:“如果回到2015年或者16年,看看要不要抓住未来10年的这一轮机会,我可能还是不会做(增程),我们不是机会主义者。插混和增程解决的是5%或1%的极限条件下的使用场景和里程焦虑问题。”
李斌认为,不如把增程器的成本分摊到充换电网络的建设上,这样可以兼顾纯电动汽车的补能效率、摊销电池折旧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无忧补能体验。今年5月,雷军到访蔚来总部,李斌和他算了一笔账劝说前者不要做增程而选择换电:“增程器加上一套系统,便宜的成本大约1.5万,做到100万辆规模对应就要150亿,那可以建1万座换电站,密度和目前的加油站相当。”
他也一直在力推蔚来“换电联盟”,寻求更多车企在换电上和蔚来进行合作,而非选择增程技术,“一辆纯电动汽车改造底盘适配换电,成本无非也就是千万元出头。”蔚来的换电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在调整BaaS方案后,从今年5月开始,蔚来连续4个月的交付量都超过2万辆。
除了蔚来,没有哪家中国造车新势力能够在纯电动汽车上取得这个成绩。因此,对他们来说,如果错过了换电来解决纯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在补能效率上的劣势,增程技术就是最快、最经济提升销量的手段。
极氪对增程技术的态度已经趋于明朗。今年4月,极氪CEO安聪慧在乌镇否认极氪要做增程车型。7月,他在香港对增程松口,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未来不排除(做增程),但是目前一定先聚焦在纯电。”
才1个月之后,在吉利集团的中期业绩会上,安聪慧就抛出了极氪的双动力技术路线——“极氪的大型SUV已经在开发中,它的动力技术路线有两种,一种是纯电另外一种则搭载‘超级混电系统’,这是一种将混电、增程、纯电相结合的一种动力解决方案。”
极氪对增程车型的善变,正如他们的极氪001改款一样。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解释说,极氪的增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增程,但有增程模式提供纯电体验,也可以用发动机直接驱动。极氪要做一辆增程车很简单,第一位极氪009光辉版车主周鸿祎就说,李书福还问过他需要不要定制一辆增程版的。
等到极氪7X上市,极氪的纯电产品就覆盖了MPV、SUV和轿车三个主要品类,但除了今年6月,极氪的单月交付都没有超过2万辆,平均1.5万辆的月交付量距离安聪慧提出的3万辆单月交付目标还存在巨大差距。
今年第四季度,阿维塔的增程计划可以落地。8月21日,阿维塔发布了耗时四年研发的昆仑增程系统,今年内他们会有阿维塔07、11和12三款增程车型陆续上市。其中首先上市的阿维塔07售价区间可能位于20-30万元。
阿维塔科技副总裁雍军否认阿维塔科技产品的全面增程化,但一位阿维塔科技的知情人士说,阿维塔要迈过月销1万辆的门槛,必须要依靠增程车型,并且阿维塔的目标是增程车型可以贡献大约60%的销量。
小米汽车的第三款量产车型是一款使用增程技术的SUV,预计在2026年上市。一位小米汽车的产品经理说,小米汽车在早期就已经规划了增程路线产品,之所以首先推出纯电动汽车,是为了进行早期的电动汽车技术储备,在小米SU7上市前,小米汽车就已经进行增程技术相关的岗位招聘了。
对于坚持双动力技术路线的新能源车企来说,理想的销量增长模型是增程车型带动销量增长,不会过分影响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尽管从未有一家车企披露采用双动力技术车型的销量比例,但一些第三方销量统计显示,混合动力车型会影响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比如腾势D9,纯电动车型在每月销量中的占比从不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