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每天一本书
”专栏系列连载的第
46
篇文章
大家好,欢迎打开
#每天一本书#
专栏,
每天花
5分钟
阅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
今天要解读的书是——
《史蒂夫·乔布斯传》
本书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
,现任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CEO,曾任CNN 董事长以及《时代周刊》主编。他也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曾经撰写过
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基辛格、达·芬奇
等人的传记。
本书是关于史蒂夫·乔布斯最重要的传记,也是乔布斯生前
唯一授权
的官方传记。作者艾萨克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与乔布斯做了40多次的采访,还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 朋友、竞争对手、同事进行了不受限的采访,并在乔布斯去世两周后出版,与乔布斯的逝世一起成为
2011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01
一提到乔布斯,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和天才,而他创造的苹果公司更是改变了全世界。
他的一生就是一场典型的
“英雄之旅”,
年轻时候就因为和朋友在父母的车库里一起创办了
苹果
公司,而一夜成名,成为年轻的百万富翁。然后,却由于他的特立独行和傲慢的性格,而被赶出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
之后11年,他创立了电脑公司
NeXT
,他也收购了动画工作室
皮克斯
,并把它培养成一家动画电影巨头。后来他在苹果公司濒临破产之际被请回去重新掌管公司,并用了14年时间让它起死回生,升值七百倍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期间他不断地跨界和完成创新,并成为商业史上最成功的创新管理者。
来看看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中,具体有哪些因素对他日后的个性与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一、被遗弃和被领养的事实
1955年,乔布斯的生父和生母由于没有结婚就生下了他,只能将他送给别人抚养。而领养他的就是乔布斯夫妇,虽然他们学历不高,一个是高中辍学的机械工程师,一个是书记员,但他们对乔布斯很关爱和尽职照顾他。
虽然作者并没有明说这件事对乔布斯是否带来影响,但是很可能这种被遗弃与被领养的感觉,构成了他日后人格中
两个矛盾的基本面
:一方面是他强烈的控制欲,他想要完全掌控自己、环境和周遭的一切;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是特殊和与众不同的存在,因此也不希望自己被世间的规矩所束缚。
他曾经坚持要求养父母送他去学费高昂的私立大学里德学院,结果一个学期后,他因为觉得这个钱花得冤枉而决定退学,但仍在学校里旁听课程。
二、出生和成长的年代与地点
1960年,乔布斯5岁那年,跟随养父母搬到旧金山湾区的山景城,并在那里度过他的童年。当时的旧金山湾区恰好是美国西海岸政治、文化和科技潮流交汇的中心点,很多亚文化运动,比如摇滚乐、嬉皮运动以及反战运动,都从这里开始波及全美。
因此,乔布斯不仅受到其养父工程师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对数学、科学和电子学感兴趣,混迹于各种极客俱乐部;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热爱摇滚乐、吸食迷幻药的嬉皮士,崇拜披头士乐队。
在大学辍学期间,他跑到印度并在那里待了7个月时间去寻找精神启蒙。
而印度之旅则对乔布斯一生影响深远
。他说:“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
02
接下来看看乔布斯的个性特征如何影响苹果产品。
关于乔布斯的个性特征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对美、设计和技术有着狂热的激情,但另一方面他又有自私、暴躁、控制欲极强,甚至冷酷无情。
可以说,苹果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乔布斯个性的产物,而他性格中不好的一些部分主要与他对美、对设计、对产品、对打造一家伟大公司的激情有关。
一、追求完美和极度关注细节
完美主义和极度关注细节,其实最早是受到作为机械师养父的影响。老乔布斯从小就一直教导他,追求完美意味着,
即便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必须尽心尽力
。
因此,乔布斯从车库创造苹果第一代电脑开始,到后来的iPod、iPhone、iPad,甚至苹果零售店,他一直坚持完美主义这一原则——不管付出多少代价,比如在成本、效益、员工等方面,凡是他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
从设计到功能、从软件到硬件
,都要极近完美。
比如,在开发苹果第二代电脑时,只是因为最初的电路板设计里的线路不够直,就被他直接否决了。
再比如,在苹果零售店设计店面装潢时,只因为觉得浅色木地板太过于平庸,他就坚持一定要用进口的精挑的灰蓝色石头。
他认为他的产品必须是一个封闭式的整体,麦金塔电脑不仅没有扩展槽,用户甚至不能打开机箱碰到主板,只有苹果员工使用特殊的工具才能打开,而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了苹果电脑的标准设计。
而这些极尽强迫症的想法,部分来源于乔布斯的控制欲,部分源于他对完美主义的极致追求。
二、现实扭曲力场
所谓
“现实扭曲力场”
,就是说当乔布斯的控制欲和完美主义达到极点时,他的身上会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能够扭曲现实,让自己和别人相信一些现实中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作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乔布斯内心深处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
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是被上天选中而成为特别的存在,注定是要改变这个世界,比如他自己、爱因斯坦、毕加索、甘地、爱迪生等等
。
很多曾经与乔布斯共同工作过的人都承认,曾深受过乔布斯这样个性的折磨所带来的痛苦和困恼,但很多时候也确实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比如,有一次,乔布斯闯进麦金塔操作系统设计师拉里·肯扬的办公室,抱怨电脑启动时间太长了,并在白板前写道:如果有五百万人每天电脑的启动使用时间缩短10秒,那么一年就能节省大约三百万个小时,这相当于每年拯救100条生命。肯扬被他说服了,几周后成功让电脑的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