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 3 天时间,T86 模式(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的清关方式之一,即 800 美元及以下的进口货物无须支付关税)800 美元以下包裹清关又暂时恢复了。
恢复的原因是执行难度太大。此前突如其来的总统行政令,即 2 月 4 日起取消中国低成本包裹(800 美元以下)免税待遇及其对应的清关模式 T86 的决定,意味着
海关需要快速从简易版 T86 清关流程,切换至传统的 T1 清关流程,需要的检查程序以及提交的额外资料(货物原产地、商品编码、关税类别、价值证明等)过于繁杂,这给中美双方的物流从业者、海关检查人员、邮政和快递服务以及在线零售商带来了混乱。
跨境贸易体量巨大,每天,低价值货物入境量也超 400 万件(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过去 10 年间,靠“小额豁免”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增长了近 10 倍,从 2015 财年的 1.39 亿件增加到 2024 年的逾 13 亿件。
按过往经验,取消“小额免税”政策其实早已有预兆,只不过面对巨量的美国小额免税进口包裹,通常政令调整会给到双方数月之久的准备时间。而此次总统行政令从签署到生效仅 72 小时,导致中美双方物流链条中的从业者们,都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看似政令儿戏,但颇具“特朗普味道”——欲扬,先更扬。
值得注意的是,修订的行政令中表示,
尽管免税待遇仍适用,但到商务部长通知总统相关准备工作已完成时,800 美元以下的中国包裹免税进口美国的待遇将再次被废除。
箭在弦上,何时发出只是时间问题。前后 3 天的闹剧,却在新春开工第一周给所有出海从业者敲了警钟。
T86 “小额免税”(De minimis)条款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彼时,为减少美国游客从国外带纪念品回家的麻烦,美国国会对小包裹设置了豁免。2016 年时,美国国会再次调整,将小额免税的最低额度从 200 美元提高至 800 美元。而在过去两年间,Temu 和 SHEIN 的快速发展打开了中国企业跨境电商的新模式。直至 2024 年,通过“小额豁免”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占比已经达 48%。
在政令发布后的三天里,多家跨境电商从业者已经在寻求解决办法:
有人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名清关公司负责人向霞光社表示,长期以来大家都会巧用“灰色空间”,比如中国商品申报金额与货值不符,但也查得不严格;
也有人第一时间暂停了其在美国地区的投放,且先冷静下来,看看物流商和其他从业者们的反应再做判断;
有人表示可以选择“包中包”的形式解决小批量货物,即将 20-30 个小包裹集中装入一个大包裹,发往一个小型中转仓库。但这可能会存在货物信息模糊的风险,不符美国海关的申报要求。
但总体来看,可行性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
短期来说,接受物流成本上涨的必然性,试水其他清关方式。
除 T86 之外,其他可行的清关模式如 T01 模式与 T11 模式,也具有可行性,但费用更高、时间周期也更长。
T01 即 formalentry(标准报关),是最常见的清关方式,总的关税较高;T11 即 informalentry(简易报关),只限 2500 美元以下商品,每单需要额外至少 2.6 美元的商品处理费用,但时效相对较快。总的来说,从 T86 转向 T01 和 T11 后,清关时间预计会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 3-5 天。据雨果网报道,已有物流商跑通 T11 模式,共计申报了 1000 票杂货,而且所有申报都顺利通过放行。
其二,
积极本地化布局,加强目的地国家的本土化能力建设。
有商家提出,可以选择换包装,转口贸易走第三国,继续用 T86 清关。但问题在于,除美国外,欧盟委员会也正在呼吁取消 150 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豁免规则,也不排除日韩、东南亚等国效仿欧美出台类似政策,如果“重关税”时代到来,良好的全球资源配置将成为出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维度看,“靴子落地”只是时间问题。物流模式上,T86 取消直接影响的是一件代发和直邮小包的运输形式,对半托管和亚马逊 FBA 的商家影响较小。因此,采用“海运/空运+海外仓储+配送”履约,降低干线运输成本,把资源向更重的全托管海外仓发货和半托管倾斜,是面对风险的更好方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布公告,决定对纳税人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离境即退税”,自 1 月 27 日起施行。“离境即退税”的政策,同样促进了海外仓的进一步发展,让商家面对高额关税和库存管理产生的现金流问题,获得喘息空间。
新春已过,尽管多重变动展现了出海的挑战,但这亦是动能的源泉和对韧性的打磨,促进全球化品牌的长线、合规经营。在中国产品竞争力已不只是“低价”二字的当下,贸易战的核心竞争力仍是产品本身,全球消费者也会对真正好的产品做出投票。
中国产品、本土品牌,面向全球消费者,这或是商家们迎接“重关税”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