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女导演,
是那个时代集美丽
与才华一身的女人。
戴罪的玫瑰
她不仅有着咄咄逼人的美丽,
更有着上天赋予的惊人才华,
希特勒曾深情地叫她:
“
我的完美德国女人
”。
她既是舞蹈家、电影明星,
又是著名导演、摄影大师,
被称为
现代“纪录片之母”
。
她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导演,
是那个时代最美丽、
最才华横溢的女人。
她生命之树常青,
72岁学潜水,
94岁在海底拍鲨鱼,
100岁完成最后一部纪录片。
然而,她在7个月的时间内,
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导致人们对她毁誉参半70年。
她就是
莱妮·里芬斯塔尔
(Leni Riefenstahl)
,
1902年8月22日,
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富商家庭。
天资聪颖的里芬斯塔尔,
从小就对艺术深深着迷。
小时候的里芬斯塔尔
她喜欢诗歌、绘画、电影、戏剧,
为了学习艺术,
她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
偷偷报考了舞蹈班,
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21岁的里芬斯塔尔,
已经出落为一个,
沉鱼落雁的美人,
跳起舞来婆娑灵动、风情万种。
但当时她还只是个无名新秀,
1923年10月27日,
在父亲的资助下,
她在柏林举行了她的首场舞蹈晚会,
这次异常成功的演出,
使她在一夜之间成为公众人物,
就惊艳了整个柏林。
然而,第二年在布拉格演出时,
她不慎摔伤了膝盖,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疗愈生涯。
当年6月的一天,里芬斯塔尔在诺伦多夫广场地铁站等车,准备去看一位医生。
这个地铁站成了她生活的转折点,广告牌上的一副海报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阿诺德·范克博士导演的《命运之山》,画面上陡峭的石壁和高山攀援者令她着迷。
在沉闷灰暗的康复期,她看完电影《命运之山》,不禁心潮澎湃,抑郁心情一扫而光。
她大胆地给导演阿诺德写了一封信,信里充满着年轻女孩的傲娇:
“
只有我才是你电影中的女主角。
”
她还随信寄去了照片。
没想到,导演被里芬斯塔尔那咄咄逼人的美丽折服,很快就答应和她见面。
不过,阿诺德偏爱探险题材的电影,要求演员具备强健的体魄,他担心她的膝盖会吃不消。
于是里芬斯塔尔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冒著落下终生残疾的危险,立刻对膝盖进行手术!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里芬斯塔尔顺利成为女主角,出演电影《圣山》。影片公映后,她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圣山》中的莱妮·里芬斯塔尔
但她不满足于做一个明星,
1932年,她自导自演了,
第一部剧情片《蓝光》
(Das blaue Licht),
荣获1932年威尼斯电影节银奖,
她也成为
德
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导演
。
《蓝光》剧照
在她众多的影迷中,
有一位特殊的人物
——
纳粹头目希特勒
。
据称,1932年,希特勒在看过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后,非常欣赏她电影中那种阳刚的、强烈的、骄傲的美学。
或许上天嫉妒她的美貌与才华,
于是为她设下了一个诱人的陷阱。
1933年,德国纳粹党掌权,希特勒在一场与里芬斯塔尔的私人会面后,邀请她为纳粹党拍摄纪录片。
希特勒与莱妮·里芬斯塔尔
她当时接受了希特勒的邀请,拍摄了1934年德国纳粹党在纽伦堡召开的全国党代会(纽伦堡阅兵的纪录片),此会议有超过70万支持者出席,而作品则以多种技巧拍摄,充份突显出煽动性的纳粹形像,是政治宣传片的经典佳作。
1934年纽伦堡纳粹党大会上,里芬斯塔尔正拍摄列队行军
这位传奇女导演的代表作之一,
就是这部描写纳粹党,
在纽伦堡执政的电影《意志的胜利》
(Triumph des Willens)。
《意志的胜利》
此影片在随后多次获奖,
但在二战之后被禁播,
直至2004年解禁。
它对于电影界及各纪录片影响深远。
《意志的胜利》宣传海报
其实对于拍摄此纪录片,里芬斯塔尔一开始并不情愿,怎奈希特勒巧舌如簧:“
把你的生命给我6天吧,今后你再也不会违心替我做事了。
”里芬斯塔尔飘飘然地同意了。
更重要的是,
希特勒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不限制作经费!
并提供一百多人的庞大摄制组。
拍摄《意志的胜利》中的里芬斯塔尔
16名摄影师和16名助手同时工作,36架摄像机一起运转,26台汽车和众多安保人员随她调遣。
甚至在拍摄期间,希特勒本人也任由她指挥。
当时才32岁的莱妮·里芬斯塔尔,如同一个大权在握的女王,在现场调兵遣将,显露出惊人的才干。
拍摄气势宏大的阅兵场面,她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如烹小鲜。
电影拍摄过程中意气风发的里芬斯塔尔
拍摄这部鸿篇巨制,
莱妮·里芬斯塔尔,
用掉了17万英尺长的胶片。
经过精心的剪辑,
该片成为震惊世界的一部电影,
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奖,
及巴黎博览会金奖。
在这部恢弘的片子裡,
希特勒被渲染得光辉灿烂。
也是因此,往后的批评家认为莱妮·里芬斯塔尔必须为战争罪行承担责任。在战后,即使她表示对集中营等毫不知情,也一度被软禁。
法国政府等破坏了她的拍摄工作,而且从此被冠上“
纳粹摄影师
”之名。
祸福有时就在一线间,
这部影片越是成功,
莱妮·里芬斯塔尔的罪过就越是深重。
1936年,她拍摄了描写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Olympia),莱妮·里芬斯塔尔出色并前卫的镜头运用技术,更成为日后行业标准,并且被《时代周刊》列为百部影片之一。
虽然这是一部体育比赛的纪录片,
拍摄并突显出运动员的优美身姿,
作品亦获多个奖项,
却也被批评是,
鼓吹纳粹优等人种的理念。
1938年4月20日该片首映,恰好是希特勒的49岁生日。她的这份辉煌的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大奖,但同时也永远地成了她的污点。
在当时众多影评人看来,她把奥运会转化成了法西斯仪式,旁白中不断出现的“战斗”、“胜利”字眼,都透露了创作者的法西斯信念。
《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既成为灿烂的纪录片巅峰之作,也同时成为最有争议的作品。
对里芬斯塔尔而言,这两部片子成了她难以洗清的“污点”。
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纳粹暴露出狰狞面目,里芬斯塔尔才看清希特勒的虚伪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