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这句风靡一时的话语说出了太多我们对当前生活的惆怅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对于个体来说,大好山河可能只是见时的一声惊叹,或是手机照片中的背景。
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些美丽或荒芜却可能是政治博弈的焦点、经济往来的命脉。我们找来这样一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解地理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转载自远读重洋(ID:readabroad),一个第一时间带你读没有中文译本的国外畅销好书,同步全球前沿知识、最新知识的公众号。本文作者吴显昆曾混迹创投圈与二级市场,财经科普读物《CI商业启蒙者》作者,人文经济学会撰稿人,中国介绍国外创业类书籍最快的男孩。
自 6 月以来,中印边界锡金段不是很太平——印度边防部队越过边界线进入了中方境内,阻扰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
而到目前为止,双方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形势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
其实中印边界纠纷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远到 1962 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近到 2014 年中印士兵的拉达克地区对峙,2016 年两国部队的数小时对峙,到今年最近中印锡金对峙。
虽然可以从新闻上了解这些信息,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国土面积这么大,我们对锡金、阿克赛钦、喀喇昆仑走廊这些地方到其实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那么,这几块遥远的边境地方到底有什么战略意义呢?
印度和中国起冲突的那一整块地方叫克什米尔,面积 17.3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 1086 万人。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但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在克什米尔旁边,中国领土上有两块地区,叫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
阿克赛钦的中文意思是“中国的白石滩”,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基本上没有人居住。喀喇昆仑走廊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北侧,面积只有约 5800 平方公里,也是无人区。
那这两块无人区的战略意义对中国来说在哪儿呢?
阿克赛钦地区地势较高,但海拔较低的地方,有几处山口可通往拉达克地区,自古以来为新疆至印度次大陆以及从塔里木盆地经拉达克至中东各国的途径,也是新藏公路的必经之地。如果失去阿克赛钦,新疆和西藏的陆地联系就中断了。
面积更小的喀喇昆仑走廊则是中巴铁路的必经之路,而中巴铁路的终点是印度洋的港口瓜达尔港,这样中国就能直通南亚次大陆西面的印度洋。一旦失去对喀喇昆仑走廊的控制,或者印度侵占巴控克什米尔,则直接切断了我国这条重要的运输通道。
所以说,这两地虽然面积不大,人口更少,但就是因为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对两地的控制事关国家安全、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
实际上,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
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兴趣爱好,而且对战争、政治、社会发展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徽菜的特色是重油重盐,和地理距离不远的较为清淡少盐浙菜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徽州地区是丘陵地形,地势起伏,很多耕田都在山坡上,所以对于农民来说,种地的时候频繁回家吃饭并不方便,而且在山坡上耕作非常消耗能量,所以一般一餐摄入大量油盐,以保证劳作时的能量供应和盐分补充。
这种丘陵地形就塑造了徽菜的雏形。
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东北虎的体型要比华南虎的体型普遍大得多的原因是“伯格曼法则(Bergmann’s rule)”:同一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体型就越大,而且愈接近于球形。
这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下,动物的体型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小,散热就越慢,保温效果更好,而球是同体积下表面积最小的形状。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暹罗猫还有巴厘猫的耳朵还比俄罗斯蓝猫和挪威森林猫的耳朵要长呢?这就是基于伯格曼法则的推论“艾伦法则(Allen’s rule)”:寒带动物的身体轮廓变化都较为平缓。
所以说,地理环境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有极大的影响,而英国著名国际关系专家蒂姆.马歇尔(Tim Marshall)的新书《地理的囚徒:十张地图解释世界格局( Prisoners of Geography : Ten Maps That Explains Everything About the World )》就用十张地图来解释了“为什么世界各国的格局是现在这个样子”。
该书面世后迅速登上了《纽约时报》和英国的《星期日时报》的畅销榜,《旗帜晚报》评价道,“读这本书就像大脑在做 SPA ”。
蒂姆.马歇尔本人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曾供职于 BBC 和《天空新闻台》。他在国际新闻报导上积累了将近 25 年的经验,曾对 40 多个国家的国际冲突方面的新闻有过精彩报道。此外,他还长期为《泰晤士报》《卫报》等著名媒体撰写专栏文章。《金融时报》称赞他“在政治地理学上有无比出色的造诣”。
本书选择了俄罗斯、中国、美国、西欧、拉丁美洲、中东、印度和巴基斯坦、日本和韩国、非洲、北冰洋这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张地图。
而地图是静态的,它只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样,而不能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通过作者对这十张地图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隐藏在这些山川、河流、海洋、沙漠的有趣信息。
“所有伟大的国家都把和平的时间用来准备战争爆发的那一刻(All great nations spend peacetime preparing for the day war breaks out)”,作者在书中写道。
而准备战争又是为了相互制衡延续和平,和平的时间,对于世俗社会来说,是为了贸易和商业发展,以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
而对于战争来说,地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孙子兵法》里说“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意思就是说不懂得利用地形,打仗是肯定赢不了的。
虽然说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地形的限制没有过去那么大,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的科技树还没有发展到轻易克服地理条件限制的程度。
为什么说“国家,就是地理的囚徒”?因为地理环境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上限”。你无法要求一个像文莱这样的小岛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你也无法要求像蒙古那样的内陆国发展出强大的海军来争夺制海权,你更无法要求像新加坡大小的国家成为“全球军事力量”。
▲ 蒙古国海军
它就是套在国家外面的一个牢笼。有边界就意味着在边界之外会受限,就会有突破边界的愿望,而各国拓展边界的意图又衍生了保护腹地的需要。最终,边界总会大致稳定在进攻和防守的平衡中。
我们选取俄罗斯、美国这两个国家为例子来一窥书中的发现和观点。 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面积接近世界第二的两倍,但是数百年来还是像住在一千七百万平方千里土地的囚徒一样被困在欧洲平原的东边,一直试图突破束缚。
而美国,则是国家中的幸运儿,从十三块殖民地建国,从东海岸一直延伸到西海岸,终于在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奠定了一切成为世界霸主的条件。
俄罗斯
从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Grand Principality of Muscovy)开始,到恐怖伊凡(Ivan the Terrible)、彼得一世(Peter the Great)、斯大林(Stalin),再到如今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数百年过去,他们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直接通往太平洋或者大西洋的不冻港?
还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说普京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东正教信徒,他每晚向上帝祈祷的事情只有一件:上帝,你为什么就不在乌克兰境内放几座山呢?
面积大如俄罗斯,由 22 个自治共和国、46 个州、9 个边疆区、4 个自治区、1 个自治州、3 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 1709.82 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如今还是无法得到一个理想的不冻港(其实有一个通往北冰洋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依旧担忧欧洲平原的地形太平坦。
因为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无法自由地通往大西洋和太平洋——限制了俄罗斯的贸易和削弱了俄罗斯的制海权。以及难以防守来自欧洲平原的攻击——俄罗斯人平均每三十三年就要和从这儿来的欧洲人打一次。
俄罗斯在太平洋其实有很长的海岸线,且还有一个还不错的,封冻期只有 4 个月的海港——从中国手里抢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就是离俄罗斯的腹地太远了。
但是如果要去大西洋,俄罗斯就要亚速海出发,经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然后经过土耳其海峡,进入爱琴海和地中海,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终于进入大西洋了!
这中间哪一个步骤出了问题,俄罗斯就被堵在里面了。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如此重视。
因为克里米亚的东边就是窄窄的刻赤海峡,如果俄罗斯丧失了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很有可能俄罗斯在战时连亚速海都出不去!
如果说出海口问题可能是一个“攻”的问题,那欧洲平原问题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守”的问题。
俄罗斯境内有大山吗?有,亚洲大陆的分界线,雄伟的乌拉尔山脉,但非常不幸的是,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在乌拉尔山的西面,坐落在欧洲平原中——而且欧洲平原越往东,越宽阔。
而既然没有什么大山,俄罗斯能做的事情只能是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条件。
比如说,在乌克兰的西南边,还有一座比较小的山脉,叫做喀尔巴阡山脉,它像一个弓,抱住了来自奥地利方向的侵略者,然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一个地方叫摩尔多瓦,它就像喀尔巴阡山脉尾部和黑海之间的走廊,通过这里就可以进入乌克兰,而乌克兰——和普京的祈祷完全相反——真是平坦的不得了啊!
所以你们猜,俄罗斯会怎么对待摩尔多瓦呢?
美国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想成为超级大国,不是只靠努力就行的,《王者荣耀》里李白就曾经说过:如果努力有用的话,那还要天才干什么呢?
当然,美国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逆天改命最终拥有当前举世无双的优越地理条件的。
我们都知道,美国当初是从东北部的十三个殖民地起家,1776 年发表《独立宣言》正式独立,1783 年打跑了英国殖民者获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后,美国正式诞生。
新美国的西面,就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虽然不像更西边的落基山脉那样高大,但也足以拱卫新美国了。
但是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偏安一隅是不够的,美国彼时必须寻求更广阔的天地。
当时,新美国的居民的贸易活动已经越过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到达了密西西比河沿岸,而密西西比河的西岸,一直到新奥尔良,都是由法国人控制的,这就让美国人通往墨西哥湾的贸易陷入很被动的局面。
1802 年,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上任了,发表了讲话,“新奥尔良的拥有者,是我们的敌人”。
所谓的“敌人”,当然是法国,不过这个敌人也太甜蜜了——美国人在 1803 年仅仅用 1500 万美元就从法国人手里买到了路易斯安那(非今日的“路易斯安那州”)这块地。
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 Henry Adams )有这么一句评价,“美国再没遇到过用这么小的代价获得这么多好处的事儿了( Never did the United States get so much for so little )” 。
天性喜欢拓荒的新教徒得寸进尺,一步步地从西班牙人手里强买来了佛罗里达,又通过策反和威胁的方式从墨西哥和英国手中得到了德克萨斯和俄勒冈地区。最后,和墨西哥打了一仗,把西海岸海岸线最长的地方加利福尼亚给抢来了,美国人的手终于伸进了太平洋里。
面积巨大,东西两面临海,整体处于温带,有世界总量第一的耕地面积,陆地只和两个国家接壤,北有五大湖和落基山脉隔断加拿大——实际上加拿大并没有什么威胁,南有沙漠分开墨西哥——发生战争意味着墨西哥需要有很长的补给线。
啊,绵长的海岸线,肥沃的土地,安全的环境,美国,你还想要什么?
美国后来要的还真不少。
比如说,1867 年,美国从俄罗斯手中用 720 万美元买来了阿拉斯加。当时,这个交易被美国国内揶揄是“西华德的蠢事( Seward ’ s Folly )”,因为人们觉得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可能只能给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当冰箱吧。
天才的远见,通常被平庸者看作是可笑的愚蠢,而若干年后结果明了,当初的键盘侠却也都不在了,想要打脸,都没法打。
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因为不断的拓展边界,知识的边界,能力的边界,想象的边界。而地理的边界却让人无奈——他是零和的,有限的,此消彼长的,这给不同的地区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冲突、和平、发展和衰退,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走出地球,拓展人的地理的边界,那一定是会翻开人类崭新的一页。
期盼那一天的到来,让国家、以及国家里的人类,不再成为地理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