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晶彩石光
本平台内含2000多集的传统文化视频资料。 标签:国学、教子、健康、养生、音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晨报平遥  ·  平遥油花花:舌尖上的幸福花 ·  3 天前  
晨报平遥  ·  平遥油花花:舌尖上的幸福花 ·  3 天前  
上海教育  ·  今日立春 ·  3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湘微教育  ·  “妈!我到底属啥?” ·  5 天前  
湘微教育  ·  “妈!我到底属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晶彩石光

《论语》: 一部中国人必读的书

晶彩石光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9-12-07 00:00

正文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读《论语》的,朱熹终其一生都在读《论语》,不断的完善修订他的《四书集注》。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 《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他九十多岁时仍在读《论语》,并劝人每天读《论语》,哪怕一天读一章,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可以读到四十遍,多者可以读一百遍。



自古以来凡是名人志士或有成就的人,无人不读《论语》 。《论语》全文15900字,共计20篇,492章,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自战国时期成书以来,代代相传,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 中国人的圣经 ”。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读《论语》的。2018年, 《论语》已被教育部列为高考必读书目


今天给您推荐的《论语》版本,恐怕熟读多遍的人看了,也会觉得别开生面, 这是一本两千年一遇的珍奇善本,经得起时光的洗练

其中所收录的,正是跨越2400多年时空的豪华阵容:




公元前400多年,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论语》


1647年,明末高僧蕅益大师为《论语》写注释《论语点睛》


1728年,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亲笔手写《论语》


1740年后,郑板桥创作兰、竹、石等绘画作品


1934年,近代教育家江谦撰写《论语点睛补注》





这是一本历时 300天 打磨,由“诗书画三绝”的 郑板桥 手书“论语”全文、精选 郑板桥兰、竹、石等绘画作品44幅 ,由明代高僧 蕅益大师 释智旭禅意注解、民国学者教育家 江谦 补注,并配有当代耆儒逐句讲解语音课程, 融书法、绘画、古注、今解为一体的艺术珍藏本《论语》,是一部值得人人诵读、家家藏阅的豪华版“中国人的圣经”


在廉价货品横行的年代,书籍常常起到孩子审美的奠基作用,翻阅精致唯美的书籍本身,就在熏陶孩子的品味。大人和孩子的美好时光, 如果是一柱香一本书,看字看画,与先贤神交,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郑板桥手书《论语》全文

品味《论语》的书法之美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为 “扬州八怪”之首 ,他的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 板桥体 ”,其风格独特,别有韵味,在中国书画史上独树一帜。



他书写的《论语》全文,是古今罕见的《论语》全篇书法长篇巨作 ,阅读此书,不仅可以领略《论语》的微妙经义,还可一览书法之美,一举两得。


雍正六年(一七二八)春,郑板桥与陆白义、徐宗于读书扬州城北天宁寺,研览之余,比赛经书的生熟,各自默写《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全篇。郑板桥不到两个月就默写完,后经核准无一错误,此书中的《论语》书法,正出自当年的赛经默写之作。


从郑板桥的字中不难看出竹子的味道,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运笔的精准把握。 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 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 。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波磔真隶相间,杂以行草;

架构纵横错落,逸丽谐契;

风骨清健峻拔,不群古今。


正是“板桥体”壮健时期代表作品。




蕅益大师以禅意注解《论语》

从夫子之学领悟出世之道

蕅益大师 ,法名释智旭, 明末四高僧之一 ,是 净土宗第九代祖师 ,数百年间难得一见的博学高僧。他十二岁跟随老师学习儒家经典,就以千古圣学传人为自任,而且在梦中与孔子、颜回会晤,写了很多反对佛老的文章。十七岁时,读了莲池大师的著作,才知道自己错解了佛法,从此至心佛门。



他四十七岁时注解《四书》《周易》,为 以禅解儒的千古经典


《论语》自古到今已经有上千种译注。所有的注解版本都各有特色,但侧重点都有不同:朱夫子的注解侧重于义理,张居正的注解侧重于修身治平,南怀瑾的注解侧重于文化和修行,钱穆的注解比较全面,杨伯峻的注解侧重于文译……

而蕅益大师《论语点睛》的注解, 借用佛家的视角,不离世间法的圆融,在儒释两家哲学中求同尊异 。利用《论语》理深语简的特点,引导读者敦伦尽分,畏恶迁善,涤染修净。


配以郑板桥竹、石、兰等经典绘画

通过绘画体味《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郑板桥人称 诗书画三绝 ,其画以 竹、石、兰 为主要题材,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本书结合《论语》的经文, 精选郑板桥竹、石 、兰 等题材画作,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君子风骨” ,让读者在赏读的同时,品味古人典雅君子的风度。


郑板桥曾说:“ 三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他学习传统而又反对泥古,师从自然,这也正是他的作品中透有灵气的根本。

他画竹不拘泥于成局之法,而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后为“手中之竹”。其画兰,用焦墨挥毫,以草书的中竖长撇法为之,脱尽时习,“ 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他的兰竹画是寄托思想情绪和抒发胸臆的途径, 是他身处逆境中所持坚韧性格的写照



郑板桥的画作通常都是诗、书、画三者合二为一。既是画作,同时也有诗作和书法的体现。而偏偏郑板桥的诗书画都具有很高的造诣,他画必诗,诗必佳,这就使他的画作广受追捧,市场价值屡创新高。本书264页的墨竹图(又称竹石兰蕙图)在2011年曾经以4600万元的拍卖价成交。 本书收录了郑板桥 四十四幅画作, 世所罕见,极其珍贵。


民国学者、教育家江谦补注

用通俗之语开出世光明

江谦先生是 民国硕儒、近代著名教育家,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始人 。他早年皈依民国高僧 谛闲法师 印光法师 ,和 弘一大师 是很要好的朋友,他有深厚的儒学功底,又通晓佛法。



他在蕅益大师《论语点睛》的注解上补充,让读者更明白大师的微言妙义,从《论语》中觉悟出世之道, 其补注也堪称精彩绝伦


唯美 古雅装帧

收藏、送礼佳品

这一套艺术与学术性兼备的《论语》,在市面上实属罕见。而且它还是装帧精致的 收藏级版本


封皮为丝布面,雅致考究,充满了复古书卷气。无论是用眼睛看还是用手翻,质地柔软,触感细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