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立足武汉,面向初中,只谈语文,专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很难有百听不厌的神曲? ·  昨天  
新周刊  ·  麦当劳的点餐机,每一步都在算计你 ·  昨天  
新周刊  ·  减肥健康食谱,跟猪猪学 ·  2 天前  
新周刊  ·  25年了,我只想看他们的情欲戏 ·  2 天前  
新周刊  ·  广西公文包:喝时甜甜的,喝完癫癫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狭隘与开放:2024年武汉中考作文两大支撑方向(以姜萍为例的示范)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 公众号  ·  · 2024-06-23 11:35

正文


笔者在中考当天的推文中已说明( 必然的狭隘 · 可能的内卷:应老师评2024武汉中考作文题 ),关于 2024年武汉中考作文题的题意解读, 一定会出现一种狭隘倾向 (即一味仿造下位事例,认定“发现意义”必须是由旁人提醒,“发现意义”必须指向查漏补缺), 与之对应的开放解读则更为灵活: “发现意义”未必一定是旁人提醒(事物的启发、自我的觉醒,都可以),“发现意义”未必一定是查漏补缺,只要能体现困境的正面意义即可。

以下,便以同一人物素材(姜萍),展示不同的支撑思路: 片段一,为狭隘版;片段二,为开放版。

(片段一) 热爱数学的姜萍进入中专后,除学习中专数学里的常规课程,更开启了针对高等数学的自学之旅。但不久后,她便陷入了困境:高等数学里的不少专著,如《偏微分方程》,都是全英文著作,这让英语水平一般的姜萍感到沮丧,自学之路眼看就要终止。 数学老师王闰秋的一番话让姜萍发现了困境的意义:“与其说是英语阻碍了你的数学学习,不如说这是在提醒你查漏补缺。毕竟,在高等数学领域,有大量研究成果都是英文著作,没有‘啃英文原著’的决心,就很难在高等数学领域有所成就。” 老师的话让姜萍看到了困境的意义,令她摆脱了沮丧情绪,积极地面对生活:她继续钻研《偏微分方程》这样的英文原著,实在读不懂的地方,就用手机软件和《英汉词典》一一落实翻译,以确保彻底读懂。就这样,姜萍的高等数学自学之旅继续推进,这才使她有 实力成为“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12强。

(片段二) 因家境清贫,数学成绩优异且已考上普高的姜萍无奈前往中专学习服装设计。于姜萍而言,这自然是求学路上的困境,令她心生沮丧。 但是,在不断适应中专生活的过程中,姜萍逐渐发现了所处困境的意义:在中专学习,除了服装专业课,便只用学“语数外”;没有诸多高考科目的“纠缠”,没有倒计时式的高考压力,她反倒可以更充分、更纯粹地与数学相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