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新闻媒体。教师自己的报纸,学生喜爱的报纸,教育部门离不开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这类针对学生的骗局,警惕! ·  15 小时前  
八桂教育  ·  广西2025年普通高考时间确定 ·  12 小时前  
泗县人网上家园  ·  多地课间延长至15分钟,多出的5分钟从哪来? ·  23 小时前  
泗县人网上家园  ·  多地课间延长至15分钟,多出的5分钟从哪来?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教育报

早教前沿:什么是性格养正教育?什么是远见的智慧投资?答案都在这里! | 推荐

中国教育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9-25 22:12

正文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引   智慧永存

有一个古老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还能剩下什么?”犹太母亲这样引导她的孩子:“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历史上,犹太人不断遭受迫害,被迫流浪世界。他们深知金钱、钻石等身外之物随时都有可能失去, 唯有智慧是任何人也带不走的。人只要活着,智慧就会永远跟着他。


是吗?我追问一句,假如你丧失了记忆呢?智慧依然存在吗?


在医学界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有个病人叫尤金·保利,他51岁时得了病毒性脑炎,丧失了大部分记忆。他几乎记不起自己的朋友。在交谈时,他没法接上话。每天早晨,他会起床,走进厨房自己煎培根鸡蛋,然后钻回被窝,打开收音机。40分钟后,他会把同样的事情重复一遍:起床,煎培根鸡蛋,回到被窝,玩收音机,然后再重复。研究者斯奎尔为他做了几项智力测验,发现作为一个丧失了大部分记忆的成年男性,尤金的智力依然不错。斯奎尔发现,尤金虽然无法记住一连串的数字,无法绘制出自己家的平面图,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女儿和孙辈,但他身上依然保留着年轻时养成的、看上去复杂得不可思议的各种习惯。所以,当斯奎尔问尤金如果他饿了会怎么办时,尤金站起来,打开了壁橱,从里面拿出了一罐坚果。当斯奎尔给他一杯水,尤金会表示感谢。有人进入尤金的房间时,尤金都会介绍自己,然后寒暄一番。


可见,上述追问的答案是肯定的。 即便我们不名一文,即便我们失去了记忆,人类的智慧依然可以部分地以习惯、性格(习惯是构成性格的主要成分)的方式保留在我们的身上。

壹    从一双象牙筷子里预见的灭亡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有智慧?”子贡回答说:“当然是颜回啊。颜回能够闻一知十,我最多能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是个什么概念?福尔摩斯有句名言:一个逻辑学家能凭一滴水推测出大西洋或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存在,即使他并没亲眼见过。“闻一知十”就是这样,能够根据手中已经掌握的事实,透过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网络,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及最终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断。这是一种智慧。


在远古殷商时代,商纣王刚刚坐上王位,便开始使用象牙筷子。他的叔父箕子感到恐惧不安,认为这是亡国之象。他认为使用了象牙筷子,必定不会再使用泥土烧成的碗,而改换玉碗。有了玉碗、象牙筷,必定不会再想吃野菜,而要配以山珍海味。同时,粗布衣服、茅草屋必定将不能满足纣王的需求,因为他想穿锦衣,造宫室了。箕子认为人的欲望一旦开启,便无穷无尽,最终必将赔上整个国家。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纣王便开始建造鹿台、酒池肉林,穷奢极欲,最终失去了天下。


箕子从纣王的一双象牙筷子就预见了商朝的灭亡,这在当时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然而历史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见微知著的智慧。


为人父母者,也需要拥有这样长远的眼光。 人生是一座迷宫,起点很明显,终点却在迷雾后。只有智慧的父母才能引导孩子穿透迷雾,快乐幸福地走向终点。

因偷盗而杀人的死刑犯,在留给母亲的信中写满了对母亲的责备,他认为是因为母亲的纵容而使他一步步走到今天。没有见微知著的智慧让母亲也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小一新生粥粥最近很不开心。因为她发现一贯聪慧的自己在课堂上竟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反观班里的其他小朋友,老师的上一句话还没讲完,他们就可以快速地接上下一句,仿佛汉语拼音和十以内加减法对他们来说再容易不过!粥粥坦率地向妈妈倾诉自己的苦恼。妈妈和她一起调查并分析了原因。原来粥粥班上的很多同学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提前学习了一年级的内容,而粥粥的幼儿园却侧重于培养小朋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没有提前教授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妈妈告诉粥粥不用担心,暂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并不是她的错。妈妈觉得粥粥目前缺少的只是一点新知识,这可以通过学习来快速获得,而她自幼养成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这才是更重要的特质。这些特质会引领粥粥更加乐观地、坚韧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不得不说,粥粥妈妈是有大智慧的。 对于0-7岁的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其良好的性格,而不是培养认知技能。 有这么一个成长链条: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行为的多次重复会成为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远见的父母会发现,原来子女多年后的命运决定于儿时父母是否给予了良好的行为引导,是否帮助他形成了可以获得智慧的性格。当幼儿处于蒙昧阶段时,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性格养正教育,使之“陷入于恶习,耳所闻者非人之言,目所见者非人之事,日渐月渍于里巷村落之中,而有志者欲挽回于成人之后,非洗髓伐毛,必不能胜。” 如果孩子长大成人后才想要纠偏性格,将会付出数倍努力,却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性格是构建人生大厦的柱梁,只有柱梁稳健,才有大厦的坚挺!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是其今后适应生活变化、抵抗重大变故、保持心理平衡的关键。


所以,性格养正教育,应该是每个有远见的父母的战略选择!战术上的错误可以犯许多次,但是战略上的错误绝不允许犯一次!


性格养正教育,是有智慧父母的选择!是让孩子智慧的秘诀!

来自“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作品集





贰 最有效的护身符



有一个孩子,独自站在旷野中大声喊叫:“喂!喂!”引起了回声:“喂!喂!”他又喊:“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笨蛋!”山上立刻传来“你是笨蛋”的回声。孩子十分愤怒,对着小山骂起来,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气冲冲地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对他说:“你不妨试试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孩子回到旷野中,大喊:“对不起,我错了。”回声也说:“对不起,我错了!”孩子开心地说:“那我们做朋友吧!”回声也说:“那我们做朋友吧!”


人与自我,与他人,与大自然之间,都如这山谷的回音。当你进行了某种行为,必定会对自己、他人和自然产生某种影响。好的行为产生好的影响,坏的行为产生坏的影响。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时候,他的身心、人际关系才会和谐友好、充满温情, 而这是他幸福的基本保证之一,是一种人生智慧。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从人从二,就表明了“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仁爱”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不二准则。 尊重人类自然情感的发展规律,从爱自己、爱亲人开始,扩而充之,到爱他人、爱万物。 仁爱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很好地处理与自我、与亲人、与朋友、与自然界的关系,将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仁爱应该是每个幼儿必修的智慧课程。

看到自己的弟弟在旁边哭,

没有手臂的小男孩,

努力地用嘴叼着奶嘴递给弟弟。

这个充满着仁爱的小兄弟的所为感动了很多人。



仁爱相伴,一生平安


有这么一个故事:生意人赵子豪在郊区买了块地皮,修了栋三层的别墅,花园泳池很是气派,后院更有一株百年荔枝树。当初买地就是看中了这棵树,谁叫他老婆喜欢吃荔枝呢。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原本不怎么信这套的赵子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大师。


大师姓曹,从事这一行三十余年,圈内很有名气。在市里吃过饭,赵子豪开车载着曹大师前往郊区。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赵子豪都会避让。曹大师笑道:“赵老板开车挺稳当呢。”虽然是香港人,一口普通话还算流利。赵子豪哈哈一笑:“要超车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误他们。”


行至小镇,小镇的街道远比市内要狭窄,赵子豪放慢了车速。一个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冲了出来,赵子豪一脚刹车堪堪避开。小孩笑嘻嘻地跑过去以后,他并没有踩油门前行,而是看着巷子口,似乎在等着什么。片刻,又有一名小孩冲了出来,追赶着先前那名小孩远去……曹大师讶然问:“你怎么知道后头还有小孩?”赵子豪耸耸肩:“小孩子都是追追打打,光是一个人他可不会笑得这么开心。”曹大师竖起了大拇指,笑道:“有心。”


到了别墅,刚下车,后院突然飞起七八只鸟。见状,赵子豪把车停在门口,抱歉地冲曹大师说道:“麻烦大师在门口等一会。”“有什么事吗?”曹大师再次讶然。“后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荔枝。我们现在进去,小孩自然惊慌,万一掉下来就不好了。”赵子豪笑着说道。


曹大师默然片刻:“您这房子的风水不用看了。”这次轮到赵子豪讶然了,“大师何出此言?” “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


这个故事不就是“仁爱相伴,一生平安”的典型写照吗?赵子豪院中的荔枝树是为老婆买的,一路避让车辆,是让有急事的先行,放慢车速,是为了确保正在打闹的小朋友的安全,在门口等待,是为了不惊吓到正在偸荔枝的小朋友。这种浓浓的他人意识让曹大师得出了“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的结论。 须知,有他人意识,才能用微笑的、通情达理的目光去打量周围的人和事,才能豁达、宽容、与人为善。这是一种大智慧。

叁   蜗牛为什么能成为

金字塔顶端的动物?


专注让人身心愉悦。

曾经有人向马祖禅师请教如何修行,马祖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这个人很奇怪,其他人不都是这样做的嘛,难道大家都在修行?


马祖回答说:“不是的。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不一样。”


王阳明曾经依此典故写过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简单来说,就是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心理学家证明,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于某件事,身心就会处于和谐的安稳中,很容易引发一种超然舒缓的愉悦感。


专注让人成功。

谚语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拥有傲人的翅膀; 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因为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这就是专注,恒心。 《易经》中说,圣人因为有恒心,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所以能化成天下。普通人如果能够专注其事,也是通往圣人的途径。《庄子》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佝偻丈人在抓知了时能做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在万物之中,他的眼睛只看到知了的翅膀。 他不分心,所以捉蝉技巧了得,就好像直接从地上将知了捡起来一样容易。 在孔子的眼中,这哪里还是一个佝偻老人啊,分明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圣人。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在较长时间内凝聚注意力关注这一话题,一次只将精力放在一个话题上,摒弃其他话题的诱惑,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也是一种修行。“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故君子结于一也。” 对于幼儿来说,能自觉地将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到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这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克制冲动、自我约束的能力。


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专注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 同时,幼儿专注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小结

性格养正教育

是最有远见的智慧投资

中国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集合海内外诸多领域专家,历时九年,发现让中国儿童拥有真正大智慧的秘诀就在于培养他们仁爱而专注的核心性格。 对于广大父母和教育者来说,性格养正教育才是真正最有远见的智慧投资。


孩子良好性格塑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相应地,性格养正教育体系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这包括了:


中国第一部儿童性格养正动画片《巧手鲁班》(启迪智慧,培养性格)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国内首个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的本土学前教学法)。《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教师专用教案》及配套易备课APP(解决幼儿教师教材及备课难问题,目前已在全国12个省市,300多家幼儿园及早教中心推广)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于2016年11月18日在北京通过了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并获得高度肯定,成为中国幼儿教育领域第一部具有系统教案的教学方法。此视频为央视“朝闻天下”对此新闻的报道。


山东邹城市已成为中国首个“儿童性格养正示范基地”,大约有近2000名儿童正在使用这套课程。据悉,下一步,这套教研成果还即将在山东济宁市1800家幼儿园推广开来。

乐学乐园幼儿园及乐学乐园亲子园(目前正在全国招募1000家示范园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