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知识雷锋
中国建筑界最富影响力的唯一纯原创自媒体。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UCA事务所合伙人陈柏旭与九源国际董事长江曼联合创始。全球五大洲50名校200余知识雷锋整理提炼,每周为你快递当代建筑最in新知,10分钟洞悉世界建筑最前沿讲座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慧田哲学  ·  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  10 小时前  
慧田哲学  ·  罗素:五个方法教会我们如何避免愚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知识雷锋

经过精确测量,建筑学的门槛高度仅仅3.3厘米

全球知识雷锋  · 公众号  ·  · 2024-04-23 19:00

正文


值此世界读书日,全球知识雷锋带着首套译丛—— 德国BASICS系列《建筑入门课》 的五本小书,更轻快地传递德奥建筑经验,为读者呈现最实用的建筑入门知识。


受机械工业出版社之邀,知识雷锋在涵盖设计、施工、专业实践、景观、规划等多学科领域的原丛书中,精选了5本,构成了这套最简明的“建筑入门课”。


在揭开《建筑入门课》的面纱之前,12位中国著名建筑师给出了关于“建筑入门”的回答——




他们是——

李虎

马岩松

张永和

张佳晶

何志森

刘晓都

王南

王求安

刘珩

王子耕

俞挺

陈忱


你想入门吗?——


需要助攻吗?——


此时此刻,

小雷锋攥着手里刚刚印刷出炉的

《建筑学入门》小书



盯着一周前就拟好的标题党

《经过精确测量,建筑学的门槛高度仅仅3.3cm》

差一点就要对各位建筑界大佬说出


“建筑学入门,只要99,

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在“入门”这个宽广又高耸的进阶之梯上,

知识雷锋也想添加一些砖石。



黄仁天

雷锋出版策划统筹

剑桥大学硕士




译者:任中龙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方法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建筑究竟是一种科学还是艺术?设计更为依赖理性抑或直觉?不同的设计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立场与答案,然而这种观念与方法上的多元性常常造成初学者的普遍困惑。


对此,本书作者无意于鼓吹任何一种特定的观念与方法,而是借助经典建筑案例的详细解析,向读者展现诸多诞生于不同时期的设计方法与工具,并以此破除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神秘性与盲目性。


本书首先是一本可供参考借鉴的实用方法手册,其次也可作为一窥漫长历史中不同设计思想的视窗。”



本书以建筑学科中最基本的思想理念为线索,结合一系列享誉建筑史册的著名案例,通过对平面与剖面的深入分析,详尽阐释了建筑师进行方案创作的方法与过程。作者旨在为读者呈现一系列方法,鼓励他们对建筑设计中的概念构想与过程操作进行更为详尽深入的审视。这些方法来源于多个领域,如几何、自然、音乐、数学、偶然、理性,以及生成性的逻辑推导等。


本书可用作建筑设计及相关设计专业在读学生的教学辅导用书,也可用作建筑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参考书。






译者:赵逸伦

建筑师。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系,后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学术思考着眼于承载记忆的城市、包含情感的设计、富有诗意的生活。


译者:王靖善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建筑学硕士。主要从事现代建筑史和城市更新的相关研究工作。


“《设计师的材料观》一书以建筑设计师的视角对材料的种类、基本性能及如何用于设计进行了精炼阐述, 读者在阅读时, 不仅能够全方位了解材料的相关知识, 还可以借机培养自己的材料观念, 为未来开展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材料具有与人共振的灵性,所谓材料的美感,即是通过观察、触摸、气味、声音等,产生的感觉、联想和心理情趣。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在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中,我们对材料的感知愈发狭窄。而拓展空间体验,需要对材料的重新关注,去感知,去创造!”



这是一本讲述材料与设计的小书。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物质的,从词源上讲,材料(material)是物质(matter)的派生词,起源于拉丁语中的mater或梵语中的matri,意为母亲。由此可见,人类在感受和操作材料的同时,也将它拟人化,并有了情感的联系。


本书以建筑设计师的视角展开,围绕材料进行简要精炼的阐述,从材料的选择、常见材料的类别、性能,到材料的设计方法,引导读者完整地了解材料与设计的关系。


本书既是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经典教材,也适合作为设计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在这个愈发数字化的时代,希望这本书成为一个契机,让读者能够重新审视和感知材料的世界,与材料建立自己的连接。







译者:官晓晴

知识雷锋前编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木材是一种极具魅力的低碳建材,木结构建筑在世界各地都有丰富的历史积淀。随着现代工程木的发展,木结构建筑将在未来孕育更多的可能性。怎么从零开始设计并建造一个小型木头房子?如果你也幻想过“城市森林”的图景,或许这本小书能帮助初学者‘入木三分’。”


>>>滑动查看目录


本书基于建筑木材相关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常见的木结构建筑体系。第一部分“作为建筑材料的木”,从树木的生长开始,解释木材的特性和制作过程,并介绍了现代常用的木材产品。第二部分“作为建造体系的木”,顺着木结构发展和演变的线索,系统地梳理了各类木结构体系的建构逻辑和建造要点。第三部分“作为建筑构件的木”,从基础、墙体、楼板、屋顶等建筑子系统的层面,讲述木材在建筑不同部位应用时常见的构造做法。这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内容涵盖了木结构的历史发展、力学原理、建构逻辑、构造做法乃至常用构件尺寸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本书重点鲜明、翔实全面,非常适合具有一定建筑构造知识且希望快速了解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建筑学及相关专业读者。需要注意的是,构造设计与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本书给出的构造做法其背后的原理和思路才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





译者:郝思嘉

伦敦大学学院城市研究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


“什么样的设计,会对不同身心条件的人造成障碍与排斥?什么样的空间,能让更多人实现自主与独立生活?从这本小书开始,在细部、平面、总图的设计中,一起认识‘无障碍’:它并不只是对特定的、固定的“残障”条件做出适应,而是为更广义的、流动的“失能”状态消除障碍。无障碍的设计,正是为了你和我的设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