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大厂人的35岁焦虑,靠买黄金治好了? ·  22 小时前  
经纬创投  ·  从 Northvolt ... ·  2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政务概念股深度解析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渐近投研

不一样的2024:政策已经给市场兜底

渐近投研  · 公众号  ·  · 2024-05-06 17:00

正文

4月最后一天,四月决断最后的两个重头戏如期上演。一个是最后一批上市公司财报公布 ,另一个就是一季度的政治局经济工作专题会议召开。上市公司的财报和通胀数据体现出的趋势基本一致,后续我们会陆续做些分析,今天我们先来关注更重要的政治局会议。节前我们第一时间解读了此次会议的十大信号,今天主要是结合公报全文做个更系统的分析。

政治局会议是宏观政策领域最重要的政策窗口,没有之一 。经常听课的朋友应该记得,除了疫情期间之外,政治局每年一般会召开三次专门讨论经济工作的会议,分别在4月底、7月底和12月初,这三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不同阶段的宏观政策方向,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基本都是对这三次会议的落实,所以这对于我们研判宏观趋势至关重要。

4月30号,政治局今年的第1次经济专题会议如期召开。在会议召开之前,市场连续几日大涨,说明大家对政策抱有很高的期待,而从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算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总体上, 这次会议延续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立后破”的基调,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明显的增量,政策宽松力度有望继续加码,以彻底扭转经济偏弱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会议公报,来详细分析一下此次会议最值得关注的十大要点。

第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相对中性,既肯定了改善的趋势,但也重申了“需求不足”的核心矛盾 。没有再提“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而是认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但同时也保留了“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的基本判断,这是目前经济持续通缩的核心原因,也是当前宏观政策最需要关切的头号问题。

第二,为了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政策的重点依然是“先立”(偏宽松),还远没到“后破”(偏紧缩)的时候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先立后破”的重要论断,实际上把宽松稳增长放在了比紧缩调结构更优先的位置,所以很多收缩性的政策都明显更加谨慎,而刺激需求的、宽松性的政策不断推出。这次会议既然认为经济依然需求不足,那基调自然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这能有效缓解市场关于政策“踩刹车”的担忧 。虽然经济已经有所改善,但今年才刚过去一个季度,为了避免去年那种前高后低的风险,政策依然会保持相对积极的宽松态势。具体来说,已经见效的会继续维持现状,比如货币政策会继续保持宽松,不会明显收紧;见效较慢的会加快进度、提前发力,比如特别国债尽快发行并形成实物工作量;还没见效的则继续加大政策力度,直到政策见效为止,比如房地产形势依然严峻,那就加大力度去库存。

第三,市场期待的“三中全会”终于重磅官宣,今年7月召开 。按照惯例,每一届党代会后,一中二中全会定“人事”,而三中全会的核心主题是“改革”,所以三中全会也被视为改革的关键信号。最早的改革开放正是开启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掀开了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

对市场来说,这将显著提升改革预期,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 这种市场底部+改革预期的组合可能会产生有效的化学反应 。一个历史案例可以作为参考,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市场也正处于漫长的熊市当中,当时大盘熊了四年,经济和市场都处于低位,市场情绪极度低迷。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这个时候发出了一系列“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信号,给了市场一针有力的强心剂。再叠加经济底部改善和市场严重低估的催化,市场才孕育出了2014-15年那一波大牛市。

正如之前反复跟大家所讲,当下的宏观基本面虽然没法与十年前相比,但逻辑方向基本一致,一是货币极度宽松,二是经济利空出尽,三是市场严重低估,四是改革预期提振风险偏好。在这样的宏观组合下,市场依然处于一个十年一遇的机遇期,大家千万不要倒在黎明前。

第四,货币政策不会收紧,还会继续降准降息 。今年初的超预期降息后,利率已经降至历史新低,最近两个月也都没有降息,所以市场担心利率下行空间已经耗尽,但决策层显然不这么认为。这次政治局会议罕见的提出(未完待续)……


扫码加入会员解锁完整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