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 土匪创业学堂,作者授权早读课转载。
公众号:土匪投资日记(ID:tufeitouziriji)
编辑:Dva
前几天没事, 花了几分钟查了一些东西, 蛮有意思的, 大家可以试试, 搜一个公司 然后加股权, 或者股权问题之类的。
然后想明白一个问题, 其实公司的事情, 最后还是人的事情, 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那最难的是什么呢,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激发人才。 这些都是CEO最要关心的事情, 这个事情除了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外,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分好股权, 如何做好股权激励了! 股权激励现在不止创业公司在关注, 大部分的热门事件背后最核心的环节其实还是股权分配和股权激励,这个事处理的好皆大欢喜,处理不好的,上演的就是撕逼事件,接着霸占微博微信头条了。
看下近期几个热门事件:
先是去年,王宝强马蓉的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连好几天霸着微博热搜,离婚了财产分配成了大问题,官司一直打,财产归谁,孩子归谁,都是问题。
今年年初,一篇名为《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诉求就是老公辛苦7年,一分股权都没分到,陪着公司从开始到现在,却始终没拿到任何股权。
文章一发出来分分钟100000+,连续几天大家都在声讨这个公司的CEO,典型的股权问题引起的大型撕逼事件。
冯大辉在丁香园工作了6年,加入的时候被授予了期权。一般国内常见的做法,是期权的成熟周期设置为四年左右,也就是说,在这6年的时间里,丁香园发给冯大辉的大部分期权早已成熟。
冯大辉离职以后,想讨回属于自己的权益。就有了后来的冯大辉事件。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都说人才难求,因为一个好的人才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也有人说,没有不优秀的人才,只是你没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所以对企业来说,如何激励员工?如何使得这些骨干员工能长期稳定的干下去?如何让员工转换角色, 不仅仅是把工作当工作,而是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
股权激励无疑是最有效地激励手段。
设计符合企业个性的股权激励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核心人才的价值潜能,达到老板与员工同心协力的效果,共同做大企业的“蛋糕”,实现双赢。
1.股权激励的概述
这种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当时美国个人所得税太高,大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想想肯定这样啊,辛苦工作赚的很多都交给国家了,换我我也不乐意啊。
为了合理避税,美国的辉瑞公司首次尝试性的推出了股票期权计划,于是就诞生了股票期权制度。
一直到90年代开始,这种制度才在亚洲得以发展。
2.股权激励模式的比较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都是激励对象与股东共同分享公司剩余索取权的方式。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并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股权激励模式包括:
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员工持股和管理层收购。
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比分析几种常用的股权激励方法,包括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具体适用的企业范围。
1、股权什么时间分
有个建议:还没搞清楚,不要急于去分
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小张已经拿到两个基金口头承诺投资,成功就在眼前。于是我后来问他:
“你们不是有三个创始人么,你和A都辞职了,另一个不是说拿到天使投资就全职加入吗,确定下来了吗?”
“他说现在还出不来。”
“那他30%的股份怎么安排的?”
“工商登记,那30%是在他名下。项目开始的时候,他和我们投入一样多,但他的商业经营最丰富,投资人都是他介绍的。”
“他还没全职,股份就都在他名下,这是风险太大了。这个投资暂时不给你,建议你们谈好,等全职后在正式分配。”
大家也猜到了,最终谈崩了,最后投资人也无法继续投资。
很典型的案例,创始人的身份职责都没确定就过早的分配股权,导致不合最后团队分裂。
原则就是:应该在各个创始人的角色、分工、职责、是否全职、团队贡献。都确定下来达成共识。
2、股权怎么分
股权分配有个
非常重要的原则:公平。
在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每一个坑都会踩每个错误都会犯,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创始人之间令人气愤的、吵得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谁更优贡献”的争论。
记住啊,股权分配不是挖空心思为自己争取利益,回到最开始,我们为什么要股权激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调动积极性激发潜能,不是比谁更精明更会算计。
当你们争吵过后,基本上在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还是无法解决。为什么呢?因为被压制的情绪,是没那么容易消散的,这种坏情绪会时刻寻找别的出口,有时候是抱怨,有时候是有意无意否定双方,这一系列行为都会使得大家在工作中无法全心全意,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再来说说到底怎么分?
创始人股权本质而言是
根据每个创始人对公司未来价值贡献而进行分配的。
而不是今天谁出的钱多,谁就一定占比最多。可以参考下图,大家根据自身量化计算一下。
借鉴其他计算工具,可以帮助创始人计算:
①Foundrs.com
②eShares
只有公平分配的团队,才能走得更远,谨记!
3、股权怎么兑现
股权必须逐步兑现。
股权划分完毕了,肯定有相应的股权兑现约定。也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份或是月数,逐步兑现给创始人。
一般做法,
按照4-5年兑现的时间比较多。
从
公司正式拿到融资后开始计算,满第一年兑25%,然后可以按照每月兑1/48.这也是对创始人之间能够继续合作、长久承诺的的一个保障吧。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几个人一定会在一起做5年10年的。
你总不希望看到,你们3个人开始,一个人干了几个月就走了,省下两个人辛苦拼了好几年,终于有点成绩,这时候第三个人回来说有25%是属于他的,没人乐意吧。但这种人可不在少数。
所以如果不设定兑现的约定,那分不分股权这件事就毫无意义了。
4、常见的股权分配问题
① 种子或者天使融资出让过多。
超过15%以上都会对后面A轮不利,最好在10%以内。天使出让的15%加上A轮的20%~25%,A轮之后团队还有60%~65%左右,如果再后续融资,团队比例偏少。
② 老东家占股过多。
一般是大公司内部孵化项目独立发展。和第一条同理,老东家占股超过15%则会有不利影响。
③ 出资的背后大老板占股过多。
一般是金主或者是关键资源方,出钱或者提供关键资源,有的占股超过50%,但是并不全职或者根本不参与公司运营。如此安排创始人和团队整体比例很少,这种团队走不远。
④ 没有全职的创始人。
没全职加入根本就不能做为创始人,股权当然不能分配。
关于股权设计与股权激励阿里巴巴有自己的合伙人制度。
阿里巴巴集团新闻发言人:合伙人机制能够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马云目前持阿里巴巴集团7.3%股权,加上管理团队,股份大约10.4%。阿里巴巴员工持有股权大约占集团股权的3%左右。这个比例不算高,但阿里巴巴集团现在估值还不错,750亿美元以上,这个3%也价值20多亿美金了。加上B2B上市时的数据显示,阿里集团持股员工的比例至少在65%以上。
腾讯,从2007年开始便有长期持续的股权激励规划。向有志于在公司长期发展、且绩效表现持续优秀的骨干员工提供公司股票期权。
向184位员工授出101.605万股新股作为奖励。
回购了1640090股公司股票,总交易额为3.297亿港元,用以奖励员工。
授出437.8万股奖励股份予1887位合资格人士。
宣布新的股份奖励计划,最高限额由占已发行股本的2%提升至3%。据悉包括项目经理、总监在内超过千名基层干部被纳入到了新的奖励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