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派
这是一个不严肃但很有趣的电影公众号,跟着派爷一起涨姿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中戏人 | ... ·  2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艾米莉亚·佩雷斯》创纪录领跑金球奖提名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派

妻女被杀,他走上了一条「向全世界复仇」的疯狂之路

电影派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26 22:31

正文

点击关注电影派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电影派
Vol.480


一场杀人案。

 

四个当事人。

 

十年谋划,精心设局。

 

派爷觉得这部电影看的我非常过瘾。

 

因为爷敢打赌,这种事要是在国内发生绝对结局完全不同——

 

守法公民

Law Abiding Citizen


 


男主妻女遭到到两个暴徒残忍杀害。

 

虽然罪行凿凿,但是由于司法程序的迂腐无法定罪。

 

于是检察官和首犯做了一笔交易,转做污点证人,以此减刑。

 


但是血海深仇,焉能不报?

 

10年后,男主开始复仇,折磨从犯,肢解主犯。

 

全程高能,畅快淋漓!爷不禁拍手叫好。

 


受害人一路反虐,双商飙高,完全摆脱受苦的脓包形象。

 

然而他的复仇并未停止,而是默默的谋划着一个更大的局——

 

直指腐朽的司法系统

 

你们这群给我下套的小婊砸,我也要让你们尝尝被套的滋味!

 


派爷从这部电影里看出了导演加里格雷革新复仇题材电影的野心。

 

男主杰拉德·巴特勒被设置为一位超能战士,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暗杀,潜伏,安炸药,挖地道,钻狗洞。


这些全都不在话下!(男主不去做特工简直可惜了)

 


值得一说,其中有位编剧曾参与过肖申克的救赎,到底对监狱地道梗有多深的执念啊。

 

刮了胡子的巴特勒就是《300》中带领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痛宰波斯人的斯巴达国王。

 

然而这次他把毒手伸向了十一个不同层次的人:

 

变态混混、为凶手辩护的律师、腐败的检察官、还有一些无辜冤死的行政人员。

 

从杀人的逐步升级来看,巴特勒从为家人报仇逐步升级到了威胁社会的程度

 

 

在一般人眼中,法律代表了“公平公正”。

 

男主显然也被法律的这张面孔蛊惑了。

 

如果你看这部剧的时候,也只是愤慨的觉得男主应该把所有人全部杀光。

 

那你就太幼稚了。

 

还在用好坏和正邪评判这个世界。

 


歹徒入室抢劫,虐杀妻女。

 

如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那他是不是该判死刑?

 

可事实并非如此。

 


检察官尼克为了保持他经手案件的高定罪率,选择了妥协折中。

 

与主犯达成交易,让罪犯在10年之后得以保释。

 

男主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主凶逍遥法外。

 


克莱德妻女被害案的审判正是为了某种“平衡“,置”公平公正“于不顾。

 

退而求其次抛出一个多方都可接受的结果。

 

这就是导演想说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只是相对制衡。

 

 

克莱德不惜制造血淋淋的惨案,来向人们展示费城的法律和司法程序存在巨大漏洞。

 

绝大多数人,只当他是一个变态狂,发誓要将他尽快毁灭。

 

但克莱德并不是杀人狂,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很多人认为,尼克该死。

 

克莱德没有将尼克甚至他全家杀光,实在是编剧最大的败笔。

 

但是爷想说,如果尼克死了,那克莱德所做的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整个费城,也许只有尼克明白他的动机。

 

他慢慢意识到自己一味追求高定罪率而选择与罪犯妥协,其实是一种错误

 

我年轻的时候,很想改变这个系统。

我想抗争,不惜代价,做到最好。

但是这里让一步,那里让一步,最后陷入到这个游戏中。

然后我意识到,我想改变的这个系统,却改变了我。

 


克莱德错就错在不认同法律“和稀泥”的实质。

 

他的野心实在太大,居然想凭一己之力,就能给法律清水洗尘。

 

这怎么可能?

 


但是这种单枪匹马敢于叫板政府的题材真的不在少数。

 

因为美国人喜欢看啊。

 

涅克拉索夫曾说过:

 

对祖国来说,没有比一切都满意的爱国者更可怕的敌人了。

 


他们一直挖空心思编造出美国政府和权力机关如何腐败和黑暗,如何剥夺美国人的人权。

 

那是因为美国人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政府和那些权力机关。

但如果那个政府和它的权力机关反过来成为剥削和压迫民众的机构,

那这国家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而在中国,这种政治片,温和的多。

 

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

 

那应该是这样的。

 

男主遭遇家变,而小县官只想把丑闻全力压下。

无奈官逼民反,愤然上诉,未果。 

第二年,愈挫愈勇,上诉! 

第三年,上诉! 

第四年,上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多数中国导演都是把角度放在底层人民的凄苦上。

 

往远了说,有92年的《秋菊打官司》。

 


近一点的,就属冯导手撕思聪的《我不是潘金莲》。

 


一方面是因为这样能够迅速和观众建立起感情基础,

 

备受欺压,上访难,有苦无处诉...

 

惨!真惨!赤裸裸的蚁民写照!

 

很容易让观众进入悲天悯人的情绪,更容易被接受和消化。

 


另一方面,还用爷说吗?

 

怕摊上事呗。(反正那些不怕摊事的也放不出来)

 

倒不是说爷硬要拿中国的和外来比较,毕竟国情不同,不能类比。

 

但是不允许挑战权威确实是中国政治片的短板。

 


这部电影如此精彩,豆瓣评分却只有7.9


 


爷认为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就是立意太高,

 

为了体现出挑战美国的司法制度,怒斥司法漏洞,披露司法官腐败,对主角形象的过分夸大。


爽感有余而真实不足。

 


第二点,就是爷最想破口大骂的一点。

 

烂尾。

 

结局实在太唬烂、太敷衍了。

 

感觉是导演把洞挖得太大,难以自圆其说。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电影源于生活,但是电影不是生活。

 

爷就想在电影里快意恩仇,长出一口气,舒坦。




不睡等撩么




往期精彩 | 好剧 | 好片 | 好不做作 |


一个zan=在电影里快意恩仇。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调戏派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