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知识精选
带你走进地理知识的殿堂,天文、地质、历史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大家多多推广,希望能给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直播预告|邀你共赏最欢乐的闹元宵现场! ·  19 小时前  
地理狗看世界  ·  蛇,地府来客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汉字美食是哪个?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知识精选

巴黎圣母院失火,中国故宫是如何防火的?

地理知识精选  · 公众号  · 地理  · 2019-04-17 18:00

正文



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 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 尖塔已倒塌。 尖塔的三分之二已被损毁, 所幸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 和两座标志性的塔楼在大火中保存完好。 从社交媒体上目击者发布的图片和视频可以看出, 浓烟从巴黎圣母院冒出。 此次火灾可能与翻修工程有关。



我们该庆幸自己的故宫完好如初, 被多次点名的故宫防火究竟如何呢? 毕竟这是世界上现存, 最大的木质皇宫建筑群, 意义非同凡响。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万幸,我们1975年 便成立了故宫消防特勤中队, 在他们的严防死守下, 故宫48年从未出现过火情。 他们的要求是万无一失, 因为一失既是万无。


图片来源: CCTV-12 《中国骄傲》


故宫内94个高压消火栓, 4866具灭火器具, 设计好55个灭火方案, 都是为了避免巴黎如今的悲剧。 故宫如果着火, 600年的历史也便断送。 中国剩下的文物, 丢不起,也毁不起。


图片来源: CCTV-12 《中国骄傲》


其实紫禁城一直火灾频发。 明清2代24朝,400年, 有记载的火灾就有50多起。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至少被烧了三次。 1421年,前三殿被焚; 1557年,前三殿、午门被焚; 1597年,前三殿、后三宫被焚。


古语有云: 福祸相依。 匠心独运的木匠造出无与伦比的木质皇宫, 榫卯带来极好的抗震功能, 也导致极易着火的缺陷。 一旦失火, 墙壁不能阻挡火势, 木制柱梁易断, 整座宫殿会分崩离析。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雷电曾是紫禁城火灾的最主要因素, 而紫禁城防雷能力接近于为零, 毕竟那时皇帝还视雷电为天神。 电闪雷鸣导致失火的时候, 皇帝们干的最多的事都是三省吾身, 祈求上天赐福免灾。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再就是寄希望于五行。 水克火,水属黑, 因此会在极其怕火的地方用黑色琉璃瓦。 比如修编四库全书的文渊阁, 也就是紫禁城的藏书楼, 屋顶便是黑色琉璃瓦, 寓意以水克火。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对于皇宫这个聚天下之宝的地方, 烧一次就损失无数。 紫禁城建成的第二年, 太和殿遭遇雷电致火, 最后三大殿化为一片焦土, 明成祖去世之前都在太和门上朝, 没有财力再修复三大殿。


图片来源:《故宫100》


末代皇帝溥仪 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 建福宫大火过后, 内务府找人善后, 在废墟中找到黄金碎片17000两。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如此昂贵的代价, 使得皇宫想方设法加快灭火速度, 太和殿门前的金水河 便有着灭火的作用。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紫禁城随处可见的大缸, 名为“门海”, 寓意门前有大海,震慑火灾。 这样的缸共有308口, 每口可储水约3000升, 平时需要专人添满, 每到冬天,为了防止结冰, 还要给加炭烧火。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康熙时出现“激桶”, 又称为水龙, 说白就是大号的喷水枪。 康熙帝设立了火班,又称激桶处, 是紫禁城内的专职防火机构。 而现在驻扎在激桶处的, 就是开始说到的: 故宫特勤中队。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微博


然而紫禁城中有一个地方 却十分神奇, 这便是钦安殿。 别的地方大大小小都失过火, 唯独这里记录极少。 这是皇帝供奉真武大帝的地方。 真武大帝属水,治火患。


图片来源: 故宫博物院官网


紫禁城大火频发, 却还始终以木质建筑为主, 究其原因是当时 真正恐怖的是地震。 不同于如今, 历史上的京城, 6级以上地震时有发生。



1679年发生8级地震, 长城错位,东山崩裂, 京城十万家,转盼无完垒。 叶梦珠在《阅世篇》中写到: 声如轰雷,势如涛涌, 白昼晦暝,震倒顺承、 文武职官、命妇死者甚众。 康熙皇帝甚至下罪己诏反省。


图片来源: 电视剧《康熙王朝》


故而对紫禁城来说, 防震才是头等大事。 英国曾专门做了纪录片 《紫禁城的秘密》 来讲述皇宫建筑中的高超技术。



故宫专家和英国木匠按照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