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先后发布《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及《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三份文件。北京市交通委对共享单车做出多项规定,包括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数据上报、停放位置、不得设置商业广告、定位装置、信用条件等多个方面。
北京市交通委要求,所有共享自行车都要在车架前管处打永久性标记(钢印),且钢印清晰,编码具有唯一性。并且明确指出,共享自行车投放使用三年需要更新或报废;对于首次投入共享自行车服务的新车型须有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已投入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每个车型按生产批次应每年定期进行存量车复检,不合格产品批次应全部召回。
按照北京市交通委的规定,单辆共享自行车的使用期限将被限制在3年内。此前,上海市也规定三年报废。
据了解,摩拜至今投放车辆已经超过700万辆,仅车辆制造就耗费了70亿元;ofo投放车辆也达到了600万辆,并且计划年底完成2000万辆的投放规模,车辆制造成本高达50亿元。
共享单车新政一步步落地,“3年寿命”无疑成为了共享单车企业的噩梦。共享单车在2016下半年引爆市场,至今不过1年时间,两大龙头企业造车成本就已经超过百亿。按照共享单车如今的扩张趋势,未来或将投放更多新的车辆。令人担忧的是,高达百亿成本的自行车在生命结束之后,面临的是下一轮的生产和投放,这也意味着需要再次支付上百亿的制造成本,并且进入无限的轮回之中。
不仅造车成本高昂,共享单车的损坏率也是极高。如今,新规还要求对已经投入运营的共享单车定期检查车辆质量,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需要保证车辆完好率不得低于95%。
摩拜单车将近10%的车辆出现各类故障,而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则高达39.3%。目前,不少共享单车都是“带病上班”,车辆完好率远低于95%。新规之后,共享单车的维护费用将会进一步提高。
此外,共享单车盈利的通道也被堵死。新规要求,共享单车车身不得设置商业广告,这对寄望于通过车身广告盈利的共享单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前,ofo、摩拜等都曾通过定制车身的方式为合作品牌打广告。小蓝单车Bluegogo也要推出搭载智能中控屏幕的共享单车,将发布带有导航、广告等功的共享单车,并期望打造一个精准广告平台。如今,一纸禁令传来,曾经的美梦或成一枕黄粱。
目前还无法盈利的共享单车企业,不仅要负担已投放单车的维修费用,还将面临巨额的更换新车成本。疯狂的投放数量,高昂的造车成本,以及不菲的后期运营、维护和营销支出,这些毫无疑问都给共享单车企业的资金链带巨大的压力。
微凉的秋,共享单车面却面临着刺骨的寒冬。如今,共享单车企业或许需要更多的融资,继续烧钱将对手熬死或等待相关政策的调整。只是,投资人是否还愿意继续投钱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