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壹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官方平台之一。“内容+”生态瞭望者,全景呈现国内外电影、电视剧产业传播图景,解码现象级内容产品的指数级估值,重构影视产业跨界连接符号,致力成为影视行业话语空间观察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PPT多段文字排版,到底有多少种版式? ·  昨天  
秋叶PPT  ·  点击领取你的新年礼物,人人有份! ·  3 天前  
每日英语  ·  《英语周报》贺新春 ·  5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167:Welcome to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壹

暑期档多片盲目点映,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深壹  · 公众号  ·  · 2017-07-11 22:12

正文

锋芒智库

品牌立论 | 口碑行销 | 舆情数据 | 策略咨询


文|飞流(犀牛娱乐)


暑期档如火如荼,尤其《神偷奶爸3》的上映更是掀起了一个高潮。但国产片《逆时营救》《京城81号2》以及《绝世高手》表现中规中矩。


接下来将陆续进入暑期的腹地,多部重磅大片陆续登陆,直接影响着暑期的格局和体量。


另外,今年暑期档多部影片选择了点映策略,已经上映的《反转人生》《神偷奶爸3》《绝世高手》在前期做过点映活动,而接下来的新片当中,《青禾男高》《大护法》《闪光少女》等也进入了点映大战。

 

但显然很多影片过于盲目了,忘记了点映二字的初衷。


而真正适用于点映的影片并不多,一旦点映不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观众如此聪明,口碑发酵如此之快的今天,点映更是要慎之又慎。



1

点映的三大作用


如今点映已经成为了近30%影片的一种选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点映所具备的三大功效中,第一自然是口碑发酵,有好东西谁都不会藏着掖着,如果真的对自己的影片拥有强大的信心,对观众口碑有十足的保障,点映是很好的一个宣传途径,在点映与上映的间隔中,观众会自发的去扩散口碑,这种扩散在上映时会得到兑现,这也是点映最重要最普遍的一个作用。

 

第二是给予院线影城信心,刺激上映时的放映空间。《寻龙诀》《美人鱼》无需点映,它们作为超大型影片无论如何都会碾压市场,排片空间会有充分的保障。而像《大圣归来》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片,如果前期没有多轮的点映,是很有可能被其他影片所掩盖,甚至淹没的。提前释放口碑是一块,但没有释放的空间,那么口碑也就无从谈起,没有立足之地。

 


第三是通过点映获取观众的反馈,来调整宣发的战略和节奏。如此的信息化时代,几乎不会辜负一部好片,当然烂片的见光死速度也在加速。一旦点映之后,口碑会很快的反馈在各种平台上。尽管数量不多权重不大,但优点和缺点的分布,会一定程度对宣发公司有指导意见,进行扬长避短的引导,调整宣发的策略,给予宣发一定的方向。

 

2

点映要慎重,后果很严重



在北美,人们通常根据烂番茄的开放时间来判断一部影片的口碑。拿今年暑期档来说,《猩球崛起3》提前17天开口碑,果真拿到了惊人的成绩。而《变形金刚5》则选择捂到最后,上映前一天开放,果真一片差评。这种规律基本应用于90%的影片。

 

对于内地市场来说,点映也是如此,敢给观众提前看片,是一种极大的勇气,因为提前释放口碑几乎是最大的一个风险环节。


但显然国内就点映来说做的并不理想。其中多数都是不能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影片,过高的评估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没能起到前面那三项作用,几乎都要起到反作用,尤其是口碑这一环节,如果没有百分百的信心,切忌不可提前泄露给观众。

 

目前暑期档竞争进入白热化,档期之前的各种权谋不断升级,有的提档,有的退档,总之都在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空间。而点映也是各大片方最重要的战术之一。



从上图几部影片的点映评分来看,显然大部分影片还是高估了自己,对自己影片的定位不够精准,对观众的审美、对影片的评价没有全面客观的了解。


这里我们选取猫眼电影的观众评分,是因为其相对代表普通购票观众的真实评价,如果点映便出现一系列负面的口碑,那么上映时便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能够提前观看点映的通常都是粉丝、影迷、以及相对高层次的观众,这部分群体有一定的口碑引领作用,相对的意见领袖。


如果连点映的观众评分都未达到8.5,那么这部影片便有着不少的危险,因为大量的粉丝和亲朋好友的评分会让这个评分相对虚高。因此正如前面所说,并不会是每一部都适合点映,敢拿出来给别人看的国产片并不多。

 

如果点映分都在8分以下,那真的是适得其反了,表明对观众口味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失误。


通常在90%的情况下,点映评分是要大于上映评分的,随着上映的深入、评分人数的增加,上图的评分很可能继续往下走。


当然,也有一种“怪胎”,《摔跤吧!爸爸》点映评分9.6,上映评分高达9.8。


客观来讲,《青禾男高》与《大护法》的点映并不明智,两部有着一定受众局限的影片,很难在点映中占到便宜,不足8分的点映成绩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也使得自己的软肋过早暴露出来,自然笔者对其市场前景也不看好。


相对来说,《闪光少女》和《父子雄兵》则是及时抓住了点映这个稻草,率先扩散口碑。

 

点映、媒体场、提前场、全国路演,这些提前暴露自己实力的做法,对影片本身有着很高的要求,内容不用说,一定要过硬,类型上也不能过于狭窄,这样会在前期小范围观影中,在基数较小的群体中,会存在潜在的风险。


总之,如果真有好的质量,那就尽可能在上映前给更多的人看到,反之,那就好好捂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