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救命“
神器
”
又发神威!
5月16日晚上8点半左右,深圳体育馆运动中心,42岁的孙先生跑完4公里,做平板时突发心梗,当场晕厥,心跳呼吸骤停。
此时,旁边刚跑完步的深圳晶报记者张国防和教练边岐恰巧看到,他们立即上前进行施救,实施心肺按压和人工呼吸……随后,两名女子和北大深圳医院放射科医生梁津乐也赶来帮忙,其他人还拨打120。
此时,旁边刚跑完步的深圳晶报记者张国防和教练边岐恰巧看到,他们立即上前进行施救,实施心肺按压和人工呼吸……随后,两名女子和北大深圳医院放射科医生梁津乐也赶来帮忙,其他人还拨打120。
体育馆安装的AED
在人工急救+ AED的“双剑合璧”之下,孙先生恢复自主心律和呼吸,被送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经过医院急诊的抢救,他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意识清醒,正在康复中。
人工心肺复苏+AED及时救回
对于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
但是,如果在4 分钟内能用上AED,救活的几率高达90%。
“孙先生发病后前四分钟的黄金抢救十分及时,不然后果不堪,也许有生命危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说。
现场施救
面对心脏停跳,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比起单纯的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率要高得多!
人工心肺复苏+AED的“双剑合璧”,又及时唤醒了一颗“罢工”的心脏!
患者已经清醒
这样的救命场景,在深圳频频上演
2018年至2019年3月31日,深圳公众已经使用AED抢救了心脏骤停病人14人次,其中养老院7人、机场3人、地铁1人、火车站1人、游泳馆1人、酒店1人。
4月8日早晨,深圳地铁1号线桃园站内,小伙子晕倒,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给小伙子做人工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救回一命。
这个小“盒子”为啥这么厉害
?
AED又被称为急救“神器”,这种便携式的设备是专业急救人员外出救人的“标配”,各大医院的急救过程也常常离不开它。
更重要的是,AED又被称为“傻瓜除颤器”,它有语音提示操作,简单几步就能救人一命,普通人一学即会。
深圳今年还将购置2000台AED
在发达国家,AED早已不仅仅是在医院里使用,它就像灭火器一样,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方便人们随时为生命“灭火”
。
深圳公共场所安装了AED
但深圳人不用为此“羡慕嫉妒恨”,因为我们也开始过上“处处有AED”的好日子了。
2017年,深圳启动公众场所配备AED计划,首期500台AED已在2018年陆续安装在地铁、机场、养老院、体育场馆、高校等人员密集地公共场所,以及深圳交警铁骑的摩托车上。
深圳地铁集团所属的地铁站,已做到“站站都有AED”。
目前,深圳第二期1000台AED安装工作正在进行中,AED将继续覆盖到口岸、高铁站、客运码头、街道社区、公园、公众体育场馆、文化馆、福利院、救助站、学校(中学、高校)等场所。
AED到底怎么用?
“它怎么说,你就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