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有一个读者给我打电话,说她打算辞职了。
这位读者刚毕业不久,去年为了进银行,家里又是托关系又是送礼,没少折腾。
所以听到她辞职了,我还蛮吃惊的,现在的95后都这么刚的吗......
她告诉我说,营业厅的工作既枯燥又紧张,每天上班都生活在摄像头下,作为新人偷个懒都不太敢。
上了快一年班,每天重复着单一的工作。虽然家里不指望她挣钱,但是刚毕业就混吃等死,还蛮焦虑的。
我身边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还不少,对于这位读者的处境,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心里默念:姑娘,刚的漂亮
我不是鼓励裸辞啊,家里要是没点矿,最近还是得慎重些。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就成了热搜词。
经济寒冬下,公司为了活下去,裁员也是最常见的手段。
各行各业都感觉的挺明显,我和身边的朋友聊,几乎所有人都吐槽本行业不好做了。
从大环境来说,现在社会都在关注中美myz。
其实我觉得,稳定就业也是当务之急。
观察经济走向有很多指标,比如GDP、CPI等等。但是就业率,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指标。
从个人来说,就业可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从国家来说,就业能获得更多的财政税收。
就业率这个指标,和经济的相关性很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非农就业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数据了。
那么国内的就业率现在怎么样呢?
官方只有一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从这个数据来看,去年底是3.8%,降至近几年的低位。
咦?怎么和大家实际的感受不一样嘛…
二
这里要解释一下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
首先,它只统计城镇,农村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
其次,只有失业后去街道登记,审核通过领到失业金后,才能纳入统计中。
要审核通过拿到这笔钱并不容易,基层会设置一些阻碍。很多人出于面子,也并不会去登记。
所以用这个数据来看失业率,明显失真啊。
我又去其他渠道找了点数据,先瞅瞅智联上的——
它是通过智联招聘上,求职申请人数和招聘需求人数的比值,算出一个就业市场的景气度。
灰线代表求职申请人数,一直都是上升状态,说明想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黄线代表招聘需求人数,可以理解为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它是从18年初就开始下滑的,和经济大环境也吻合。
总而言之,目前就业压力还是蛮大的。
再瞅瞅百度搜索指数,很多人找工作,第一步就是找度娘。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春节过后是找工作的高峰期,搜索量会明显增加。
而从去年11月开始(红箭头处),搜索量异常暴涨,对应着去年底的一波裁员潮,似乎也说得通了。
到了今年,搜索量涨疯了,过了春节后的求职旺季,仍然没有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