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育学园
崔玉涛唯一认证官方公众账号。致力于通过互动、分享、问答,全维度的信息传达,帮助更多的家庭了解健康、完善的育儿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不想孩子长蛀牙,这几件小东西缺一不可 ·  3 天前  
育学园  ·  这 4 种面包,真的要少吃! ·  3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当孩子问我“自私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是这样回答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育学园

医生说孩子肌张力高!好担心,运动能力怎么练?

育学园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4-13 17:30

正文

微信后台常有家长留言询问,体检说孩子肌张力有点高,让回家锻炼,怎么练啊?

有的家长因为在网上搜索到一些信息,还特别担心,肌张力高会不会就是脑瘫。

小编对这方面的知识概念也不是很熟悉,所以还是请育学园诊所的白洁医生给大家讲一讲吧。





白洁

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 医疗总监

  •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学博士学位;

  • 具有十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经验,曾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并完成新生儿临床博士的学习,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后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工作近9年。不仅对儿科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还对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和行为评估,以及婴幼儿过敏、喂养与营养等专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曾参与翻译《1-4岁宝贝健康从头到脚》一书,并曾为《父母必读》杂志的“成长观测站”等专栏供稿;

  • 具有美国儿科学会及心脏病学会认证的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证书及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NALS)证书




肌张力,顾名思义指的是“肌肉的张力”。具体来讲是指肌肉在清醒和放松时的紧张度。

儿科医生,特别是小儿神经科医生在给宝宝进行身体检查时,常常要进行此项检查。

医生通常是通过活动宝宝的四肢和关节,感受宝宝肢体放松的情况下,在被动地屈伸及旋转等运动中的阻力。

肌张力增高时,阻力增高,而肌张力低下时,阻力减低。

上面这张图片中的宝宝,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依然 持续性的呈现头部向后背的状态,经引导也不易恢复, 这就是肌张力高的典型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只是偶然呈现这样的姿势,经过引导又能够恢复,那么是正常的情况,不是肌张力高,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为什么会出现肌张力高?

我们人体完成肌肉的收缩、伸展等活动,是受神经支配的,而神经支配的最高中枢在大脑。

因此,如果宝宝的大脑在分娩前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损伤,累及了支配肢体运动的脑区或神经束时,就会出现所支配肌肉伸缩功能的受损,从而导致肌张力的改变,出现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异常。

这也就是医生对于有围产期脑损伤的宝宝,要进行肌张力检查的必要性所在。


肌张力高,宝宝会有哪些表现?

对肌张力高的宝宝,当我们屈伸或旋转宝宝四肢时,能明显感觉阻力升高,肌肉关节很难被拉开或活动。如果用一点力去拉伸,宝宝还会感到疼痛而大哭。

具体来说,如果 肌张力增高 ,宝宝可能的表现有:

  • 仰卧时可出现头一直向后背;

  • 上肢肘关节、腕关节一直保持屈曲状;

  • 手指拇指内收,双手紧握拳而很难张开;

  • 双下肢总表现为伸直,双足尖着地等。

如果 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 ,可导致宝宝全身僵硬,肢体运动减少。


肌张力高会是脑瘫吗?

经常有家长把“肌张力高”和“脑瘫”划等号。

只要宝宝出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有时小手呈握拳姿势”,“总是爱使劲”等现象,家长就担心是不是肌张力高,是不是脑瘫,是不是给宝宝耽误了。

其实家长不要过于紧张, 肌张力高的确是脑性瘫痪的主要表现之一,但真正的“肌张力高”需要由专业医生经过详细诊断来明确, 并不能仅通过个别的表现就来判断的。

就像之前所说,分娩前后的损伤有可能导致肌张力的改变。如果宝宝在分娩前后出现过一些高危因素,如早产、窒息等情况时,医生一定会仔细检查运动发育及肌张力有无异常,并给予家长相应的指导。

而我们在门诊中经常遇到的,常常只是由于医生检查或其他原因导致宝宝 情绪紧张、不能放松 ,或是宝宝在发育过程中,出现 “一 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现象。

等等这些情况,不一定是真正的“肌张力高”,家长更不要轻易担心“脑瘫”。可以和医生探讨,找到宝宝出现这些表现的原因,请医生给予专业指导。

比如宝宝见到陌生人就会情绪紧张,家长可以注意与宝宝建立亲密稳定的亲子关系,让宝宝获得安全感;“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可以在平时增加运动功能训练等等。


如何在家做运动功能训练?

我们在门诊中,经常遇到家长喜欢一直抱着宝宝的,询问在家中的情况,也反应多数时间是在抱着宝宝,很少让宝宝自己玩,更很少让宝宝趴着玩。

其实,对于小婴儿来说, 俯卧趴着玩,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和玩耍方式。

  • 可以锻炼宝宝颈背部及躯干的肌肉力量;

  • 有利于锻炼宝宝的抬头能力,为将来翻身、爬行的顺利发展奠定很好的运动基础;

  • 经常抬头、转头等缓解斜颈的问题,减少头颅的重复性局部受压,避免偏头歪头的出现;

  • 对四肢的伸展、活动及手部的精细运动锻炼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 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肠胀气、肠绞痛的问题等。

可见一个小小的动作,能给宝宝带来这么多好处。你家宝宝今天趴了没?


最后再回答两个常见的问题。

Q: 有些家长反应,我们也知道多趴着好,可是宝宝不愿意趴啊,让他趴着就不高兴。怎么办?

A: 不妨试试:在宝宝趴着的时候,家长站在宝宝面前, 视线与宝宝平行,进行温柔的对话交流,或将玩具放在不远处,逗引宝宝伸手抓握。 这样一方面能吸引宝宝与人交流,增进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另外还可以诱导宝宝伸手触摸、抓握,促进精细动作发展。

Q: 也有些家长询问,宝宝多大可以趴,每天趴多久?

A: 我们的建议是,宝宝的俯卧锻炼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通常,过了 满月的宝宝就可以进行俯卧训练了。 具体的训练时间可以根据宝宝的接受情况逐渐拉长,比如一开始每次2分钟,如果宝宝能接受,就慢慢延长到5分钟、10分钟。只要宝宝没有哭闹或饥饿、烦躁,就可以继续让宝宝趴着玩。如果每天的趴卧时间能累积达30分钟以上就更好啦!


每个宝宝的发育都各有特点,家长不是专业人士,可能还有不少疑问。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属于运动发育落后或担心其他问题,都可以到育学园诊所来。

育学园诊所发育门诊提供专业儿童发育筛查和评估服务,关注宝宝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理解与表达、社会性及人格、认知及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能够对宝宝进行全面的评估,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宝宝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并给予养育指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