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个妈妈六个娃
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孩子的日常。育儿路上我们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学习、一起越变越好。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世界静了,叨叨当妈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儿童书包撤柜清仓!跳水价19.9元/起入手, ... ·  3 天前  
丁香妈妈  ·  宝宝咳嗽要不要吃药? ·  6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幼儿通识1001夜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个妈妈六个娃

当孩子问我“自私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是这样回答的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公众号  · 育儿  · 2025-02-02 21:00

正文


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大家过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五,估计很多人都在忙着和亲戚朋友聚会吧?


春节,不仅大人们聚,孩子们也会聚在一起,当一堆小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一些小摩擦,小冲突估计是避免不了的。

我们家即使只有图图和小树两个人,他们俩也会有打架甚至动手的时候。



但是,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冲突,他们还是会有一些困惑。


前些天,图图突然跑过来问我:“妈妈,你说自私是好事还是坏事?”


听到这个问题,我是有点诧异的,但同时,我也很确定,他一定是遇到什么困扰了。

然后,我就停下正在收拾的动作,认真地跟图图分享了我的观点和看法,我大致是这样回答他的。


首先,利己本质上是对的。人为自己好,绝不是坏事。


那么,什么情况下,它会变成自私呢?


即,在利己的情况下,你伤害到别人了,那么这时候,它就是自私,就是不对的。


相反,在利己的时候,你并没有伤害到别人,那么这时候,它就不是自私,你一定要去干。


而如果利己,利人同时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利己,后利人。



因为只有自己不断被滋养,我们才有能力长期去利人,这样的利人也才可以持续下去。

当然,害己、利人的事,咱是不能干的。

最后,我还跟图图强调说,“这是妈妈的价值观,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不对了,也可以跟我探讨。”


为什么我会这样讲?因为我觉得即便我到了40岁,也不代表我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就应该成为孩子的天花板。


其实,“自私”这个话题,不仅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我们大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


比如,向朋友索取情绪价值,是不是自私?不愿意帮同事的忙,是不是自私?爱自己胜过爱孩子,是不是自私?

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自私”一点。 


什么时候应该“自私”一点?

聊这个话题之前,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之前了解到的概念“健康的自私”。


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健康的自私”是指,从身心健康、个人成长、幸福快乐和自由意志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选择有充分的尊重。


即,这种尊重是出于丰富和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不是出于满足外界或他人的需求。


它与我们所以为的“自私”的区别在于——

首先,出发点是为了个人成长;


其次,会建立适当的边界,专注于自己的需求,而不会对他人利益造成伤害;


最后,能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找到平衡,在与自己、与他人相处中都能获得能量。

也就是说,能够在利己和利人之间找到平衡,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处事之道、为人之道,这就是健康的自私。

01

 拒绝分享  不是自私

作家李筱懿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在面包店看见一对母女。


妈妈给女儿买了最爱吃的面包,小姑娘就开心地吃了起来,然后,妈妈笑着试探问,“妈妈也想吃,能分给妈妈一些吗?”


女儿毫不犹豫地分给一半。


接着,妈妈又说,“妈妈不够吃,还想要,你再给我一点嘛。”


女儿感到很委屈,看看妈妈,又看看自己,最终回答:“可是妈妈,我也饿,我都分给你一点了,剩下一点我想自己吃。”


听到女儿这样说,妈妈丝毫没生气,反而很赞赏。


“你这么分一点也没错。分享嘛,本来就是把你多余的分享给别人,而不是把你想要的分享给别人。”

其实,春节期间,父母带着孩子去亲戚朋友家玩的时候,小朋友们难免会因为争抢玩具、游戏而出现摩擦。

这时候,父母不要仅仅因为面子问题,或怕尴尬,就随意处置孩子的东西,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自由使用自己物品的权利。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时,父母不妨勇敢一点告诉别人,“不好意思,他不同意”,来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



02

 过度索取  是自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有个经典的说法:情感账户


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银行账户的存款、取款一样,每一次互动都会带来账户变化。


如果我们在关系中倾注了陪伴、理解、信任,那么账户余额就会增加,彼此就会变得亲近。


相反,如果我们消耗信任、过度索取,那么账户余额就会减少,甚至透支,直至关系破裂。



所以,对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过度索取。

职场中对待同事,能互相协作已经是最好的关系,不要再过多地索取情绪价值。


婚姻中对待伴侣,互相支撑,彼此前行已是最好的关系,不要再期望对方满足自己的所有期待。


长大后对待父母,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已是最好的关系,不要再期望对方为了我们而改变更多。


03

 爱自己  不是自私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有了孩子后,跟好朋友苏苏聊天说,

“已经很久没人叫过我名字了,现在大家都叫我小初妈妈。


我很爱她,我也体会得到做一个母亲的幸福,但我还是想要做我自己。



我不希望黄亦玫这个名字,被小初妈妈代替,我是不是特自私?”



其实,很多妈妈都会有类似的想法,但要知道,爱自己,不是自私。


一个女人,首先是她自己,而后才是妈妈,才是妻子。


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你若不爱你自己,你便无法来爱我,这是爱的法则。因为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


所以,身为妈妈,我们不要把一切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家庭和孩子,我们要先搞好搞顺自己。


因为只有先照顾满足好自己,我们才会心平、气顺、有能量,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带好孩子、过好家庭。

04

 过度讨好  也是自私

如果说,过度索取是在天平的左端,那么,过度讨好就是在天平的右端。


前者,直接伤害了他人的利益,让其服务于自己的利益;后者,看上去对别人是无私的,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损伤。


两者本质上都属于不健康的自私。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说前者的解决办法,在于尊重他人的边界,不侵犯别人的边界,那么后者的解决办法,则在于建立自己的边界,不让别人侵犯自己的边界。


比如,哪些时间是完全属于我的,哪些时间可以分给别人;


哪些事情是我可以帮的,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帮的;


哪些是我愿意承担的,哪些是我无法承担的……

当你清晰地构建起自己的边界时,你就越来越能尊重自己的感受。



而当你能够尊重自己的感受时,你就不会再过度讨好别人了。


写在最后


“健康自私”程度高的人往往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并从中找到动力和价值感。


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些事情,并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认为自己是值得的。


他们清醒地活着,即使面对外界的压力和不健康的关系,依然能保持内心的韧性。


所以说,健康的自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与自己相处,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新的一年,祝我们都能活得自由而丰盛。


-END-